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
道虔好《禮》學,難齊尚書令王儉《喪服集記》七十余條。為尚書同寮于草屋下設雞黍之膳,談者以為高。昧旦將上省,必見其弟然后去。奴在馬上彈琵琶,道虔聞之,杖奴一百。公主二子,昌寓宇、昌仁。昌宇不慧,昌仁早卒。道虔又娶司馬氏,有子昌裕。后司馬氏見出,更娉元氏,甚聰悟,常升高座講《老子》。道虔從弟元明隔紗帷以聽焉。元氏生二子,昌斯、昌衡,昌衡最知名。
昌衡字子均,小字龍子。沈靖有才識,風神淡雅,容止可法。博涉經史,工草行書。從弟思道,小字釋奴,宗中稱英妙,昌衡與之俱被推重。故幽州語曰:"盧家千里,釋奴、龍子。"仕魏,兼太尉外兵參軍。齊受禪,歷平恩令。右仆射祖孝征薦為尚書金部郎。孝征每曰:"吾用盧子均為尚書郎,自謂無愧幽明。"始天保中,尚書王昕以雅談獲罪,諸弟尚守而不墜。自茲以后,此道浸微。昌衡與頓丘李若、彭城劉珉、河南陸彥師、隴西辛德源、王循并為后進風流之士。后兼散騎侍郎,迎勞周使。周武平齊,授司玉中士,與大宗伯斛斯征修《禮令》。
隋開皇初,拜尚書祠部侍郎。文帝嘗大集群下,令自陳功,人皆競進,昌衡獨無所言。左仆射高颎目而異之。陳使賀徹、周濆相繼來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對之。未幾,出為徐州總管長史,甚有能名。吏部尚書蘇威考之曰:"德為世表,行為士則。"論之者以為美談。常行至浚儀,所乘馬為人牛所觸致死。牛主陳謝,求還價直。昌衡謂曰:"六畜相觸,自關常理,此豈人情也,君何謝焉?"拒而不受。性寬厚不校,皆此類也。轉壽州總管長史。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務。歲余,遷金州刺史。仁壽中,奉詔持節為河南道巡省大使。及還,以奉使稱旨,授儀同三司,賜物二百段。昌衡自以年在縣車,上表乞骸骨,優詔不許。大業初,征為太子左庶子,行詣洛陽,道卒。子寶素、寶胤。
道虔弟道侃,字希祖,沈雅有學尚,位州主簿,卒。以弟道約子正達為后。
道侃弟道和,字叔雍,兄弟之中,人望最下。位冀州中軍府中兵參軍,卒。子景猷,弘農太守。景猷子士彥,有風概,隋開皇中,為蜀王秀屬。以秀所為不軌,辭疾,終于家。
道和弟道約,字季恭,位司徒屬、幽州大中正。興和末,除衛大將軍、兗州刺史,在州頗得人和。卒,贈儀同三司、幽州刺史。
子正通,少有令譽,位開府諮議,卒。妻謝氏,與正通弟正思淫亂,為御史所劾,人士疾之。正思弟正山字公順,早以文學見知,為符璽郎,待詔文林館。正思兄弟以齊太后舅氏,武平中,并得優贈。
道約弟道舒,字幼安,襲父爵,位中書侍郎,卒。子熙裕襲。熙裕清虛守道,有古人風,為親表所敬。
伯源弟敏,字仲通,小字洪崖,少有大量。孝文器之,納其女為嬪。位儀曹郎,早卒,贈威遠將軍、范陽太守,謚曰靖。五子。
長義僖,字遠慶,早有學尚,識度沈雅。年九歲喪父,便有至性,少為仆射李沖所嘆美。起家秘書郎,累遷冠軍將軍、中散大夫,以母憂去職。幽州刺史王誦與之交款,每與故舊李神俊等書曰:"盧冠軍在此,時復惠存,輒連數日,得以諮詢政道。"其見重若此。后拜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散秩多年,澹然自得。李神俊勸其干謁當途,義僖曰:"既學先王之道,貴行先王之志,何得茍求富貴也?"孝昌中,除散騎常侍。時靈太后臨朝,黃門侍郎李神軌勢傾朝野,求結婚姻。義僖慮其必敗,拒而不許。王誦謂義僖曰:"昔人不以一女易五男,卿易之也?"義僖曰:"所以不從,正為此耳。從,恐禍大而連速。"誦乃握義僖手曰:"我聞有命,不改以告人。"遂適他族。臨婚之夕,靈太后遣中常侍服景就家敕停,內外惶怖,義僖夷然自若。普泰中,除都官尚書、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義僖寬和畏慎,不妄交款。性清儉,不營財利。少時,幽州頻遭水旱,先有數萬石谷貸人,義僖以年谷不熟,乃燔其契,州閭悅其恩德。雖居顯位,每至困乏,麥飯蔬食,怡然甘之。卒,贈大將軍、儀同三司、瀛州刺史,謚曰孝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