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三 律歷下
水,晨伏,九日,退七度,在日后十六度,而見東方。見逆,一日退一度。留不行,二日。旋順,日行九分度之八,九日行八度。而疾,日行一度四分度之一,二十日行二十五度,在日后十六度,而晨伏東方。除伏逆,一見,三十二日,行三十二度,伏十六日四萬四千八百五分,行三十二度四萬四千八百五分,而與日合。一合五十七日有四萬四千八百五分,行星如之。
水,夕伏,十六日四萬四千八百五分,行三十二度四萬四千八百五分,在日前十六度,而見西方。見順,疾,日行一度四分度之一,二十日行二十五度。而遲,日行九分度之八,九日行八度。留不行,二日。旋逆,一日退一度,在日前十六度,而夕伏西方。除伏逆,一見三十二日,行三十二度,伏九日,退七度而復(fù)合。凡再合一終,百一十五日有四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分,行星如之。通率日行一度。
步術(shù),以步法伏日度分,加星合日度余,命之如前,得星見日度也。行分母乘之,分如日度法而一,分不盡如半法以上,亦得一,而日加所行分,滿其母得一度。逆順母不同,以當(dāng)行之母乘故分,如故母,如一也。留者承前,逆則減之,伏不書度。經(jīng)斗除如行母,四分具一。其分有損益,前后相放。其以赤道命度,進(jìn)加退減之。其步以黃道。
月名
天正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冬至 大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滿 夏至 大暑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處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斗二十六(四分一退二) 牛八 女十二(進(jìn)一) 虛十(進(jìn)二)
危十七(進(jìn)二) 室十六(進(jìn)三) 壁九(進(jìn)一)
◇北方九十八度四分一
奎十六 婁十二(退一) 胃十四(退一) 昴十一(退二)
畢十六(退三) 觜二(退三) 參九(退四)
◇西方八十度
井三十三(退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進(jìn)一)
張十八(進(jìn)一) 翼十八(進(jìn)二) 軫十七(進(jìn)一)
◇南方百一十二度
角十二 亢九(退一) 氐十五(退二) 房五(退三)
心五(退三) 尾十八(退三) 箕十一(退三)
◇東方七十五度
右赤道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一
斗二十四(四分一) 牛七 女十一 虛十
危十六 室十八 壁十
◇北方九十六度四分一
奎十七 婁十二 胃十五 昴十二
畢十六 觜三 參八
◇西方八十三度
井三十 鬼四 柳十四 星七
張十七 翼十九 軫十八
◇南方百九度
角十三 亢十 氐十六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
◇東方七十七度
右黃道度三百六十五四分一
黃道去極,日景之生,據(jù)儀、表也。漏刻之生,以去極遠(yuǎn)近差乘節(jié)氣之差。如遠(yuǎn)近而差一刻,以相增損;杳髦蕴於瘸藭兟,夜漏減之,二百而一,為定度。以減天度,余為明;加定度一為昏。其余四之,如法為少。二為半,三為太,不盡,三之,如法為強(qiáng),余半法以上以成強(qiáng)。強(qiáng)三為少,少四為度,其強(qiáng)二為少弱也。又以日度余為少強(qiáng),而各加焉。
二十四氣
◇冬至
日所在:斗二十一度八分退二 黃道去極:百一十五度 晷景:丈三尺
晝漏刻:四十五 夜漏刻:五十五 昏中星:奎六弱 旦中星:亢二少強(qiáng)退一
◇小寒
日所在:女二度七分進(jìn)一 黃道去極:百一十三強(qiáng) 晷景:丈二尺三寸晝漏刻:四十五八分 夜漏刻:五十四二分 昏中星:婁六半強(qiáng)退一 旦中星:氐七少弱退二
◇大寒
日所在:虛五度十四分進(jìn)二 黃道去極:百一十大弱 晷景:丈一尺晝漏刻:四十六八分 夜漏刻:五十三八分 昏中星:胃十一半強(qiáng)退一 旦中星:心半退三
◇立春
日所在:危十度二十一分進(jìn)二 黃道去極:百六少強(qiáng) 晷景:九尺六寸
晝漏刻:四十八六分 夜漏刻:五十一四分 昏中星:畢五少弱退三
旦中星:尾七半弱退三
◇雨水
日所在:室八度二十八分進(jìn)三 黃道去極:百一強(qiáng) 晷景:七尺九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八分 夜漏刻:四十九二分昏中星:參六半弱退四 旦中星:箕大弱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