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徐獻忠,字伯臣。嘉靖中,舉于鄉,官奉化知縣。著書數百卷。卒年七十七,王世貞私謚曰貞憲。
董宜陽,字子元。
張之象,字月鹿。祖萱,湖廣參議。父鳴謙,順天通判。之象由諸生入國學,授浙江按察司知事,以吏隱自命。歸益務撰著。晚居秀林山,罕入城市。卒年八十一。
黃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長樂知縣,以學行聞。正德中,佐舉鄉試第一。世宗嗣位,始成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初,授編修,陳初政要務,又請修舉新政,疏皆留中。尋省親歸,便道謁王守仁,與論知行合一之旨,數相辨難,守仁亦稱其直諒。還朝,會出諸翰林為外僚,除江西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聞母病,引疾乞休,不俟報竟去,下巡撫林富逮問。富言佐誠有罪,第為親受過,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簡宮僚,命以編修兼司諫,尋進侍讀,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右諭德,擢南京國子祭酒。母憂除服,起少詹事。謁大學士夏言,與論河套事不合。會吏部缺左侍郎,所司推禮部右侍郎崔桐及佐。給事中徐霈、御史艾樸言:“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言從中主之,遂皆賜罷。
佐學以程、朱為宗,惟理氣之說,獨持一論。平生譔述至二百六十余卷。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秘。年七十七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
佐弟子多以行業自飭,而梁有譽、歐大任、黎民表詩名最著云。歐大任,字楨伯,順德人。由歲貢生歷官南京工部郎中,年八十而終。黎民表,字惟敬,從化人,御史貫子也。舉鄉試,久不第,授翰林孔目,遷吏部司務。執政知其能文,用為制敕房中書,供事內閣,加官至參議。
柯維騏,字奇純,莆田人。高祖潛,翰林學士。父英,徽州知府。維騏舉嘉靖二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未赴,輒引疾歸。張孚敬用事,創新制,京朝官病滿三年者,概罷免,維騏亦在罷中。自是謝賓客,專心讀書。久之,門人日進,先后四百余人,維騏引掖靡倦。慨近世學者樂徑易而憚積累,竊二氏之說以文其固陋也,作左右二銘,訓學者務實。以辨心術、端趨向為實志,以存敬畏、密操履為實功,而其極則以宰理人物、成能天地為實用,作講義二卷。《宋史》與《遼》、《金》二《史》,舊分三書,維騏乃合之為一,以遼、金附之,而列二王于本紀。褒貶去取,義例嚴整,閱二十年而始成,名之曰《宋史新編》。又著《史記考要》、《續莆陽文獻志》,及所作詩文集并行于世。
維騏登第五十載,未嘗一日服官。中更倭亂,故廬焚燬,家困甚,終不妄取。世味無所嗜,惟嗜讀書。撫按監司時有論薦,不復起。隆慶初,廷臣復薦。所司以維騏年高,但授承德郎致仕。卒年七十有八。孫茂竹,海陽知縣。茂竹子昶,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王慎中,字道思,晉江人。四歲能誦詩,十八舉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尋改禮部祠祭司。時四方名士唐順之、陳束、李開先、趙時春、任瀚、熊過、屠應埈、華察、陸銓、江以達、曾忭輩,咸在部曹。慎中與之講習,學大進。十二年,詔簡部郎為翰林,眾首擬慎中。大學士張孚敬欲一見,辭不赴,乃稍移吏部,為考功員外郎,進驗封郎中。忌者讒之孚敬,因覆議真人張衍慶請封疏,謫常州通判。稍遷戶部主事、禮部員外郎,并在南京。久之,擢山東提學僉事,改江西參議,進河南參政。侍郎王杲奉命振荒,以其事委慎中,還朝,薦慎中可重用。會二十年大計,吏部注慎中不及。而大學士夏言先嘗為禮部尚書,慎中其屬吏也,與相忤,遂內批不謹,落其職。
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京下無可取。已悟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師仿,尤得力于曾鞏。順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壯年廢棄,益肆力古文,演迤詳贍,卓然成家,與順之齊名,天下稱之曰王、唐,又曰晉江、毗陵。家居,問業者踵至。年五十一而終。李攀龍、王世貞后起,力排之,卒不能掩。攀龍,慎中提學山東時所賞拔者也。慎中初號遵巖居士,后號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