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即興演講(通用3篇)
如何做好即興演講 篇1
1、一定的知識廣度。只有學識豐富,才能在短暫的準備時間內從腦海中找到生動的例證和恰當的詞匯,使即興演講增添魅力。這就要求演講者具備一定的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識,如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
2、一定的思想深度。這是指即興演講者對事物縱向的分析認識能力。演講者對內容應能宏觀地把握,通過表層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質上去認識,形成一條有深度的主線,圍繞著它豐富資料,連貫成文,以免事例繁雜、游離主題。
3、較強的綜合材料的能力。即興演講要求演講者在很短的時間里把符合主題的材料組合、凝煉在一起,這就使演講者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有效地發揮出其知識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
4、較高的現場表達技巧。即興演講沒有事先精心寫就的演講辭,臨場發揮是特別重要的。演講者在構思初具輪廊后,應注意觀察場所和聽眾,攝取那些與演講主題有關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設喻即景生情。
5、較強的應變能力。即興演講由于演講前無充分準備,在臨場時就容易出現意外,如怯場、忘詞等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沉著冷靜,巧妙應變,才能扭轉被動局面,反敗為勝。
即興演講比賽的.準備方法即興演講比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比賽之前,給演講者一個較大的內容范圍和一段準備時間,在比賽中再抽題演講。另一種則是沒有內容范圍,只是在演講開始后抽題,做短暫準備后即開始演講。前者表現出模糊性的特點,后者表現出臨場性的特點。根據這兩者的各自特點,其準備方法也有兩種;
1、模糊性準備方法。演講者在一個較大的范圍里得知了演講內容,但并不了解具體題目。在這個基點上進行準備,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學上的思考。其次是縱向與橫向上的比較與結合。從哲學上思考問題,就是要求演講者具備比較宏觀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全面深刻地思考。這時,雖然具體目標比較虛,但先有了準備,一旦拿到具體題目,模糊的目標就會迅速變得清晰起來。在這一準備方法中還要求演講者圍繞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結合去豐富資料,充實內容?紤]的范圍要大,挖掘要深。觀點需要用人物事例來具體說明;人物事例豐富了,也容易歸納,總結出新的觀點。
2、臨場性準備方法。即興演講者不知道演講內容的范圍,只是在比賽時才拿到題目,這種準備難度較大。為了在演講前的幾分鐘內,把演講的腹稿組織得較完善,通常的準備方法是“點的分布法”。當演講者拿到題目后,在短暫的臨場準備時間里,應該圍繞著題目進行“點”的分布。“點”可以是一個很有感情色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一位偉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闡述觀點的核心詞語等等。然后,就要馬上考慮這些“點”之間的聯系,圍繞著主題,將其分布在恰當的位置上,最后連貫成文。
即興演講中材料的組合形式材料的快速組合是體現即興演講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講者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好“說什么”和“怎樣說”這兩個問題。即興演講中材料的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遞進式三種形式。它們有時可以互相結合、互相套用。具體如下:
1、并列式。首先將總題分解成若干個分題,如權紅同志在《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的即興演講中,談了三個問題:一是女人沒有獲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應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應爭得自己的“一半”。這三個分題各自獨立又互相連貫,共同闡明同一主題: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這種材料的組合方式可使演講條理井然,而且極有力量和氣勢。
2、正反式。圍繞題目要求,一方面從正面說明,一方面從反面說明。如侯國鋒同志在《一個青年軍人的思考》的演講中,圍繞著“我們應當自強不息”這一主題,先列舉一些反面事例,進行分析、批評,然后以一名戰士自學成才的事例從正面稱贊自強不強的民族精神。正反對比,效果明顯突出,引人深思。
3、遞進式。圍繞所要說明或論述的問題,先說明“為什么”,繼而談“怎么樣”。如韓健的演講《在失敗面前挺起胸膛》圍繞中心談了兩個問題:一是自己為什么能在失敗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樣從失敗中崛起的。
即興演講的技巧1、保持警覺,選準話題。無論參加什么會議,都要始終保持全神貫注。要掌握會議的主題,討論的具體題目,爭論的焦點,有很強的警覺和思想準備。一旦即興演講,也決不會心慌意亂。有了思想準備,還必須尋找一個好的話題,而準確的話題,來源于對會議有關情況的熟悉與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誰講話。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北京過了他64歲壽辰,北京學術界舉行了祝壽儀式。梁啟超登臺即興演講。因泰戈爾想讓梁為他起一個中國名字,所以,梁啟超便從印度稱中國為“震旦”,講到從天竺(印度)來的都姓竺,并將兩個國名聯起來,贈給泰戈爾一個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話題選擇得好,故整篇演講辭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2、抓住話題,組合材料。確立了話題,就要抓住不放;進而緊扣話題精心組織材料進行論證。即興演講無法在事先做充分準備,完全依靠即興抓取材料,其來源,一是平時的知識積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應以后者為主。如過多的引用間接材料,往往失掉即興演講的現實感和針對性,起不了應有的作用,只有多聯系現場中的人和事,才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3、情感充沛,以情奪人。要使聽眾激動,演講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講者動了真情,才能喜怒哀樂分明,語言繪聲繪色,從而感染聽眾,達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4、語言生動活潑。根據聽眾的知識結構和文化修養,選用不同風格的語言。對一般群眾的演講可選用樸素的語言,而對文化素養較高的聽眾則可選用高雅的語言。這就要求演講者要善于平時學習人民群眾中生動活潑的語言,吸收外國語言中有益的成分,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
5、短小精悍,邏輯嚴密。即興演講多是在一種激動的場合下進行的,沒有人樂意聽長篇講話,因此必須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內容而言。即興演講不能象命題演講那樣講究布局謀篇,但也要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要有快節奏風格和一氣呵成的氣勢,切忌顛三倒四,離題萬里,拖泥帶水,重復拉雜。
如何做好即興演講 篇2
做好面試即興演講的方法一:說話注意條理
面試回答問題之前要簡單思考一下才回答,瞬間梳理出幾個點,按照要點來說這樣才會清晰有條理。平時說話的時候盡量多思考一下。
做好面試即興演講的方法二:說話詳略得當
平時說話的時候要有點,圍繞中心來說,該詳細的就詳細,該簡單帶過的不要多說。平時就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面試才用得上。
做好面試即興演講的方法三:模擬面試
想要更好的面試口才的話就要經常做模擬面試,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和口才,讓面試變得自然更有自信。
做好面試即興演講的方法四:即興發言
看新聞讀報的時候應鍛煉一下即興發言,可以就某一個點來說。鍛煉急智和反應,讓口才更加好。
做好面試即興演講的方法五:多上臺發言
平時就要抓住上臺的機會多發言,鍛煉出自己的膽量,面試的時候就不會慌不會怕。多訓練一下就會變得從容淡定。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面試開頭的注意事項:
1、事先確定好要穿的衣服,弄清楚面試的地點究竟在哪里。有必要的話,先跑一趟。
2、對接待人員要和藹;在等候面試時可讀雜志,但不要吸煙或嚼口香糖。
3、說幾句話打破沉默,例如贊美一下漂亮的辦公室、有趣的圖畫等。
4、在對方招呼你坐下以前不要坐下,不要主動和對方握手,除非對方先伸出手來。
在面試時盡量使用對方的姓氏(除非你們是好朋友,否則不要直呼對方的名字),但語氣不應該是在哀求對方。通過看著面試者的鼻梁來保持目光的接觸(但必須時不時地把目光移開,否則對方會認為你很怪異而不真誠)。
如何做好即興演講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討的是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護士?這的確是值得我們全體護理人員共同深思的問題,在這里,我也想請醫生思考一個問題,你希望一個什么樣的護士來配合你的工作?在大多數人的眼里甚至是醫生的眼里,都認為做護士很簡單,誰都可以去做,這要看用什么標準去衡量?中專畢業可以做護士,大專畢業也做護士,本科畢業的還在做護士,但只有做了護士才知道,做一個護士并不是我們想向的那么容易,如果要做一個病人信賴的好護士那就更不容易了,有的人做了一輩子,最后還是沒有做好。護士要接觸各類不同的人,護士要會幾十種不同的操作,護士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術,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文字書寫能力,還要有配合醫生對危重病人搶救的能力,他們既要掌握高科技醫療儀器的應用,又要有熟練的?撇僮骷寄。穿刺是護士必備的基本操作之一,而且是最普遍,最簡單,最常用的一個操作。可就這樣一個操作,仍然包含著很多的學問。人說:護士是人類健康的守護神,是上天派來挽救生命、減輕痛苦的使者,也是人類愛與奉獻的集中體現,我們怎樣才能做好這個使者,把南丁格爾精神繼續發揚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首先,愛崗敬業的精神:在座的可能很多人看過《致加西亞的一封信》這本書,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美西戰爭年代(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的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馬上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系,當時,沒有知道加西亞將軍的確切地點,因而無法送信給他。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總統推薦了一個叫安德魯、羅文的中尉,于是,他們將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寫給加西亞的信,關于那個叫羅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將它裝進一個油紙袋里,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個星期之后,徒步穿越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將信交到加西亞手上,這些在這都不細說,我要重點說的是:當美國總統這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時,羅文接過信后,并沒有問;“他在哪里”?我們不僅是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學習這種敬業的精神,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完成任務?墒,在我們的工作中呢,卻時常能聽到:我太忙了,那不是我的病人,這件事我辦不了等等之類的話。只有具備了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才為成為一個合格的醫護打下了基礎。
其次,同情心、責任心、愛心:我們只有具備了這三心,才會自覺自愿,竭盡全力去為病人解除痛苦,如為病人洗頭,剪指甲,擦浴、按摩等,也只有具備了這三心,才會在搶救病人的緊要關頭不怕臟,不怕累,為病人口對口呼吸,用嘴為窒息的新生兒吸羊水。記得我的主任曾為我們講過她們醫院發生過的一件事情:有一個12歲的男孩子,因為急性闌尾炎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在送患兒出手術室的時候,孩子的液體打完了,護士順手在治療臺上拿了一瓶生理鹽水為患兒換上,然后送患兒出手術室回病房,當送患兒至電梯口時,護士發現患兒臉色不對,未引起重視,抱著狡性心理繼續送病兒回病房,當孩子到達病區,出電梯時,孩子臉色蒼白,呼吸微弱,這時護士和病兒家屬都心慌了,立即送到病房急診搶救,孩子活過來了,但卻成了植物人。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護士更換的那瓶液體是麻醉醫生用過的肌松劑,而且瓶簽上注明了肌松劑三個字,只是字比較小,而我們的護士在沒有經過仔細核對的情況下就換上了。因為我們的一時疏忽就失去了一顆鮮活的生命,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因此她們醫院把這一天定為醫院的“恥辱日”。試想,如果護士當時在換藥時注意核對,或者在入電梯時發現患兒臉色不對而引起高度的重視,及地發現,立即搶救,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呢?可見在我們工作中“三查八對是多么重要,它是我們護理工作的護身符”。我們工作中也經常會出現病人的吊瓶上無姓名,藥名現象,甚至從手術室出來的手術病人的吊瓶上也沒有注明姓名。這都是安全隱患,如果病人有什么意外情況,病人首先就會懷疑我們針打錯了,你們覺得是嗎?望大家能從今天開始,工作中嚴格“三查八對”注意細節,防患于未燃。因為細節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又如: 我前不久在《龍翔之馨》雜志上看到一則幽默,《非要在上面》一個農民,頭一次進城看病。去得早,掛了一號。護士喊:幺號!幺號!幺號!農民不道是叫他,就沒有答應,護士見沒人答應,就收二號進去了。這個農民等了老半天見都沒有叫他,就急了,去找護士。護士說:“你是幾號呀?”農民說:我一號呀!那剛才叫你,你怎么不答應呀?你什么時候叫我了?幺號就是一號。幺就是一,一就是幺,農民明白了,就進去看病。醫生問,你哪兒不舒服?農民答:我一疼。醫生不明白,“一疼”?農民說,就是腰疼。醫生怒:腰痛就腰疼,怎么是一疼?農民說:你們護士說,一就是腰,腰就是一。醫生抿嘴一笑,給他開了一個條,說:去,驗大便、驗小便。過了十分鐘,農民嘴角掛著屎回來了。大夫,小便勉強咽下了,大便實在咽不下去。醫生哭笑不得,給農民講解了一下,是驗不是咽。農民明白了,拿著尿瓶出去了。剛才把尿咽完了,這回好不容易才擠出了小半瓶。剛出門,不小心正好撞在一個孕婦身上,尿灑了,農民著急了,說:這咋辦?孕婦說:別慌,我這有!就去廁所自已尿了一瓶給了農民,農民拿去化驗,完了拿著化驗單去找醫生,醫生是個馬大哈,看了看化驗單對農民說:沒事,你懷孕了。農民聽完,拿著化驗單就回家了。
到家后,對著老婆啪啪扇了兩巴掌,怒道:我說我在上面,你非要在上面,看,把我弄懷孕了不是?這則幽默大家聽了可能不以為然,也許抿嘴一笑,可大家細想想,它不正是反映出我們當今醫護人員的工作中的責任心及細心嗎?不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一種諷刺嗎? 第三, 敏銳的觀察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護士是通過細心的觀察從病人身上直接獲取資料的。從病人的生命體征,皮膚色澤,肢體溫度、口唇干燥或濕潤情況獲取信息,有經驗的護士從病人的面部表情,行為舉止,哭泣聲、嘆息聲、呻吟聲、咳嗽聲都能預見病人的痛苦和需要,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有了這些資料,我們不僅要幫助醫生診斷病情,而且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過去護士只是單純執行醫囑,釘針、送藥。而現代國外護理專家認為,現代護理的獨立功能占70%,而依賴功能只有了30%左右。一般來說,護理工作的對象是不同的病人,每個病人的疾病都不會完全相同,疾病總是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有的逐漸好轉,有的不斷惡化。盡管醫囑應該堅決執行,但認識總是落后于存在,這是經常發生的客觀事實,如果我們把醫生的醫囑當成金科玉律,象機器人那樣執行醫囑,缺乏自己的獨立思維,也同樣會在盲目執行中出現差錯事故,所以我們還須要為醫生把關,為醫療安全堵漏洞。猶其在醫生不在的情況下,護士應根據病情的變化,獨立分析,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如靜滴青霉素過程中,病人出現煩燥,皮膚皮膚瘙癢、四肢濕冷、呼吸困難等癥狀,護士首先想到青霉素過敏。立即做好搶救準備,采取有效措施,為搶救病人贏得寶貴的時間。又如:急診室推來一昏迷病人,在醫生沒有到來的第一時間,我們就應該為病人開通靜脈通道,輸氧,抽血本及監測生命體征等一系列工作。做到病情發展心中有數,沉著冷靜,內緊外松,忙而不亂。
第四, 做事的態度與習慣: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這話很有道理。這有一則小故事,從前有兩位秀才,一同進京趕考,在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場葬禮,大大的棺材呈現他們眼前。甲秀才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怎么會在路上遇到這種晦氣的事情呢?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心情很郁悶,果然,甲秀才在考場上文思枯竭,名落孫山。乙秀才也在想:今天趕考的路上遇到了棺材,這不是暗示我既要升官又要發財嗎?真是個好兆頭。結果在考場上文思如涌,金榜題名?梢,同一樣的事情,如果我們對待它的心態不同,結果也會截然不同。在我們的工作中,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大有人在,一不順心,就會把老板罵得體無完膚,可大家又能體會到老板的酸甜苦辣嗎?老板并不是天生就是老板,他們也是在工作中努力拚搏、奮斗而來,他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就業的機會,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難道我們不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嗎?也許大家認為我這家不打打那家,東方不亮西方亮嘛!試想,如果世界上沒有了這些老板,我們又將在做什么呢?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當成打工者,而是老板合作的伙伴,老板出錢,我們出技術,相互合作,各取所需,那我們的工作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在座的都成了老板,那我們的思想是否又不一樣了呢?記得老師曾對我講過:播種思想,收獲行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為什么有的人始終認為別人命好,自己的命運不如人意呢?那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命運是自己的性格決定的。因為心靈是花園,播種鮮花就會滿園芬芳,鮮花盛開;而播種雜草就會處處晦暗,雜草重生。
第五, 嫻熟的技術: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嫻熟的技術,這樣才能滿足病人不同的需求。護理工作要穩、準、輕、快。如給病人打吊瓶,有的一針,有的幾針,有的十分痛苦,有的總會出現一些故障。要想打針成功,又要讓病人滿意,我們應該:在給病人穿刺時應注意病人的整體性,運用藝術的方法,抓住病人的心理,了解他們的需求,讓病人愉快的配合這一操作。如給小兒打針時,家長總會十分緊張,不時提醒:醫生,你看準啊,只扎一針呀。這時,我們就要善意提醒家長:你緊張不要緊,千萬不要給我們增加思想壓力,讓我們也緊張,這樣一針扎不上就得孩子吃虧了。這樣家長一般都會安靜配合我們的工作。在給病人選擇的血管時,既要考慮病人的方便,又要避開神經末稍多的地方,還要在易于固定的部位。在進針的時候,如果組織松弛,血管容易滾動,不扎牢一點,過會兒就會起包。如果皮膚很厚,扎針時病人非常疼痛。如果血管脆性大,在扎的過程就會出現血管破裂現象。即使穿刺成功但用敷貼固定不當,仍有滑脫的危險。盡管病人的針打好了,但忘記給病人仔細的交代,在病人下床或上廁所時還有弄掉的時候,就是病人躺著不動,在掛吊瓶時,我們還得去看看,是否有漏針現象,特別是打刺激性大的藥物,稍不注意藥物漏到了血管外就有組織壞死的危險。還有的病人特挑剔,手上的血管不打,非要打腳,孩子頭上的血管不準打,非要求打手;昨天扎針的地方不準再扎,而是要換一個看不清楚血管的地方。等等。只有我們有了嫻熟的技術,才可以滿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第六, 良好的人際關系:有人認為,護士職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護士與他周圍人的相處能力。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對護士來說,他在整個醫療工作中處于人際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特殊角色。因為護士與病人接觸的時間最多,護士與病人家屬的聯系也比醫生多,護士與醫生在工作上又必須密切合作。這些復雜的多角聯系,顯示了護士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護士與病人之間人際關系好,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助于醫療護理計劃的順利執行;護士與病人家屬的關系搞得好,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病人情況,并可發揮家屬的積極性。醫院與家庭結合起來,為病人盡快恢復健康創造有利的條件。護士與醫生的關系好,就會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配合默契,得心應手。護士不僅要做好這些,還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回答不同病人的不同問題,尤其是有一些很尖銳的問題。有時候藥價太貴,有時候他們沒有了錢,有時候病情不見好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他們不給醫生說,而是一股腦兒的把不滿發泄給護士,面對這些護士只有象阿慶嫂似的去應對這一切。有時忙著忙著病人沒錢了還得去催欠款,明理的病人還好,不通情達理的病人你催款時他會一臉的不高興,但我們護士又能怎樣呢?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形形色色,病人問的同樣一個問題,有的一句話可以回答,有的十句話也未必能解釋清楚。所以我們還得掌握溝通的技巧,傾聽:溝通的基礎,理解的源泉,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一個好聽眾,因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過早的判斷。尊重:例如稱呼,以最高的職位來稱呼。
第七, 工作中不找借口:“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學員的第一個理念。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是沒有任何借口的。我們只為成功找理由,不為失敗找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看起來似乎很絕對、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遠公平的。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借口在我們的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象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冠冕而堂皇。上班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會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經盡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務沒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有成千上萬條借口在那兒響應你、聲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諉、遷怒、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脫。借口就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就是一副掩飾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在醫療工作中,借口是風險的溫床,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命,而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讓我們從此改變對借口的態度,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完善工作中來!
最后:告訴大家,我心目中的合格護士:全力以赴,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