《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前后對比中感受野薔薇的弱小,從而走進薩沙的內心——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可以保護更弱小的!
2、在朗讀中感受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并運用想象練說、補充內心活動等方式體會兩個重點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讀課題。
2、復習生字詞語:(聽寫:雷聲大作 大雨如注 芳香撲鼻 嬌嫩纖弱)
3、復習本課所講故事的主要內容。
過渡:那么薩沙到底是個怎樣的孩子,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薩沙身上,走進薩沙,走進薩沙的內心世界。
二、精讀課文
學習活動一:品讀對話走進人物內心
自讀提示:
自讀第3—8小節,畫出媽媽說的話。試著加上提示語,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自讀對話,在想象揣摩中加提示語。
2、細品母親的話: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1)每個人指誰?也包括薩沙。
(2)“都要”中讀出什么?
(3)讀出母親的語氣。
3、細品母親的話:要是你誰也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
將母親的反問句讀成陳述句,感受母親對薩沙的教育:不僅是要保護弱小的人,更要爭做強者,不甘弱小。
4、給對話加上提示語
5、分角色朗讀。讀出不同語氣,想象人物內心。
過渡:在薩沙眼里,誰才是最弱小的?
學習活動二:前后對比,同情弱小
自讀提示:
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兩處描寫野薔薇的句子。想一想:野薔薇發生了怎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