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范文 篇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瑯瑯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的閱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因此在課的開始我就設計了“我來猜”這個游戲:(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引發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對此感覺很新奇,興趣特別的濃厚,猜的很積極,接著老師引導學生: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
二、自讀自悟培養能力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看著圖片學生理解課文并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盡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的過程。如初學課文的時候,自讀思考:這首詩一共介紹了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重點帶學生學習第2節,我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后畫一畫、再想想、最后指名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師生共同討論第3節,學生自己學習第4節。這樣用“教──扶──放”這樣幾個步驟,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