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感言(通用7篇)
教育教學感言 篇1
播撒友愛的種子 澆灌童年的阡陌
楓林如火的九月,我迎來了四年級的新同學。由于學校重新分了班級,所以他們中很多同學都是互不相識的。面對新老師,新同學,我還在擔心他們之間的陌生與不適應,擔心重新凝聚這個班級有難度。可是他們很快便熟悉起來了,紛紛給別人講自己的新朋友.新同桌。看著那一張張新奇又興奮的臉,我不禁笑了。
在新的班級發現得力的助手
要出第一期墻報了!消息一傳出,原來負責班級墻報的幾個班干部都自告奮勇躍躍欲試。我意識到這不僅是展示他們才華的機會,更是新同學在集體活動中互相磨合取長補短的大好時機。于是我放手讓他們自己討論,選材,決定,勾畫。就這樣,一期圖文并茂的墻報裝點了干凈整潔的教室,就這樣,新組合的班委走馬上任,并出色的完成了第一項任務。
這幾個班干部把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忙碌的早晨,誦讀,值日,收發作業,這些瑣碎的小事都由他們代勞。炎熱煩躁的午后,組織描紅,檢查背誦,他們指揮得當忙而不亂。窗臺的花渴了,他們去澆水,窗簾臟了,他們帶回家去洗,別的班級都羨慕我們班這一群好學又勤勞的小幫手。我也經常在幫里夸獎他們——樣樣棒!
班級是每個孩子的舞臺
正在我打算做“甩手東家”之時,卻發現除了這幾個班干部和個別比較外向的孩子在班里特別活躍,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外,很多孩子卻是默默無聞。上課不愛舉手,下課不愛說話。攝影比賽,繪畫展,設計活動,上臺演講,種種活動中更是鮮見他們的身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班級的管理是不是有失偏頗呢?班級好像成了幾個班干部的舞臺,而更多的孩子似乎成了觀眾。
做班主任的經驗告訴我,每一個孩子都是班級的主人,要培養每個孩子在班集體中的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使班集體更具凝聚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一直在等待一個把所有孩子擰在一起的機會。終于,我和孩子們一起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
我親自領著全班孩子來到操場現場選拔運動員,特別注意了幾個平時文文靜靜,在操場上卻跑的快,跳的高,有耐力的孩子。當我宣布他們入選光榮的運動員時,他們一個個低下了頭,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孩子怯怯的對我說不想參加。于是我讓一個能說會道的班干部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到了晚上,我收到一條短信------老師,我愿意參加運動會,愿意為班級爭光。
接下來的兩周,干部就帶領著運動員訓練。同學們的期待中,運動會如期開幕。
那天,孩子們簡直忙壞了,有的同學恨不得長出第三只耳朵,看!他們聽得多仔細,生怕我們班哪個運動員錯過了檢錄:有的同學一展自己的文采,蹲在墻角揮灑自己最真誠的情懷,還有的小跟班,左手提著巧克力,右手拎著哇哈哈,跟在運動員身后寸步不離,鞍前馬后的給運動員增加營養!每到我們的比賽項目時,四十二個聲音便一齊吶喊助威------四一加油,四一加油,四一加油!那樣嘹亮,那樣有力!運動員們陣陣有力的步伐,踏在莊嚴的運動場上,同學們聲聲肺腑的吶喊,回蕩在沸騰的校園。
永遠也忘不了,孩子們聽到比賽一等獎的消息時雀躍的身影。永遠也忘不了,自己拿著相機將那振奮人心的一瞬凝固時的顫抖。永遠也忘不了,下午的陽光下映照出一張張驚奇興奮的臉龐。永遠也忘不了,原本角落里獨坐的孩子眼中閃現的感動。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我在黑板上鄭重的寫下“堅定 團結 耐力 希望”,從此成了鼓舞四一前進的班風。
遍撒友愛的種子,開出文明之花
從此,我與孩子們的對話,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隨時隨地的微笑。我與孩子們的交流,不再是夸夸其談的大道理,而是滲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有人滿頭大汗的扛著掃帚走進,我微笑著告訴同學們,班里能得到衛生流動紅旗,有他的一份功勞。當有人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我微笑著問,哪個朋友愿意辛苦一下。
漸漸的,班里最調皮的孩子也變了,他懂事了,友善了。在走廊里,聽不到他喧嘩的聲音了,而在講臺上,又多了一個擦黑板的身影。最近,在他的作文本上,我看到了一行工工整整的字--------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這么多活動,我懂得了什么是集體,什么是友愛。我為以前自己調皮,給班級抹黑而感到后悔,我一定要做個好孩子,有一天也能為班級榮譽增添一份力量。
讀著小男子漢這幾行擲地有聲的話語,我深深的明白,自己成功了!我已喚醒了孩子內心沉睡已久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我已將友愛的種子灑向孩子們的心田,我已潛移默化的澆灌了孩子童年的阡陌,路上灑滿成功的鮮花,更綴滿了自豪.勇敢,為榮譽而戰的成長記憶。
教育教學感言 篇2
一個一丈多寬的講臺,教師人生夢想的舞臺。曾經懷疑這個小小的講臺,這個雙手伸開足以懷抱在胸的講臺,能創造出多少燦爛的人生?在腦海里總是存著無邊無際的浩瀚的理想,想著未來的前程是有著豐富多彩的景色。學校生活轉眼而過,帶著朦朧的追求,帶著滿腔的熱情,我開始在為人師的道路上跋涉前進。當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進慶同小學時,我的內心充盈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和自豪。在適應中,我努力尋找著講臺的奧秘。在講臺上與學生對視的剎那,我才終于明白:原來,個人的這種壓力不是講臺本身而是講臺下那幾十雙熱情而期盼的眼睛。講臺的魅力就在于講臺上與講臺下那段距離所產生的巨大榮耀。被孩子的眼神所震懾的那刻起,終于感覺教師的偉大。教師,不是自己能創造出多少的貢獻和財富,而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所創造出貢獻和財富。這是一種最坦蕩與最無私的精神。
然而,俗話說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
對于這群懵懂的孩子,你的大聲呵斥只能制止孩子們不規矩的舉動。要使孩子真正改正壞習慣,你必須循循善誘。你得找他一次次地談心,在孩子們的淚水中你也感受到辛酸,但為了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你必須狠下心來。我相信年長的教師有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但我們年輕的教師有著與孩子溝通和互動的空間。與孩子們相處,我們可以如朋友一般傾訴。在這個默默無聞的職業里,我越來越感受到教師所具備的內涵與精神。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每一次談話,無不傾注著老師自己的心血。這是一種潛藏在人內心所不愿表達的情緒。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你無時不用心,你無時不用情,你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你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
大學里,一位資深教授這么說:“再溫柔的女孩子,等走上小學教師這個崗位,都會變成潑婦。”我們當時竊笑。我們不相信,和這么些可愛的孩子在一起,該是多么的充滿童真與童趣。我們會與這些孩子成為好朋友,我們相信自己的愛心。真正與孩子接觸,事實上,我們愛心依舊,我們真誠依舊。但我們真的有點兇。“教師的心都是經過磨練的。”沒有一位教師喜歡生氣,也沒有教師喜歡放下和善的面孔給學生以難看的臉色。教師的心態不是天生的,他為他所愛的學生所付出了疼痛的艱辛。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多么動人的形象寫照啊,老師的愛又是何等的至真至純至濃。愛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力量,老師的愛能使少年兒童更為健康地成長,教師的愛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再“堅硬”的冰也能被真誠的愛所融化。
我的心已很明朗。與孩子做伴,做他們的老師,做他們成長中的導航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耀。“蠟燭”的事業不在于功成名就的輝煌,而在于點燃未來的希望。講臺的這一舞臺,是漫長且遙遠的距離。它沒有終點,因為希望總在我們的心里。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我相信我會在這求索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因為我心中有一個不倒的信念——做人民滿意教師!
教育教學感言 篇3
明天就是我教學生涯的最后幾天了。回想起來不禁感慨萬分,此時之心情。就像是一瓶怪味的五位調料。在此我借網絡寫幾句留作紀念:十歲的少女帶著好奇求生的心,走上了教育戰線,成為了一名教師。從此,就與這些從開始只會哭的、揩著拉弓鼻涕的小朋友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的笑語,縈繞在耳際的一陣陣稚氣的瑯瑯讀書聲。有人說:“你不出老。”“是啊,我怎么會出老呢?哈哈哈,我每天生活在花叢里,與這些天真無暇的小朋友一起,人嘛,難免就會帶著一種童真的心態。”我總是這樣回答。
年少時的夢,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歲月席卷,我卻聽到了時間磨損的聲音。我似乎還能記得,六年前的一天我們從開始的開始,我看見走進來時那些帶點茫然帶點緊張的一個個眼神。
可在這最后的最后,在我們來不及喘息的傷感里,我們又不得不走了。同學們踱下教學樓,走過操場,穿過食堂,經過綠樹紅花、歡聲笑語,流連在校園這條路的盡頭,我們一再回望,回望……這或許是我們第一次,也將是最后一次,用從未有過的無比珍惜又無比留戀的心情,把眼光撥撒在歲月的每個角落。同學們,生活就是這樣。盼望它飛躍時,它總是慢悠悠;等體會到這其中滋味,想多留住它時,它卻如落花流水般匆匆逝去。時慢時快時疾時緩,時悲時喜時樂時苦。愁與苦為伴,歡與樂同行。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情誼悠悠,歲月如流,驀然回首,卻已人去樓空,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廣潤送流水。談分別,道離散。六年之中說過多次,可終不曾分開。而今再話分離,卻真個要“歲月流逝人分手,獨挽相思留。”
同學們,你們要像小鳥兒一樣展翅高飛了。振翅之前,作為你們六年的語文教師在這里,送大家一句贈言:生活的海洋已鋪開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兩旁搖動著歡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同學們,前進,已吹響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將鮮花般的大旗飛舞……
同學們,再見!教育戰線,再見了!
教育教學感言 篇4
如果有人問我:“在你二十幾年的教育教學生涯里,你收獲過快樂嗎?你感覺幸福嗎?”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快樂,我幸福!”我從自己的經歷中,從學校課改老師的課堂上,從學生精彩的展示中無時不刻感受到了我們九小老師的快樂和幸福。
“忽如一夜春風來,高效課堂綻異彩”,在這個研討會上,九小十名課改老師發出了幸福的感言:走進課改,才真正地感受到學習應該是多么快樂;參與課改,才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應該是多么享受。培養我們的孩子好為人師,讓我們成為新手上路,勇敢地走好每一步。這是賈紅旭老師的感言;實施課改以來,自己也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不斷地體驗著高效課堂帶給我們的幸福,帶給學生的自信。一路走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效課堂下教師放手教的更快樂、學生自學學的更精彩。
這是陳偉老師的真實寫照;抓住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充分展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不斷走向成功。這就是陳老師堅定的信仰……
從他們真實的感言中,我真正體會到了做為老師的幸福。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你覺得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參加工作僅四年的李麗君老師,憑著她執著的教育信仰,堅定地走在課改的第一線,與生同在,與情同行,因此她榮獲了南票區優秀教師的稱號;敢于向傳統課堂挑戰的陳偉老師,在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的路上,勇于探索,大膽改革,成為南票區名師、省優秀教師;默默無聞的賈紅旭老師,對課改情有獨鐘,憑著高超精湛的教學藝術和特殊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敬佩;用愛心點亮學生心燈的陳老師,為學生奉獻滿腔熱忱,用良好的師德樹起九小的一面旗幟……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典范,詮釋了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幸福。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的,自己的愿望實現了就是幸福的。走在校園里,孩子們快樂的嬉鬧、上課時孩子們如饑似渴的眼睛、辦公室里互相幫助的同事,無一不透露著幸福的信息。一個幸福的老師帶給周圍的學生必定是幸福,一個溫暖如家的學校帶給師生的必定是快樂和幸福。學校師德標兵李勁輝,她用慈母般的愛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她所教的班里,孩子們與老師就像母雞帶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雞,孩子們在她的呵護下快樂地成長;六年二班的喬靜老師,她在九月里感動,那是被學生的祝福深深地感動,學生的快樂就是老師最大的幸福;五年二班在《幸福在我心中》的班會上,學生從點滴的生活中尋找了幸福,她們用童貞傾述著幸福,老師也在孩子們微笑的臉上找到了幸福。
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有自己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獨特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堅定的教育信仰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工作中,教師的幸福寫在了學生滿意的答卷上,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節學生送來溫馨的賀卡是幸福,看到自己所教的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人桃李滿天下是幸福;有時看到課堂上學生完美的展示是幸福;節日里收到學生的祝福短信也是幸福……幸福無處不在。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所無法感受到的,只有我們教師才能擁有這份殊榮,享受做教師的幸福。
教育教學感言 篇5
我是一名從教六年的年輕班主任,和所有甘于奉獻的老師一樣,在教書育人的這片沃土上默默的耕耘著,普通而又平凡。我沒做過哪些驚天動地的壯舉,更沒有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六年來我只用一顆平常心去體味做為老師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
六年前帶著驕傲,帶著自信我走上了講臺。看到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大眼睛,我興奮極了。我想只要我肯努力,認真去學去做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然而,不到兩個月我就敗下陣來。我越是著急做好每一項工作,越是不得要領。第一次公開課上我精心準備的課只用了30分鐘就講完了,我感到自己太失敗了,以往的驕傲和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我退卻了。由于心理壓力太大,還沒等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就先病倒了。在我感到最無助和困惑的時候,是校長和教師們幫我找回了自信。給予我鼓勵和支持,使我從低谷中走出。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每天清晨,沐浴著晨光,我第一個走進校園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整理教室,準備教具,批改作業。慢慢地我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感受到工作給我帶來的快樂!
在工作中我一直堅信師愛的力量會超越一切。特別是做為低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對學生親切的關愛會激勵他們戰勝困難、求知向上的欲望。
鄭猛,是我執教第一年給我留下印像最深的一個學生。他從小無父無母,跟著體弱多病的姥姥在一起生活,家庭環境十分窘迫。因為營養不良,晚上一年學的他比同學們更加瘦小。由于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得到的家庭教育也很少,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最初的日子里,他很努力,但是慢慢地我發現他的身上存在很多問題。在學校吃午飯的學生接二連三的向我報告帶的水果和面包都不見了,班級里發生這樣的事情令我非常惱火。我下定決心抓到了決不輕饒。經過調查終于得到我不想看到的事實,是他做的。我多么希望看到他是個有志氣的孩子啊!我該怎么辦呢?經過冷靜的思考,細細的分析原因,我決定用寬容的態度來面對。放學后,我把他一個人留下,進行了我們之間第一次面對面的交談。他站在我的面前似乎預料到可能發生的事,眼睛里充滿了恐懼和疑惑。靜靜地,我從袋子里拿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塞在他的手里,我輕輕的摸了摸他的頭說:“老師請你吃蘋果!”他的兩只眼睛呆呆的望著我,漸漸地濕潤了,我看到兩行淚珠從他瘦小的臉頰上滑落,他用雙手緊緊握住那個蘋果,哽噎著說:“老師,我錯了。”從那以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和他談心,給他講做人的道理,幫他建立自信,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到他家里做家訪。一學期后,他被校田徑隊選為替補隊員,每天早上到學校進行晨練。當我看到他為自己準備的早餐——醬油炒飯時,我的心感到一陣酸楚。我為他買來早餐餅,鼓勵他克服困難。當他轉為正式隊員后,我為他準備了一雙新運動鞋,他捧在懷里高興極了。他每天都不斷在成長進步,班級里的每項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干活、掃除總是最能干的一個。現在他已經長成一個大孩子,在我校初中就讀,每每在籃球場上看到他時,他總要跑過來問候一聲,看到他開心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的快樂!
老師對學生的每一份關愛充滿著期待,希望看到花蕾綻放的那一刻,在平靜的等待中,每天都在用愛心和耐心去澆灌。面對不同的學生,情況各異的家庭,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能傾其全力的工作,得到每一位家長的信任與支持。
郝英倫,一個愛笑的小男孩。他從小隨父母在國外生活,爸爸媽媽都是醫學博士。父母在國外為了培養他學習祖國文化,堅持由爸爸帶他回國讀書。由于語言環境的影響,他說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可是一句漢語也說不好,連最簡單的爸爸、媽媽從他嘴里說出來,讓人聽了也覺得怪怪的。課堂上他看我講課就像看表演,一句也聽不懂。我們只好用手式和眼神來交流,課堂提問他從不舉手,只是瞪大眼睛帶著疑惑聽同學們說。他學會的漢語竟然只有兩句:“老師好!”下一句就是:“我不會!”看到這樣的情形,我真是心急如焚。他的父母也非常著急,媽媽每周都要從國外打來電話詢問他的情況。
母語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能割舍的,我下定決心從最基礎的拼音教起。每天中午吃過午飯,我們兩個就在教室里學習。從最簡單的`“a o e ”學起。中日語言的發音不同,他的嘴巴總是張的很小,讀不準語音。我不厭其煩的一遍又遍地示范,有時一中午只認兩個語音,累得滿頭是汗。有時他學不會就不高興了,我還要耐心的鼓勵他,培養學習興趣。為他使他不至產生厭煩情緒,我為他找來小伙伴當老師,這下他可開心了,和小朋友有說有笑,進步更大了。短短的兩個月,他已經能拼寫音節了,課堂上他踴躍的舉手發言,嬴來了伙伴們的陣陣掌聲。他原來只是喜歡學習數學,現在對朗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班級組織的詩歌朗誦會上他字正腔圓的朗讀,令全班同學驚嘆!爸爸媽媽也為他所取得的進步感到驚喜!每次見到我總是不斷的說謝謝!從一個漢字不會寫,到今天幾百字的習作,這對于他來說是多么不容易呀,看到他所取得的進步,我也感到無比驕傲!使我體味到用耐心澆灌、蘊育的花朵更加芬芳、艷麗。
平時教學中我留意觀察每一個孩子,挖掘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與孩子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記得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量多地尊重一個人。”有理智的尊重愛護學生會使其中體會到教師的人格魅力。
她,有一對明亮的大眼睛,入學面試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平時家教很嚴,她的學習自理能力很好,很少讓爸爸媽媽操心。一次看護班課間休息,一個學生跑到我的面前說他的新格尺不見了。經過調查令人出乎意料的疑點落在她的身上。她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如果處理不好將會給她的心理蒙上一層抹不去的陰影。我把她帶到辦公室,蹲在她的身邊,第一次平視她的目光,我誠懇的告訴她:“老師非常喜歡你,也相信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希望你能大膽的說出真相。”她用怯懦的眼光瞅著我,終于她向我講述了整個過程。我緊緊拉住她的小手告訴她:“你是個誠實的好孩子,老師還像以前一樣喜歡你,并保證不會將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聽了我的話,她哇的一聲哭到我的懷里。我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震驚了,原來蹲下來和學生平等的交談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使我與孩子們的心更貼近了。
做為老師,我用心感受每一天。有過成功的喜悅,一帆風順的歡愉;也有過步履蹣跚的疲憊,坎坷失敗的痛切。平凡的每一天,經歷著同樣的辛勞,但我卻感到非常充實。
春去冬來,六年里我帶了三個一年級,從把孩子們領入校園的那一刻起,我便傾心的投入工作,教他們穿衣服,系鞋帶,學知識,學做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每一名學生。在家里,自己還時常需要別人的照顧,可在學校里在學生們的眼里我是“老師媽媽”。孩子們把我當成最要好的朋友,第一次掉牙都會最先跑到我面,把他成長的秘密與我分享;批改作業時,總會看到驚喜,在孩子們的本子里夾著美麗漂亮的畫,上面會寫著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送給柯老師,我們喜歡你!”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什么苦,什么累都忘記了。
記得在剛參加工作時,校長對年輕班主任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之前,首先應該體會如何做一位母親。”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領悟到它深刻的含義。是啊,在學校里我們應該是最值得孩子們信任的人。只有無私的師愛才能化為孩子們成長的動力。
在小小的教室里,在美麗如畫的校園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奇跡,沒有驚濤駭浪的傳奇。然而,我就是在這里尋求到了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真諦,用點點滴滴的汗水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我雖不為棟梁,卻正在培育著祖國的棟梁。我擁有和所有老師一樣的平凡,但我卻珍視這份平凡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育教學感言 篇6
一個一丈多寬的講臺,教師人生夢想的舞臺。曾經懷疑這個小小的講臺,這個雙手伸開足以懷抱在胸的講臺,能創造出多少燦爛的人生?當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進小學大門時,我的內心充盈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和自豪。在適應中,我努力尋找著講臺的奧秘。在講臺上與學生對視的剎那,我才終于明白:原來,個人的這種壓力不是講臺本身而是講臺下那幾十雙熱情而期盼的眼睛。講臺的魅力就在于講臺上與講臺下那段距離所產生的巨大榮耀。被孩子的眼神所震懾的那刻起,終于感覺教師的偉大。教師,不是自己能創造出多少的貢獻和財富,而是看著自己的孩子所創造出貢獻和財富。這是一種最坦蕩與最無私的精神。
然而,俗話說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
對于這群懵懂的孩子,你的大聲呵斥只能制止孩子們不規矩的舉動。要使孩子真正改正壞習慣,你必須循循善誘。你得找他一次次地談心,在孩子們的淚水中你也感受到辛酸,但為了使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你必須狠下心來。我相信年長的教師有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但我們年輕的教師有著與孩子溝通和互動的空間。與孩子們相處,我們可以如朋友一般傾訴。在這個默默無聞的職業里,我越來越感受到教師所具備的內涵與精神。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每一次談話,無不傾注著老師自己的心血。這是一種潛藏在人內心所不愿表達的情緒。在與學生的相處中,你無時不用心,你無時不用情,你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你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
一位資深教授曾這么說:“再溫柔的女孩子,等走上小學教師這個崗位,都會變成潑婦。”學生當時竊笑。誰也不相信,和這么些可愛的孩子在一起,該是多么的充滿童真與童趣。我們相信自己會與這些孩子成為好朋友,我們相信自己的愛心。真正與孩子接觸,事實上,我們愛心依舊,我們真誠依舊。但我們真的有點兇。“教師的心都是經過磨練的。”沒有一位教師喜歡生氣,也沒有教師喜歡放下和善的面孔給學生以難看的臉色。教師的心態不是天生的,他為他所愛的學生所付出了疼痛的艱辛。 愛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力量,老師的愛能使少年兒童更為健康地成長,教師的愛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再“堅硬”的冰也能被真誠的愛所融化。
如今,我的心已很明朗。與孩子做伴,做他們的老師,做他們成長中的導航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耀。我相信我會在這求索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因為我心中有一個不倒的信念——做人民滿意教師!
教育教學感言 篇7
教學是一種“奔跑”。有時教師在領跑,引領孩子走向知識的殿堂;有時孩子在自主地奔跑,教師在孩子后面助力,在孩子旁邊加油吶喊。教師與孩子在互動中不斷改變前后位置,奔向一個又一個終點,又從一個個新的起點出發。
“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法則、性質、規律、公式、數量關系等都可以視作“數學模型”,數學教學就是引導孩子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即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數學與生活天然地聯系在一起,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公園里有數學、體育中有數學、購物中有數學、圖案中有數學、科技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讓每一位孩子擁有一雙發現數學、欣賞數學的眼睛,引導孩子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思考世界。
孩子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基礎是孩子理解數學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創設多樣的情境,為孩子提供實物、圖、表等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嘗試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釋同一個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個問題,豐富孩子對數學的理解。
數學問題產生于數學情境,一個好的情境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數學情境不等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有豐富現實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數學自身的純數學的問題情境,還可以是源于其他學科的.生活常識或科學探索類的情境。在數學情境的問題上,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有的教師設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離教學目標,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發孩子的數學思考;二是有的教師不會用好數學情境,沒有發揮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離了目標。
我們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為孩子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數學課成功與否的一個簡單標志就是課堂上孩子是否在“動腦筋”,也就是孩子是否積極地思考數學,而不是被動地聽講、簡單地模仿和機械地記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學會“問”數學,要使更多的孩子愿問、敢問、會問。教師要用一個個問題串起課堂,使孩子的學習從問題開始,經歷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到產生或研究新的問題結束。
教師的課堂智慧在一個個具體教學行為中體現出來。當孩子發表意見的時候,他能夠正確把握問題的實質;當課堂有精彩生成的時候,他能夠敏銳地捕捉最有價值的信息;當課堂氣氛沉悶時,他能夠妙趣橫生地調整教學;當孩子的思路受阻的時候,他能夠引出一條新的通道;當孩子無法表達清自己的意見的時候,他能夠引導孩子說出來……
“節外生枝”是課堂的一份美麗,孩子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課堂里的一個偶發事件,甚至突如其來的“干擾”,都可以成為難得的教育資源。對于這些突然出現、稍縱即逝的課程資源,只要教師及時地搶抓并有效利用,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發揮,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活力、充滿智慧。
“試教”是一種有“爭議”的教學,有很多人認為多遍的“試教”使“公開課”失去了本真的意義。其實,我認為本沒有“試教”,每一次教學都是真實的教學(當然,我們反對同一內容對同一批孩子的重復教學),在不同班級中教學怎么能說“試教”呢,應該更名為“多次教學”。“多次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師更好地感悟孩子,感悟課堂,積累教學實踐智慧,提升教學水平。
有位詩人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我們很多教師也有這樣的感覺,每天上課、下課,好像也沒什么好研究的。其實,課堂是研究的最佳場所,教師處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師可以從一節課的對比,一個案例的解析、一次孩子訪談、一個問題小調查開始進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細、做得實,把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好的研究。于是,當你真正走進研究的時候,你會驚呼:這邊風景獨好!
“課例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研究方式。“課例研究”使教師經常處于一種反思狀態,有助于教學理論的內化與實踐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師形成敏銳的課堂觀察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領悟的能力。教師經常開展“課例研究”,教學才會常教常新,教學才會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生機、充滿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秘的海洋。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斕,你能聽到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靈的美麗……;走進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錯題的根源在哪里,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知道孩子的個性差異有哪些……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走進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