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會學生發言稿(通用3篇)
一年級家長會學生發言稿 篇1
親愛的家長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是一年級二班學生。咱們一年級整體小同學來到西安高新涇河小學,成為一名榮耀的小學生,心里十分高興。
來到這兒,教師們親熱的言語,哥哥姐姐們熱心的笑臉,讓咱們感覺像在家里相同。亮堂的教室、美麗的新書、簇新的文具盒、神情的小書包,讓咱們心中洋溢著幸福和高興。
咱們必定勤奮學習,酷愛班集體,酷愛咱們的校園,搖搖晃晃校訓:勤讀書,樂健體,學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咱們會用實際行動證明:咱們是榮耀的小學生,咱們都是最棒的!
謝謝咱們!
一年級家長會學生發言稿 篇2
我是一年級學生的家長。首先謝謝學校給我這個寶貴的機會,能夠讓我和各位家長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
首先,我的孩子知道的多,并不見得是聰明,更不是什么“天才”、“神童”,只不過是他比別的孩子接觸這方面的知識要早一些、多一些。其實您的孩子一樣很聰明,一樣很棒,只不過由于時間、工作、環境等原因沒有發現而已。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一定不比別人做的差。其實,每個孩子各有所長,只不過你沒有發現,沒有用心去觀察(不是用時間),以致于無法正確引導他。我們大部分家長是上班族,沒時間陪孩子,其實教育孩子是無時無刻的事。比如說,一家人在看一部電視劇,三個人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欣賞的角色、內容也是不同的,所以注意力也就不同,如果家長們吃著零食邊看邊聊,看電視就像是看看熱鬧,而孩子呢,可能是眼睛盯著電視,手中玩著玩具,一個人自娛自樂打發時間而已。假如這時你用眼睛看看孩子,觀察他在干什么,你也許能發現孩子看電視時與平時不同的動作、表情和神態。這時加以說服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我來說,一有時間我陪他看電視、VCD和書;從不同的過程中觀察和發現他的興趣,并引導他的興趣和糾正他的一些的不良習慣。他是從一歲半開始認字的,我們教他的字很少,最早他是從VCD、電視字幕上去認一些字(比如動畫片放的片頭曲、片尾曲),后來學會拼音后,閱讀一些拼音讀物,接著又讀了一些不標拼音的兒童讀物,慢慢地字就認得多了。后來又教他學會了查字典,不認識的字讓他自己去查。有時我們在空閑的時候,做一些詞語接龍的游戲,這樣便激發了他的識字興趣。漸漸地,他的字詞量也就增加了。
其次,不要干涉孩子的任何一個舉動。孩子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是思維的結果。好的舉動我們默認它,不好的引導、糾正它。我幾乎每天都用到筆,因此,從三歲多起,就老向我要筆,見到書就用筆描字,不管是英文還是漢字,特別是報紙,一拿到報紙,就找出大的黑體字,用筆把字的筆劃描出來。所以好多的書和報紙都被他描了一兩遍,描的方法是把每一筆劃都描出來,描成一個空心字,而這種描字的方法我從來沒有教過他,完全是憑他的想像力在做他自己想做的。記得有一次去親戚家,他看到一枝筆,就向我們要了一張紙,寫出了英文26個大寫字母,而在家他從來沒有寫過,我們也沒有教過。就這樣,他慢慢地就會寫很多的字了。他一歲多的時候,就自己放錄音機、VCD,我們一般都不干涉他,兩歲多的時候,就自己開關電腦播放英文光盤了。后來我們買了一套英文光盤,他自己每天都要播放幾遍,慢慢地他對英語也很感興趣。同時,在他使用電腦時,空閑的時候,我站在他身后,觀察他,進而引導他正確使用電腦,還沒有五歲時,他們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們說,他已經學會盲打了,而且打得特別快,其實他用電腦的時間不多,只不過是他特別專心而已。今天,他的英文輸入速度每分鐘最快達到430以上了。
第三,家長要學會多鼓勵,少表揚。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在做事、看書、做作業時,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站在或蹲在他的身后或身旁,觀察他,看他是否三心二意,是否專心致志,發現問題時等他停下來后,用鼓勵的語氣教他如何改正,同時對做的好的、出色的加以適當的表揚。我認為,對于孩子們做任何一件你覺得是錯了的,希望家長們能夠從中找出對的,加以表揚,這樣,糾正他的錯誤時也許會事半功倍了。雖然有些舉動是錯誤的,但是他有想法也應適當表揚。
第四,讓孩子自己做計劃、定目標,家長學會妥協。人生需要計劃,那么學習同樣需要計劃。買了一本書后,多長時間讀完是需要計劃的;報一個興趣班,你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明確的,不能糊里糊涂地就過去了。訂立計劃和目標關鍵在于你對你的孩子的了解,你應該了解他的能力。比如,平時10分鐘能看幾頁書,10分鐘能寫幾行字,能做幾道題,你根據他平時的情況向他提出一個計劃,計劃必須比平時的能力高出120%~150%以上,然后你可以問他行不行,不行則協商、談判,只要他提出的計劃跟平時差不多,你就妥協,并且一定要叮囑他,這是他自己計劃好的。至于目標,可以告訴他一些學的好的,刺激刺激他,比如說:“咱們可不可以超過他,你想不想超過他等等”。
第五,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就有成就。因為一個完整的教育是由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完成的,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一個家庭能成就也能毀掉一個孩子;社會也能成就也能毀掉一個孩子;一所學校、一個老師、一句話也能成就也能毀掉一個孩子。我常常害怕別人說:“你有一個聰明的好孩子,你的孩子真聰明,上幾年級了,這孩子是神童、天才,怎么教出來的。”我都無言以對。因為大家看到的只是過去,下一步、下一階段、下一年乃至十年后還會表現那么出色嗎?就是出色也只能說是過去表現出色,都是過去式。人常說,學壞容易學好難,哪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家庭、學校、社會來幫助他,教育他,影響他,而這一切卻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希望在坐的家長們,過去的已然過去,把握現在,多用心看看我們的孩子,少些急躁,多些等待;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少些責備,多些肯定。相似自己,相信孩子。也許你還在探索階段,也許你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慢慢實施吧。今天,我們面對的孩子其實個個是高手,個個都聰明,只有用你自己的學識時刻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引導他們,他們一定會成為一個愛學習,懂得學習,善于學習的知識求索者。
最后,我把一則贈言送給大家: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成你的言語;注意你的言語,它們會變成你的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成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變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會決定你的命運。
一年級家長會學生發言稿 篇3
各位家長:
大家好!
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校園的新生活,今天與各位家長共同探討如何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一、孩子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向孩子表示祝賀,讓孩子知道上小學是一件值得光榮的、高興的事。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要向孩子介紹一下小學的學科內容,班級學科形式。教育孩子在學校應遵守紀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讓孩子學會整理書包,放學回家注意安全,不跟陌生人走,叮囑孩子,有事跟老師說,不懂的就問老師。
二、了解學校是學習的的場所。
學校是孩子在團體生活中磨練學習力、培養社會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場所,其中學習是為了讓小孩走向社會后,具備生存能力。家長不要只局限于希望孩子考上好高中、大學,社會性及人格性培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學校不同于幼兒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辛苦,孩子必須努力讀書學習,適應團體生活的規律。
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復訓練。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記的,要經過反復復習,否則很快就會忘記。雖然課堂上充分理解了,但如果沒有反復練習,則理解無法持久,也無法記住學過的知識。優秀的選手必須忍耐嚴格的訓
練,不是相同的道理嗎?“學問沒有捷徑”,家庭學習非得從入學后立刻開始不可。家長不要天真地認為:隨隨便便讀一讀,便想得到好成績,如果認為小孩可憐,這是父母親太溺愛孩子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設想一下:如果現在放松,兩三年后,您是笑還是哭呢?
四、調整學習環境,安排家庭學習生活。
1、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學習。
孩子必須養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孩子放學后,還留有上學時的緊張感,請家長先笑臉相迎,讓孩子放松一下。接著讓孩子坐在書桌前,攤開教科書及作業本,復習當天所學習的功課,時間從10分鐘到20分鐘,習慣以后,慢慢延長時間至30分鐘到40分鐘,游戲、看電視都得在做完功課以后。特別提醒的是:即使當天老師沒有布置作業,也要讓孩子在書桌前學習學習,如此每天在相同場所、相同時間實施,漸漸地,小孩就養成放學后在家用功的習慣。在養成習慣之前,要注意克服壞習慣,所以家長陪在身邊比較好,當小孩表示:“做完功課了!”家長應親自檢查,如果做得好,必須加以贊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就感,也會產生興趣,不對之處,可以讓小孩立刻改正。如果不檢查,小孩會自恃:“反正媽媽也不看。”所以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看起來用功,實際上呢,有名無實。家長看是很辛苦,但如果不在小學低年級就養成認真用功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無法自發的用功,所以請父母親要認真對待這一點。
2、讀書要在不會分心的場所。
孩子的書桌安排在什么地方?注意:馬路噪音,電視聲音等都會分散注意力,使讀書缺乏效率。如果在餐桌上做作業,會無意中產生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的想象,對于集中注意力不利。所以為孩子單獨準備書桌,書桌就只能讀書,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有單獨房間,家長要事先向孩子聲明:雙親必須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間。
3、書桌前不要亂擺東西。
書桌最好面向干凈的墻壁,墻上如果有圖片就會吸引目光,無法集中精神用功。書桌正面不要放多余的物品,如果書桌上充滿了筆記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換大一點的桌子。
4、準備必要的參考書籍。
入學后,光有教科書是不夠的,最好準備一些學習參考書、字典、工具書、百科全書等,以便孩子隨時使用。
五、在家庭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另一方面,聽多了故事的孩子,接觸各種文章的內容,表現能力及語言表達也很好。對于書中人物的言語、行動,小孩也會思考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思考力、解讀力也同樣得到培養。低年級的家長可以考慮小孩的年齡、發育、興趣,選擇好的圖畫書、故事書。家長還要注意,小學一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一概拒絕:“自己看!”最好念小孩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小孩,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
2、養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得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小孩寫字速度很慢,如果老師出的生字練習多一點,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現力不足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后,總向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校。”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地提高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