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志第四十八
尚書,掌天下戶口、田賦之政令。侍郎貳之。稽版籍、歲會、賦役實征之數,以下所司。十年攢黃冊,差其戶上下畸零之等,以周知其登耗。凡田土之侵占、投獻、詭寄、影射有禁,人戶之隱漏、逃亡、朋充、花分有禁,繼嗣、婚姻不如令有禁。皆綜核而糾正之。天子耕耤,則尚書進耒耜。以墾荒業貧民,以占籍附流民,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圖帳抑兼并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芻地給馬牧,以召佃盡地利,以銷豁清賠累,以撥給廣恩澤,以給除差優復,以鈔錠節賞賚,以讀法訓吏民,以權量和市糴,以時估平物價,以積貯之政恤民困,以山澤、陂池、關市、坑冶之政佐邦國,贍軍輸,以支兌、改兌之規利漕運,以蠲減、振貸、均糴、捕蝗之令憫災荒,以輸轉、屯種、糴買、召納之法實邊儲,以祿廩之制馭貴賤。(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內外文武官歲給祿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從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從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從三品,三百一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從四品,二百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從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六品,九十六石。正七品 ,九十石。從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從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從九品,六十石。未入流,三十六石。俱米鈔本折兼支。)
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領所分兩京、直隸貢賦,及諸司、衛所祿俸,邊鎮糧餉,并各倉場鹽課、鈔關。(浙江司帶管在京羽林右、留守左、龍虎、應天、龍驤、義勇右、康陵七衛,神機營。 江西司帶管在京旗手、金吾前、金吾后、金吾左、濟陽五衛。 湖廣司帶管國子監、教坊司,在京羽林前、通州、和陽、豹韜、永陵、昭陵六衛,及興都留守司。 福建司帶管順天府,在京燕山左、武驤左、武驤右、驍騎右、虎賁右、留守后、武成中、茂陵八衛,五軍、巡捕、勇士、四衛各營,及北直隸永平、保定、河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七府,延慶、保安二州,大寧都司、萬全都司,并北直隸所轄各衛所,山口、永盈、通濟各倉。 山東司帶管在京錦衣、大寧中、大寧前三衛及遼東都司,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各鹽運司,四川、廣東、海北、云南黑鹽井、白鹽井、安寧、五井各鹽課提舉司,陜西靈州鹽課司,江西南贛鹽稅。 山西司帶管在京燕山前、鎮南、興武、永清左、永清右五衛,及宣府、大同、山西各鎮。 河南司帶管在京府軍前、燕山右、大興左、裕陵四衛,牧馬千戶所及直隸潼關衛、蒲州千戶所。 陜西司帶管宗人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太仆寺、鴻臚寺、尚寶司、六科、中書舍人、行人司、欽天監、太醫院、五城兵馬司、京衛武學、文思院、皮作局,在京留守右、長陵、獻陵、景陵四衛,神樞、隨侍二營,及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各鎮。 四川司帶管在京府軍后、金吾右、騰驤左、騰驤右、武德、神策、忠義后、武功中、武功左、武功右、彭城十一衛及應天府、南京四十九衛,南直隸安慶、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十三府,徐、滁、和、廣德四州,中都留守司并南直隸所轄各衛所。 廣東司帶管在京羽林左、留守中、鷹揚、神武左、義勇前、義勇后六衛,蕃牧、奠靖二千戶所。 廣西司帶管太常寺、光祿寺、神樂觀、犧牲所、司牲司、太倉銀庫、內府十庫,在京沈陽左、沈陽右、留守前、寬河、蔚州左五衛,及二十三馬房倉,各象房、牛房倉,京府各草場。 云南司帶管在京府軍、府軍左、府軍右、虎賁左、忠義右、忠義前、泰陵七衛,及大軍倉、皇城四門倉、并在外臨清、德州、徐州、淮安、天津各倉。貴州司帶管上林苑監,寶鈔提舉司,都稅司,正陽門、張家灣各宣課司,德勝門、安定門各稅課司,崇文門分司,在京濟州、會州、富峪三衛,及薊州、永平、密云、昌平、易州各鎮,臨清、許墅、九江、淮安、北新、揚州、河西務各鈔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