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王奐(從弟繢) 張沖
其年,遷廬陵王北中郎司馬、加冠軍將軍,未拜,豐城公遙昌為豫州,上慮寇難未已,徙沖為征虜長史、南梁郡太守。永泰元年,除江夏王前軍長史。東昏即位,出為建安王征虜長史、輔國將軍、江夏內(nèi)史,行郢州府州事。永元元年,遷持節(jié)、督豫州軍事、豫州刺史,代裴叔業(yè)。竟不行。明年,遷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持節(jié)如故。會司州刺史申希祖卒,以沖為督司州軍事、冠軍將軍、司州刺史。裴叔業(yè)以壽春降虜,又遷沖為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南兗州刺史,持節(jié)、將軍如故。并未拜。崔慧景事平,征建安王寶夤還都,以沖為督郢司二州、郢州刺史,持節(jié)、將軍如故。一歲之中,頻授四州,至此受任。其冬,進征虜將軍。封定襄侯,食邑千戶。
梁王義師起,東昏遣驍騎將軍薛元嗣、制局監(jiān)暨榮伯領(lǐng)兵及糧運百四十余船送沖,使拒西師。元嗣等懲劉山陽之敗,疑沖不敢進,停住夏口浦。聞義師將至,元嗣、榮伯相率入郢城。時竟陵太守房僧寄被代還至郢,東昏敕僧寄留守魯山,除驍騎將軍。僧寄謂沖曰:"臣雖未荷朝廷深恩,實蒙先帝厚澤。蔭其樹者不折其枝,實欲微立塵效。"沖深相許諾,共結(jié)盟誓。乃分部拒守,遣軍主孫樂祖數(shù)千人助僧寄據(jù)魯山岸立城壘。
明年二月,梁王出沔口,圍魯山城。遣軍主曹景宗等過江攻郢城,未及盡濟,沖遣中兵參軍陳光靜等開門出擊,為義師所破,光靜戰(zhàn)死,沖固守不出。景宗于是據(jù)石橋浦,連軍相續(xù),下至加湖。東昏遣軍主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吳子陽、光子衿、李文釗、陳虎牙等十三軍援郢,至加湖不得進,乃筑城舉烽,城內(nèi)亦舉火應之。而內(nèi)外各自保,不能相救。
沖病死,元嗣、榮伯與沖子孜及長史江夏內(nèi)史程茂固守。東昏詔贈沖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假元嗣、子陽節(jié)。江水暴長,加湖城淹漬,義師乘高艦攻之,子陽等大敗散。魯山城乏糧,軍人于磯頭捕細魚供食,密治輕船,將奔夏口。梁王命偏軍斷其取路,防備越逸。房僧寄病死,孫樂祖窘,以城降。
郢城被圍二百余日,士庶病死者七八百家。魯山既敗,程茂及元嗣等議降,使孜為書與梁王。沖故吏青州治中房長瑜謂孜曰:"前使君忠貫昊天,操逾松竹。郎君但當端坐畫一,以荷析薪。若天運不與,幅巾待命,以下從使君。今若隨諸人之計,非唯郢州士女失高山之望,亦恐彼所不取也。"魯山陷后二日,元嗣等以郢城降。
東昏以程茂為督郢司二州、輔國將軍、郢州刺史,元嗣為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冠軍將軍、雍州刺史,并持節(jié)。時郢魯二城已降,死者相積,竟無叛散。時以沖及房僧寄比臧洪之被圍也。贈僧寄益州刺史。
時新蔡太守席謙,永明中為中書郎王融所薦。父恭穆,鎮(zhèn)西司馬,為魚復侯所害。至是謙鎮(zhèn)盆城,聞義師東下,曰:"我家世忠貞,殞死不二。"為陳伯之所殺。
史臣曰:石碏棄子,弘滅親之戒;鮑永晚降,知事新之節(jié)。王奐誠在靡貳,跡允嚴科;張沖未達天心,守迷義運。致危之理異,為亡之事一也。
贊曰:王居北牧,子未克家。終成干紀,覆此胄華。張壘窮守,死如亂麻。為悟既晚,辯見方賒。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