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學生心得感悟(精選3篇)
國家公祭日學生心得感悟 篇1
看完《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后,我的內心洶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靜。當我聽到那一個個悲慘的故事,看到那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畫面時,我全身都被怒火點燃了,而心在哽咽。一想到我的同胞所受的非人的苦難與丑惡的日本鬼子,就恨不得上前去抽敵人的筋,飲敵人的血。二戰期間,日本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是永遠都不能愈合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更是永遠都不會原諒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大罪。
對于南京大屠殺,我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小時候聽人講述,到中學歷史課本中學習,再到現在的看電影,每一次我的感受都很深,心中的憤恨是油然而生。而事實大致是這樣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侵占南京后,在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師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全城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余萬。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它的“三光政策”幾乎深入到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村莊。死亡,恐懼幾乎成代中。南京大屠殺是一面歷史的鏡子,我們要牢牢地記住這個血的教訓。如今日本人仍然沒有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參拜“靖國神社”,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唾棄的。同學們,中國要扭轉乾坤這個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記住中國人的恥辱,發憤圖強,為祖國的日益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家公祭日學生心得感悟 篇2
今日是南京大屠殺x周年紀念日,也是第x個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我們共同緬懷遇難的30萬同胞,牢記中華民族的苦難歲月。今日,中國已經強起來,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不能遺忘。讓我們從歷史中獲得前行力氣,共同開創美妙將來。
南京大屠殺,猶如奧斯威辛集中營,不僅是歷史留給某個國家的傷疼,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戰斗苦難,不是要連續歷史仇恨,而是要守護真實的歷史,是要保留這段屈辱與奮起的民族記憶,是要培育大國公民應有的歷史價值觀,是要喚醒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守護好人類和平。“歷史不應當是記憶的負擔,而應當是理智的啟迪”,我們不忘歷史、牢記苦難,是為了警惕歷史反復,從歷史中吸取才智啟迪,獲得開創將來的精神力氣。
x年過去,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并未結束。從否認野蠻侵略罪行,到參拜二戰戰犯,再到解禁集體防衛權、架空和平憲法……現實警醒我們,日本右翼勢力有擴展泛濫的趨勢,日本軍國主義有死灰復燃的危急。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和公理正義的公然藐視,更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中國堅持走和平進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但是愛好和平并不等于縱容罪惡。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
x年過去,那些逝去的同胞,無法看到中華民族在屈辱中的奮起。中國不再是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不再是進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矗立在太平洋東岸。落后就要挨打,進展才能自強。今日,我們離民族復興的幻想從未如此之近,此時我們更要牢記歷史、戮力同心、共襄進展。只有一個更加強大、更加文明、更加現代的中國,才能保衛每一個國民的平安,才是對死難同胞的最好安慰。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進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進展仍舊是時代主題。與時同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舊存在,愛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這也預示著,“落后就要挨打,進展才能強大”的推斷沒有變,全民必需要增加憂患意識,牢牢把握進展主動權。
戰斗雖已遠去,但歷史不能遺忘。警報響起!勿忘國殤,是為了更好的面對將來。
國家公祭日學生心得感悟 篇3
今天,是我國第六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2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警報拉響的那一刻,無數后人靜默沉思,反思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
當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遭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殺戮,當積貧積弱的國家遭受到鄰國的侵犯,除了對于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我們更應該在81年后的今天,站在理性思考的角度,認識到戰爭與和平的本質,認識到積弱必被欺的本質,并以此為屈辱歷史,防止同樣的暴行再次發生。
自二戰后,國際間的和平環境已經維持了半個多世紀,雖然仍然有局部的摩擦,但總體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使各國在現代化道路上穩步前進,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已經改變了貧窮落后的國家面貌,朝著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邁進,一路走來,我們深刻地領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保證國人不遭受不平等的對待。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四十年,我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總量已取得顯著進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電影《戰狼》已經反映了我國面對其它國家的有力氣魄。
當然,曾經遭受過屈辱,不能表現為純粹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泄,而應該在新時期,不忘屈辱,砥礪前進,在與日本等國家的相互交往中,保持平等友好的國際交往姿態,積極學習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文化,對于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人,我們絕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