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演講稿(通用3篇)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像世間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農民,他們能做的就是日復一日的在田里干活,來養活自己,就算都老到這個份上,我也時常會看到他們在后院里干活。炎炎夏日,他們埋頭苦干,只有那移動的背影才能認出他們在哪,我便跑過去,蹲在奶奶身邊問:“奶奶,現在的生活條件那么好,您為什么還有親力親為呢?”“都干習慣了,而且我們也享受這勞動帶來的樂趣!”奶奶邊說邊移動。看著奶奶的背影,我心里不是滋味,一把搶過奶奶手里的鋤頭,在旁邊干起了活,奶奶看著我笑了說:“我們種一些蔬菜給自己吃,還可以送給別人吃,何樂而不為呢!”我抬起頭,望著站在陽光下勞作的奶奶的背影,心中思緒萬千:奶奶雖然沒文化,但她卻用她最實際的行動,告訴我愛可以很無私。
我的爸爸媽媽是普通的工作者,他們沒有很高的學歷,為了讓我和弟弟過上更好的生活,爸媽毅然的開了一個廠,一直工作至今。某一天,我心血來潮到廠里工作,工作不到一會,我就體驗到了工作的艱辛。在那時我才發覺爸媽的細微變化:爸爸頭上的白頭發多了,嘴角邊也漸漸衍生了幾根白胡子,以前肥胖的身軀變強壯了;媽媽雖沒有白頭發,但臉上已有很明顯的皺紋,以前微胖的身材變得苗條了,而且她只在要出門的時候才會打扮。原來爸媽都老了,原來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原來一切都在我的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爸媽的愛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身為高中生的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懂事是在父母逝去的青春中度過的。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熟,讓父母放心。有時,我會抱住媽媽撒嬌,幫爸爸捶背,幫爺爺干活,幫奶奶養花。這些生活中的小情節,我都認真的去做。因為我知道“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典故,我也夢到過失去親人的疼痛,所以我更加珍惜時光,我的愛就是珍惜與用心。
我家很平凡,但我家很溫暖,親人之間的愛讓我們緊緊相依。親愛的家人,請等待我長大,用自己的力量呵護這個愛我的家。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9月5日,剛過去的9月3日是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希望同學們能居安思危,發奮學習。今天國旗下的題目是:有教育更要有教養。
當下有許多媒體都在批的國民素質不高,影響了人的形象,號召大中學生要提高自己的素養,以期成才、成功。據了解有很多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為什么找不到工作,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態度不好。不倫你是那個學校畢業,找得到工作的人,是懂得做人的人,有教養的人。很多人接受了初中、高中、大學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養。高中學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教養,“有教養比考上大學拿到文憑更重要”。
不倫在哪個國家,遇到紅燈,民眾都會自覺地停下來等綠燈,哪怕是一輛車都沒有,我們就把像這種自覺的行為叫做“有教養或者修養”。在校園,同學們上下樓梯不倫有沒有人都能自覺地沿著靠右側行走;在飯堂里不浪費糧食,飯后把飯盤、湯碗、勺子分開并且輕放;(表揚)在校園里見到老師問好或者示意;(提醒)不倫走到哪里都不亂扔飲料瓶并且分類投放垃圾;上課鈴響后向老師示意,從前門進入課室等等,同學們,我們就把以上這種自覺的行為叫做“有教養”。在有些國家的塞車多發生在高速公路或車禍現場,而我國的塞車多發生在三岔路口,我們校門口就是這樣,大家都不肯禮讓,車隨便停放在路中間,司機就離開了,導致塞車經常發生,請同學們要提醒家長,接送你們的時候,一定不能把車停在校門口的路中間!
我知道我說的這些話可能有些同學不愛聽,但誰都不能否認,我說的都是事實。同學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一些沒有教養的事情也并不少見。比如,有的同學在宿舍,總是影響別人的休息,特別是最近幾年,總有個別同學喜歡聚眾起哄,來一中這么多年,一遇到起哄事件,做為老師,聽著同學們的高叫聲,總感覺很痛心,很失敗,很無奈,同學們,我很想告訴大家,這不是東莞一中一個老師的心情,請同學真的能理解老師的感受。出現這樣的問題,責任不在同學們身上,是我們沒有把同學們教育好,沒有讓同學們能維護和熱愛自己的學校,在此,我希望同學們明白,一中是大家的一中,是同學們的母校,每起哄一次,就相當于給自己的臉上抹了一次黑,請同學們,特別是高二高三的同學們更要明白這個道理,相信你們不僅學習好,更能引領高一的師弟師妹們從此開創好的風氣,并一屆一屆傳承下去,為母校爭光!同學們在高考前,若真想喊樓加油,今后不用再偷偷摸摸,組織的同學,通報德育處一下,只要注意安全,我感覺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同學們一定會比其它學校做的更好,但是,沒有必要,總喜歡在任何時間段內亂喊一通。同時,希望同學表達自己激動心情的方式是熱烈的掌聲而不是高聲怪叫!一個全校的學生集會,最能體現一所學校的校風!(表揚)我們一中人就要有一中人的樣子,若我們連自己的母校都不愛,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一中人。同學們,這些看似小問題的問題,實際上正是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雖然我們接受過初中高中教育,但那只是證明我們比小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但知識不等于智慧,同樣,教育不能代替教養。一個具有較高修養的人,必然是接受過一定教育的,但是,具有較高教育水平的人,未必都具有很好的教養。簡單說來,教育是知識層面的事情,而教養則是道德品質上的問題,教育是教人做事的本領,而教養則是讓人具有做人的常識。
很多人習慣于把舉手投足講究禮數視為做作,感覺那樣太辛苦,其實是大錯特錯了。人在這個世界上,只是一個游客,既是游客,自當入鄉隨俗,不能由著性子來的,否則非吃大虧不可。更不能因為那些規矩不合己意,便通通加以排斥,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樣子。至于說到辛苦,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了一切就水到渠成,又哪里來的辛苦。何況,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生活如此,教育如此,教養同樣如此。本學期開始,對個別嚴重違反學校紀律的同學,學校將采取先參加社區服務性體驗活動,再根據社區服務態度和自己對違紀情況的認識,做出處理,希望同學們明白,參加社區服務,是你違紀所需付出的代價,是對自己違紀情況的一種擔當!是一種責任!是想給你改正錯誤的機會!同時能參加學校組織的社區服務活動,也是你的榮幸,因你代表的是一中,而不是你個人。
同學們,現在你明白了,所謂的教養,實際上就是一套約定俗成的待人接物和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讓人看了感覺很舒服的社交禮儀。當然,教養不僅僅表現在社交活動上,更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
如今到處都在講和諧,而要實現社會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除了每個人都要接受較好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個人教養。教育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未來,而教養同樣是展示一個家庭,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學校,一個民族魅力的關鍵。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必須要從小開始養成好的習慣。
那什么是教養呢?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們要懂禮貌、講衛生……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在學校,老師總是給我們講: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要相互幫助,我們的著裝要整潔……其實,我認為這些就是一人的教養。
除此之外,名人們筆下的字也能教育我們。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就說過“句子不怕官位不高,紙牌品行低下,不以俸祿不多為羞,只以只是貧乏為恥。”我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都是一樣的,因為人生下來就是一樣的',所以才會有眾生平等的這個說法。因此,我們不應該瞧不起任何人。
其實,要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并不難。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地把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里;看見有人在摘花朵,主動地上前制止,并耐心地給他講;幫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們人人都從這些小事做起,那我們都將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