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哈哈鏡》幼兒園大班優質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哈哈鏡的神奇變化易讓幼兒感到好奇,而且它的一些變化可以通過課件演示出來,同時還可以用身體 動作進行模仿,更重要的是有很大的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用它來仿編兒歌,可以將想象與語言表達、肢 體動作相經結合,相互促進,從而讓幼兒學習得更主動,有更趣。
教學目的:
1、在看看、想想、做做的過程中,理解兒歌的內容,觀察并感受哈哈鏡所帶來的變化。
2、理解反義詞:大——小,長——短,胖——瘦,高——矮 3、嘗試依據兒歌的結構替換新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a 小貓、小兔、熊貓、長頸鹿、老虎等動物卡片若干;
b 電腦及課件、錄音機、磁帶
2、知識準備:課前已讓幼兒玩游戲《哈哈鏡給我來照相》,讓幼兒觀察了哈哈鏡給自己所帶來的神奇變化。 教學過程:
一、通過想象及肢體動作區分大小、長短、胖瘦、高矮等反義詞,初步感受并理解反義詞。
1、教師以變魔術的口語,用語言描述自己口袋里有一根短短的皮筋,并示意幼兒跟自己一起動手摸口袋,并用動作表示,想象皮筋慢慢地變長、變長,然后又變小、變小……
2、同上方法想象演示氣球變大、變大,然后又變小、變小,感知反義詞大、小;
3、演示一粒種子發芽后從矮慢慢長高、長高,理解反義詞高、矮。
二、學習兒歌,讓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和結構
1、動畫演示小老鼠、大象照鏡子的畫面,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不僅我會變魔術,你們看,我的哈哈鏡也會變魔術。誰正在照鏡子?鏡子里的它們有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