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十五國
○波理夜呾羅國
波理夜呾羅國周三千余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宜谷稼,豐宿麥,有異稻,種六十日而收獲焉。多牛羊,少花果。氣序暑熱,風俗剛猛。不尚學藝,信奉外道。王,吠奢種也,性勇烈,多武略。伽藍八所,傾毀已甚,僧徒寡少,習學小乘。天祠十余所,異道千余人。
從此東行五百余里,至秣菟羅國。(中印度境。)
○秣菟羅國
秣菟羅國周五千余里。國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膏腴,稼穡是務。庵沒羅果家植成林,雖同一名而有兩種,小者生青熟黃,大者始終青色。出細班氎及黃金。氣序署熱,風俗善順,好修冥福,崇德尚學。伽藍二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五所,異道雜居。
一、釋迦弟子等遺跡
有三窣堵波,并無憂王所建也。過去四佛遺跡甚多。釋迦如來諸圣弟子遺身窣堵波,謂舍利子、(舊曰舍梨子,又曰舍利弗,訛略也。)沒特伽羅子、(舊曰目乾連,訛也。)布剌拿梅呾麗衍尼弗呾羅、(唐言滿慈子。舊曰彌多羅尼子,訛略也。)鄔波厘、阿難陁、羅怙羅、(舊曰羅睺羅,又曰羅云,皆訛略也。)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舊曰濡首,又曰文殊師利,或言曼殊尸利,譯曰妙德,訛也。)諸菩薩窣堵波等。每歲三長及月六齋,僧徒相競,率其同好,赍持供具,多營奇玩,隨其所宗,而致像設。阿毗達磨眾供養舍利子,習定之眾供養沒特伽羅子,誦持經者供養滿慈子,學毗奈耶眾供養鄔波厘,諸苾芻尼供養阿難,未受具戒者供養羅怙羅,其學大乘者供養諸菩薩。是日也,諸窣堵波競修供養,珠幡布列,寶蓋駢羅,香煙若云,花散如雨,蔽虧日月,震蕩溪谷。國王大臣,修善為務。
二、鄔波毱多遺跡
城東行五六里,至一山伽藍,疏崖為室,因谷為門,尊者鄔波毱多(唐言近護。)之所建也。其中則有如來指爪窣堵波。
伽藍北巖間有石室,高二十余尺,廣三十余尺,四寸細籌填積其內。尊者近護說法化導,夫妻俱證羅漢果者,乃下一籌,異室別族,雖證不記。
三、彌猴獻蜜及釋迦等遺跡
石室東南二十四五里,至大涸池,傍有窣堵波。在昔如來行經此處,時有彌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眾。彌猴喜躍,墮坑而死,乘茲福力,得生人中。
池北不遠大林中,有過去四佛經行遺跡。其側有舍利子、沒特伽羅子等千二百五十大阿羅漢習定之處,并建窣堵波,以記遺跡。如來在世,屢游此國,說法之所,并有封樹。
從此東北行五百余里,至薩他泥濕伐羅國。(中印度境。)
○薩他泥濕伐羅國
薩他泥濕伐羅國周七千余里。國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地沃壤,稼穡滋盛。氣序溫暑,風俗澆薄,家室富饒,競為奢侈。深閑幻術,高尚異能。多逐利,少務農,諸方奇貨多聚其國。伽藍三所,僧徒七百余人,并皆習學小乘法教。天祠百余所,異道甚多。
一、福地
大城四周二百里內,彼土之人謂為福地。聞諸先志曰:昔五印度國二王分治,境壤相侵,干戈不息。兩主合謀,欲決兵戰,以定雌雄,以寧氓俗。黎庶胥怨,莫從君命。王以為眾庶者難與慮始也,神可動物,權可立功。時有梵志素知高才,密赍束帛,命入后庭,造作法書,藏諸巖穴。歲月既久,樹皆合拱。王于朝坐,告諸臣曰:“吾以不德,忝居大位,天帝垂照,夢賜靈書,今在某山,藏于某嶺!庇谑窍铝顮I求,得書山林之下。群官稱慶,眾庶悅豫,宣示遠近,咸使聞知。其大略曰:“夫生死無涯,流轉無極,含靈淪溺,莫由自濟。我以奇謀,令離諸苦。今此王城周二百里,古先帝世福利之地。歲月極遠,銘記湮滅,生靈不悟,遂濃苦海。溺而不救,夫何謂歟?汝諸含識,臨敵兵死,得生人中,多殺無辜,受天福樂,順孫孝子,扶侍親老,經游此地,獲福無窮。功少福多,如何失利?一喪人身,三途冥漠。是故含生,各務修業!”于是人皆兵戰,視死如歸。王遂下令,招募勇烈,兩國合戰,積尸如莽。迄于今時,遺骸遍野。時既古昔,人骸偉大。國俗相傳,謂之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