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二百六十三
讓,字益庵,河南尉氏人。康熙十八年進士,授浙江宣平知縣。旱災,請蠲甚力,巡撫張鵬翮以為賢。父憂去,服闋,授山西汾西。會親征漠北,供張杜絕擾累,民力不足,請以正賦辦治。行取,擢御史,數上疏言察吏安民,實行教養。圣祖諭曰:“朕御極四十年,惟冀天下黎庶盡獲安全,邊疆無事。如靳讓所言,必令家給人足,無一人凍餒,此非朕所可必者,恐其不過徒為大言。曩者錢鎯、衛既齊亦曾為此言,及后用為大吏,皆不能自踐其語。靳讓曾為縣令,其所為能如是乎?通州驛馬事繁,著調為通州知州,果能如所言,朕即超用。”上意欲試之也,許其便宜啟奏。讓布衣羸馬之官,皇莊、旗莊恣肆病民,繩以法,不少貸。私錢、私鑄悉禁止。時禁河捕魚,誣累平民,讓分別治之。奸商藉權貴勢,謀專賣麥豆及設姜肆牟利,并拒絕。上聞,皆韙之。會學政更替,命九卿舉所知。上曰:“朕亦舉一人。”命以僉事督學廣西。逾年,調浙江,除弊務盡,教士先德行而后文藝。值南巡,召對,褒獎曰:“汝不負朕舉,朕將用汝為巡撫。”讓以母老乞終養,賜御書“天庥堂”額以榮其母。尋母喪,以毀卒。
崔華,字蓮生,直隸平山人。順治十六年進士。康熙六年,授浙江開化知縣。政務寬平,建塾校藝,士爭鄉學。縣舊有里總,主賦稅,橫派滋擾,除之。又以虛糧為累,請豁於上官,未竟其事。十三年,耿藩亂作,縣南墾戶多閩人,豎旗以應,城守千總吳正通賊,陷城,露刃相逼。華從間道出,檄召十六都義勇鄭大來、夏祚等,涕泣開諭,立聚萬人,躬冒矢石,閱五日,城遂復。總督李之芳上其事,詔嘉之。
時閩寇方熾,分三路犯浙。衢州當中路之沖,縣城再陷,慘掠尤甚,民無叛志。華率兵退保遂安,圖恢復,時出有所擒斬。大兵扼衢州,久與賊持。十五年春,始遣將由遂安復開化,至秋,大破賊軍。浙境漸清,流亡初集,積逋尤多。華圖上遺黎困苦狀,乞為請命,盡蠲十三年至十六年額賦。贖民之流徙者,俾得完聚。疫癘盛行,廣施藥餌,全活無算。
先后論功,十九年,擢江南揚州知府。值湖、河并漲,屬縣被災者眾,華加意撫恤。二十三年,命九卿舉中外清廉之吏,廷推七人,外吏居其三,華為首焉。擢署兩淮鹽運使,軍興商困,乃權宜變通,令先行鹽、后納課,務與休息,商力甦而賦亦無缺。先是湖南諸府因兵蠲引三十九萬有奇,至是有請補行蠲引者。華以兩淮浮課重,又帶加斤,若補蠲引,必致額售者滯銷誤課,力言不便,事得寢。三十一年,遷甘肅莊涼道,未行,卒。淮商祠祀之。
周中鋐,字子振,浙江山陰人。康熙中為江南崇明縣丞。崇明故重鎮,兵籍千人,欲預取軍食於官,不獲,彀刃譁噪。官吏咸避匿,中鋐獨挺身前,宣布順逆利害,感切聳動,眾皆投械散。擢華亭知縣,民有被誣殺人久系獄,中鋐立出之,而坐其實殺人者。提標兵庇盜,前令莫敢問,中鋐捕治置諸法,境內乂安。四十三年秋,大霪雨以風,海水驟溢,漂數縣。乃具衣糗棺槥救恤之,又為請賑蠲租,活民甚眾。雍正四年,以催科不及格罷,縣民萬數遮言,上官聞於朝,得復職。
時左都御史朱軾被命修海塘,知中鋐賢,悉以事付之。塘成,丁母憂,民復籥留,中鋐先已擢松江知府,至是予假治喪,還視府事。五年,議濬淞、婁諸水,以中鋐署太倉知州,董其役。六年二月,筑壩於陳家渡,一再潰,與千總陸某晝夜冒險指揮,倉卒覆其舟,既歿而筑合。事聞,贈太仆寺少卿。
當中鋐令華亭時,奉賢猶隸境內,后析為縣,中鋐適為知府,至是民懷其澤,奉以為奉賢城隍之神,歲時祈報,著靈異,長洲王芑孫為廟碑紀其事。道光七年,巡撫陶澍復濬吳淞江,疏請立廟江干。
劉棨,字弢子,山東諸城人。康熙二十四年進士。三十四年,授湖南長沙知縣,以廉明稱。時訛言裁兵,撫標千人環轅門大噪,棨為開陳大義,預給三月餉,示無裁意,眾乃定。總督吳琠以循良薦之。三十七年,擢陜西寧羌知州。關中大饑,漢南尤甚。州無宿儲,介萬山中,艱於輓運。棨請貸鄰邑倉粟,約民能負一斗至者予三升,不十日輓三千石。大吏下其法賑他邑,咸稱便。又奉檄賑洋縣,移粟沿漢而下。棨先遍歷審勘,克期給發,數日而畢。謂洋令曰:“此粟貸之官,倘民不能償,吾兩人當代任。”比秋大熟,洋縣民相勉還粟,不煩催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