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幼教界對早期閱讀的關注,早期閱讀已逐漸成為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潮流與話題,《綱要》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主張應把幼兒語言作為一種終身技能培養,在此過程中開發幼兒閱讀智力潛能,而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只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忽視書面語言的教育,使得幼兒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缺乏相對完整的語言教育。早期閱讀教育作為幼兒文學活動的充實和整合,可以在培養幼兒欣賞、講述和朗誦等多種能力的文學活動中,促使幼兒了解增加一些有關書面語言的信息,增長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糾正把在閱讀中的識字作為唯一內容與方式的觀念帶來的弊端,實現文學活動的多元價值功能,提升幼兒語言教育的完整性。由此,為避免延誤幼兒語言的學習,幼兒園加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是幼兒能否順利閱讀的前提和基礎。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他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滿足。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從興趣入手,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幼兒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潤物無聲”的閱讀效果。小班幼兒作為接受學前教育的最前沿群體,為了能有效地培養幼兒閱讀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進而更好地深化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促進幼兒園語言的素質教育,我們應從小班幼兒開始入手,對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進行培養,在視角聚焦于閱讀前提下,給幼兒創造閱讀空間,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興趣,是幼兒閱讀過程中的“潤物”良劑,對此,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便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一、以“景”動“情”——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幼兒對閱讀的早期情感體驗。小班幼兒對這個多彩斑斕的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秘,例如:有時候,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十分膚淺、幼稚,但對他們的理智感與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啟迪作用。對此,我們可以進行有關于圖書閱讀的環境的針對性布置,即“情景”的創設,在教室內開辟閱讀區或自制大型故事圖畫等,通過絢麗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圖畫人物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其關注圖書。而此時的幼兒已經能開始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動手嘗試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時,既喜歡操作擺弄,同時也能認真看、聽成人講解,并試著改變玩法。那么,我們可以在閱讀區擺放一些簡單卻趣味性強的圖畫性書籍,利用好奇心的驅使,提升幼兒對書籍的新奇感,從而促使其翻一翻,甚至是摸一摸,這也便是幼兒對閱讀這一“情感”的初現,通過環境創設這一“景”觸動幼兒們充滿好奇的心靈,促其“情”竇初開——對于閱讀有著最初步的體驗,閱讀興趣初現。二、以“形”動“情”——通過多變的閱讀“形式”激發幼兒閱讀的積極性。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是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教育活動開展的。
淺談幼兒閱讀能力培養
一、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1.能夠開闊幼兒眼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不滿足于了解表面現象,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認識興趣。幼兒閱讀各種類型的圖書,可獲取社會、自然、人文、科學、語言、藝術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基本技能。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開闊其眼界、陶冶其道德情操,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認知、概括、閱讀理解等方面能力。人生不可能什么事都親歷為之,閱讀也是讓孩子多快好省地經歷各種事情的一個最好辦法。孩子提早進入閱讀階段,大量讀書,這樣可以增強其生活感受。讓孩子早早閱讀,就是讓孩子早早進入純潔美妙的圖書世界,使孩子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樂趣無窮、充實而愉快,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幼兒個性的形成與發展。
2.能夠促進幼兒觀察與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時期是閱讀能力及觀察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幼兒觀察的發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組織性、細致性以及概括性上。這些觀察能力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能充分展現。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圍繞某一問題觀察畫面。在閱讀活動中,幼兒需要通過對畫面、角色表情的比較、分析等思維形式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幼兒的思維在其自己不斷觀察、想象中逐漸豐富,在成人經常講解指點的刺激下得到促進,逐步從以具體、直觀、形象為主向幼兒晚期邏輯抽象思維形成過渡。
3.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和自信心的發展
由于幼兒起初沒有閱讀能力,其最初的閱讀行為往往來自生活實際,即幼兒的閱讀一開始是一種成人與孩子的交互閱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交互閱讀會適當進行調整,成人的講述成分逐漸減少,孩子的自主閱讀成分增加,逐步過渡到以幼兒為主的閱讀活動,幼兒的獨立性由此得到發展。同時,幼兒從讀不懂圖片內容、不會講故事到能夠復述一個情節、一段經歷,用自己的言語、語言表達方式講述一個故事,編自己想編的故事,具有一定閱讀能力。這一轉變過程使幼兒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淺談幼兒閱讀的步驟
書籍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如何讓小朋友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讓他們從小享受閱讀的樂趣,從中獲取知識和力量和提高學習能力,是我們做家長應該真正好好思考的問題。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的讀物也越來越多,這些書籍豐富了幼兒閱讀的廣度,但如何從一本書充分吸引其“營養”,讓小朋友完全理解讀物的內容和深度,是在此想探討的一個話題。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們閱讀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小朋友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去看去聽,動腦筋去理解和思考這本書的方面,在此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讀物的選擇,提高閱讀興趣
現在書店里讀物有很多,五花八門也包羅萬象。讀物的選擇也應該尊循小孩的發展規律,選擇一些有趣味且有利于正能量的宣講的書籍,對小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興趣是最好的導師,不同的小孩在感興趣方面也是不同的,有些喜歡科普書籍,有些喜歡故事書。象目前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可選擇文字較少,畫面內容豐富的繪本。家長也可以根據小朋友的喜好,對所選書籍有所偏重,提高小朋友對書籍的接受度。
二 閱讀前家長的準備工作:預習
家長應該在跟小朋友閱讀前閱讀書籍,做一個簡單的預習,在心中構思一下如何進行親子閱讀。例如在閱讀新書前,應向小朋友簡單介紹新書的內容,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去了解書中的人物、地點、事情的發展經過等情節,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可以規劃自己在閱讀中的側重點,語調和語速;對于需要擴展的內容,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素材和輔助閱讀材料;多做些準備也可以讓自己在小朋友的十萬個為什么面前可以從容應對,也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教育目的。如《神奇校車》系列科普書籍,小朋友在看時也會象弗瑞絲小姐一樣,張開想象的翅膀,問出很多很有意思的問題。
學前幼兒準備工作初探(精選2篇)
學前幼兒準備工作初探 篇1
作者:劉瑞麗 管鳳燕 來源:《中國教師報》 幼兒升入大班以后將經歷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他們將要在這一年里,學會更多的東西一邊為進入小學做準備。雖然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在時間上的一次延伸,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幼兒將面臨活動形式、生活環境、師生關系、教育方法等等變化,這一切給教師和家長出了一道題目:如何做好學前幼兒的準備工作呢?在實踐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規則意識 在小學,有許多規則均要孩子們熟悉和遵守,如,幾點起床、幾點上課、什么時間寫作業、哪一天上什么課準備什么課本、以及《小學生行為規范》等等。因此,成人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規則意識,為孩子們順利由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鋪平道路。 在幼兒園里,老師可以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和游戲來訓練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如,在游戲中,教師首先要強調游戲規則,讓幼兒明確活動規則,樹立規則意識,如不遵守,就要受到“懲罰”;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時刻引導幼兒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各種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遵守一日活動環節的各種規范要求。總之,教師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其適應小學的生活方式。 在家庭中,家長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陪孩子,回顧一天的學習內容與體會,并適當的進行一寫家庭學習活動,如,和孩子一起下兒童挑起、作拼音游戲等。也可以為幼兒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表,規定每天晚上幾點復習幼兒園學過的知識,讓幼兒形成簡單的規則意識。此外,家長還要以身作則,每天抽出時間看報、學習,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持之以恒是常規培養的關鍵,監視和家長要經常對幼兒的常規進行檢查,并通過各種游戲或活動,采用常識和鼓勵的方式鞏固幼兒已有的常規。
幼兒點和線教案(精選4篇)
幼兒點和線教案 篇1
活動名稱:
房子{紙版畫}
活動目標:
1、了解制作版畫的步驟,學習用版畫的方法表現房子。
2、嘗試用各種幾何圖形表現房子的主要外形特征。
3、體驗制作版畫的獨特手法,享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宣紙、剪刀、筆頭堅硬的筆、白紙人手一份。
2、水粉顏料、吹塑紙、底紋筆、漿糊、彩色紙、稍后一些的紙板若干。
3、范畫一張,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打開幼兒用書,共同閱讀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題。
2、認識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畫方法。
3、引導幼兒閱讀紙版畫《房子》,感知各種造型的房子。
引導幼兒看圖,猜一猜,這些畫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教師示范制作紙版畫:用剪刀將紙板剪成各種形狀,并在紙上拼貼出各種房子,接著用黑色、或彩色的顏料涂滿白紙,然后,將宣紙覆蓋在涂滿顏料的畫上,并用手壓印后,輕輕揭起,放在一旁晾干。
4、幼兒嘗試制作紙版畫《房子》。
鼓勵幼兒選擇吹塑紙或紙板材料制作版畫,提醒幼兒在刻吹塑紙上刻畫房子要清晰一些;引導幼兒在紙上一層一層地拼貼出浮雕裝的房子;注意拓印時紙在紙板上不能移動,并有序地進行操作。
5、教師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6、引導幼兒觀察作品,講述自己喜歡的房子。
7、教師表揚畫面圖像清晰的作品。
教師準備紙版畫和吹塑紙版畫范例,并示范制作步驟,講解制作方法,讓幼兒了解制作版畫的過程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精選3篇)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懂得要珍惜糧食。
4.珍惜糧食、愛惜食物,不浪費。
5.愛護莊稼,不踐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使學生懂得如何珍惜糧食。
教具準備
1.動畫課件。
2.谷子、麥子、玉米的頭飾。
3.大米、白米飯實物。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好朋友,想不想見見他們?
2.歡迎他們和大家見面。(三位同學戴水稻、麥子、玉米的頭飾上)我們請這幾位朋友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們吃的白米飯是由我做成的。
麥子: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麥子,白白的饅頭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們一定都喜歡我吧!我愿和小朋友們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三位朋友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糧食。
珍惜糧食幼兒教案 篇2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都非常優越,加之受社會上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壞風氣的影響,在幼兒園里幼兒挑食、剩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設計了“愛惜糧食”這一主題活動。目的是讓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體驗成人勞動的艱辛,養成不挑食、不浪費、愛惜每一粒糧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糧食的由來,知道農民的辛苦,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2、培養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