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紀(jì)卷第四
三〕乃皆赦之,與妻子居洛陽,各賜宅一區(qū),田二頃。其后樊崇謀反,誅;楊〔音〕(歆)在長安時〔四〕,遇廣陽王良有恩,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與徐宣俱歸鄉(xiāng)里,以壽終。式侯恭為更始報殺謝祿,自系獄,上赦之。世祖憐盆子,賞賜甚厚,以為趙王郎中。病失明,賜滎陽官地,以為列肆,使食其稅。
〔一〕 “書”乃“軍”之誤。據(jù)范書改。
〔二〕 商君書更法曰:“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三〕 李賢曰:“鐵之錚錚,言微剛利也。”又曰:“佼佼者,其傭之人,稍為勝也。”
〔四〕 東觀記、范書、通鑒“歆” 均作“音”,據(jù)以改。
鄧禹至宜陽,上大司徒、梁侯印綬。有詔還梁侯印綬,以為右將軍。
彭寵圍薊,耿況遣兵救之,使人招況,況輒斬其使。
二月己未,告祠高廟,受傳國璽,賜天下長子為父后者爵,人二級。
中軍將軍杜茂為驃騎大將軍。茂子諸公,南陽冠軍人,隨世祖征伐,數(shù)有戰(zhàn)功。
三月〔一〕,尚書伏湛為司徒。
〔一〕 范書作三月壬寅事。袁紀(jì)有脫文。
湛字惠公,瑯邪東武人。王莽時為繡衣執(zhí)法,遷后隊正〔一〕。更始立,為平原太守。遭倉卒,世莫不驚擾,而湛獨晏然,教授如故。謂妻子曰:“一谷不升,國君徹膳〔二〕。今人皆饑,奈何獨飽。”乃以俸祿分賬鄉(xiāng)里,來客者百余家。時郡中不安,湛移書屬縣:“
不得相侵凌,天生蒸民為立君,非久亂也。且養(yǎng)老育幼,以待真主。”門下督素有氣力〔三〕,欲起兵,湛曰:“孔子誅少正卯,為其惑眾也。”即誅督,以示百姓。于是吏民信向,遠(yuǎn)近獨完,湛之力也。
〔一〕 范書伏湛傳作“后隊屬正” 。后隊者,河內(nèi)也;屬正者,都尉也。王莽所改。袁紀(jì)作“后隊正”,乃省文也。
〔二〕 禮記曲禮曰:“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
〔三〕 胡三省曰:“諸郡各有門下督,主兵衛(wèi)。”
吳漢圍廣樂,周建將十余萬人救之,漢逆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建等遂得入城。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臥,眾懼矣。”乃裹瘡而起,椎牛饗士曰:“賊兵雖多,乃劫掠群盜耳,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伏節(jié)死義同心者也。封侯之秋,諸將勉之!”吏士聞之,莫不激怒。明日,賊兵大出,圍營數(shù)重。漢乃被甲仗戟曰:“聞雷鼓聲,皆大呼俱進(jìn),后至者斬!”遂鼓而進(jìn)之,賊兵大破。廣樂降,蘇茂、周建走(胡)〔湖〕陵,復(fù)圍睢陽。
是時秦豐據(jù)黎丘,延岑據(jù)武鄉(xiāng),董欣據(jù)堵鄉(xiāng),鄧奉據(jù)新野,荊楚尤亂。上方圖之,以岑彭為征南大將軍,與耿弇、賈復(fù)、朱佑、王常等并力征討。先圍董欣,鄧奉將萬人救欣。欣、奉兵甚精,諸將連戰(zhàn)不利,奉乘勝生執(zhí)朱佑。上聞之,大怒。
夏四月,上自南征,至葉。欣、奉將兵遮道,不得前。上謂岑彭曰:“此將軍之任也。”彭乃奮擊破之。董欣、鄧奉走育陽,因朱佑請〔一〕。上以奉舊功臣,意欲赦之。耿弇曰:“奉背恩反逆,暴師連年。陛下既至,親在行陣,兵敗乃降。不誅奉,無以懲惡。”于是誅奉。上以朱佑見獲,厚加賞賜,使復(fù)其位。
〔一〕 鈕永建曰:“按文‘請’下脫‘降’字。”
耿弇破延岑,岑亡入蜀。
五月乙卯晦,日有蝕之。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