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 篇1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大家好,小學教學比武說課教案。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課時。我主要從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對教學程序的安排四個方面來說說這節課。
教材的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對學生的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涌動著新奇感,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數學生也可能不會讀。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教案《小學教學比武說課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復習拼音、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復習拼音,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很熱鬧,來了許多老師,還來了一群數字寶寶。你們會讀嗎?(學生齊讀)數字寶寶怎么會到我們的語文課上來了呀?原來數字寶寶在語文里有不一樣的寫法,你們想知道數字寶寶在語文里是怎樣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