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威化 后契丹陷營州乃南遷,寄治于良鄉縣石窟堡,為威化縣,州治也。
慎州 武德初置,隸營州,領涑沫靺鞨烏素固部落。萬歲通天二年,移于淄、青州安置。神龍初,復舊,隸幽州。天寶領縣一,戶二百五十,口九百八十四。
逢龍 契丹陷營州后南遷,寄治良鄉縣之故都鄉城,為逢龍縣,州所治也。
玄州 隋開皇初置,處契丹李去閭部落。萬歲通天二年,移于徐、宋州安置。神龍元年,復舊。今隸幽州。天寶領縣一,戶六百一十八,口一千三百三十三。
靜蕃 州治所,范陽縣之魯泊村。
崇州 武德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鮮州,處奚可汗部落,隸營州都督。舊領縣一,戶一百四十,口五百五十四。天寶,戶二百,口七百一十六。
昌黎 貞觀二年,置北黎州,寄治營州東北廢楊師鎮。八年,改為崇州,置昌黎縣。契丹陷營州,徙治于潞縣之古潞城,為縣。
夷賓州 乾封中,于營州界內置,處靺鞨愁思嶺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二年,遷于徐州。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領縣一,戶一百三十,口六百四十八。
來蘇 自徐州還寄于良鄉縣之古廣陽城,為縣。
師州 貞觀三年置,領契丹室韋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改隸幽州都督。舊領縣一,戶一百三十八,口五百六十八。天寶,戶三百一十四,口三千二百一十五。
陽師 初,貞觀置州于營州東北廢陽師鎮,故號師州。神龍中,自青州還寄治于良鄉縣之故東閭城,為州治,縣在焉。
鮮州 武德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奚部落置,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改隸幽州。天寶領縣一,戶一百七,口三百六十七。
賓從 初置營州界,自青州還寄治潞縣之古潞城。
帶州 貞觀十九年,于營州界內置,處契丹乙失革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放還,隸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五百六十九,口一千九百九十。
孤竹 舊治營州界。州陷契丹后,寄治于昌平縣之清水店,為州治。
黎州 載初二年,析慎州置,處浮渝靺鞨烏素固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元年,遷于宋州管治。神龍初還,改隸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五百六十九,口一千九百九十一。
新黎 自宋州遷寄治于良鄉縣之故都鄉城。
沃州 載初中,析昌州置,處契丹松漠部落,隸營州。州陷契丹,乃遷于幽州,隸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一百五十九,口六百一十九。
濱海 沃州本寄治營州城內,州陷契丹,乃遷于薊縣東南回城,為治所。
昌州 貞觀二年置,領契丹松漠部落,隸營州都督。萬歲通天二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舊領縣一,戶一百三十二,口四百八十七。天寶,戶二百八十一,口一千八十八。
龍山 貞觀二年,置州于營州東北廢靜蕃戍。七年,移治于三合鎮。營州陷契丹,乃遷于安次縣古常道城,為州治。
歸義州 總章中置,處海外新羅,隸幽州都督。舊領縣一,戶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歸義 在良鄉縣之古廣陽城,州所治也。
瑞州 貞觀十年,置于營州界,隸營州都督,處突厥烏突汗達干部落。咸亨中,改為瑞州。萬歲通天二年,遷于宋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舊領縣一,戶六十,口三百六十五。天寶,戶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來遠 舊縣在營州界。州陷契丹,移治于良鄉縣之故廣陽城。信州 萬歲通天元年置,處契丹失活部落,隸營州都督。二年,遷于青州安置。神龍初還,隸幽州都督。天寶領縣一,戶四百一十四,口一千六百。
黃龍 州所治,寄治范陽縣。
青山州 景云元年,析玄州置,隸幽州都督。領縣一,戶六百二十二,口三千二百一十五。
青山 寄治于范陽縣界水門村。
凜州 天寶初置于范陽縣界,處降胡。領縣一,戶六百四十八,口二千一百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