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一百七十五
瑞麟,字澄泉,葉赫那喇氏,滿洲正藍旗人。由文生充太常寺讀祝官,補贊禮郎。道光二十七年,祫祭太廟,讀祝洪亮,宣宗嘉之,賜五品頂戴、花翎。二十八年,超擢太常寺少卿,又擢內閣學士,兼管太常寺。三十年,擢禮部侍郎。咸豐元年,兼鑲藍旗滿洲副都統、正黃旗護軍統領。三年,調戶部,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時粵匪竄畿輔,踞靜海縣及獨流鎮,命瑞麟率兵從僧格林沁防剿,會攻獨流,克之。靜海賊竄陷阜城,又分竄連鎮及山東高唐州,瑞麟合擊,屢有擒斬。五年,克連鎮,賊首林鳳祥就擒,加都統銜,賜號巴達瑯阿巴圖魯,授西安將軍。未幾,擢禮部尚書,兼鑲白旗蒙古都統。
八年,英兵犯天津,命馳赴楊村籌防。洎撫議定,敵退。文宗知和不可恃,亟治海防,命瑞麟赴天津修筑大沽炮臺。尋署直隸總督,增建雙港炮臺,調福建霆船戰船,增募水師。僧格林沁移師天津,分駐要隘。瑞麟回京,調戶部尚書緦拜文淵閣大學士,兼管禮部鴻臚寺、太常寺。九年,管理戶部。十年,充殿試讀卷官,授內大臣。六月,英法聯軍復犯天津,命率京兵萬人守通州。僧格林沁屢戰失利,敵軍進通州,瑞麟偕勝保御之八里橋,左右夾擊,勝保傷炮墜馬,軍潰,敵遂逼京師。瑞麟迎戰安定門外,敗績,褫職。車駕幸熱河,命扈從行在。是年冬,和議成,予侍郎銜,隨僧格林沁剿山東捻匪。攻鉅野羊山集賊巢,失利,馬蹶被傷,退軍濟寧,復褫職,召回京。十一年,授鑲黃旗漢軍都統,管神機營事。
同治元年,出為熱河都統,疏請招佃圍邊荒地八千頃充練餉,允之。二年,調廣州將軍。四年,兼署兩廣總督。信宜、化州土匪起,遣兵平之。粵匪汪海洋由福建竄廣東大埔,遣副將方耀擊走之。入閩會剿,復詔安、平和。賊復竄廣東境,連敗之於長樂、鎮平。時賊蹤往來於福建、廣東、江西界上,瑞麟偕左宗棠疏請三省會剿。詔提督鮑超由江西來援,四面環攻。十二月,殲偽偕王譚體元於黃沙壩,擒首逆汪海洋,誅之,馀賊肅清。捷聞,優詔嘉獎。
五年,實授兩廣總督。廣東素多盜,伏莽時起。時巡撫蔣益澧號知兵,瑞麟部將方耀、鄭紹忠皆能戰,先后破斬五坑客匪,曹沖、赤溪及新安、東莞諸匪,潮州、瓊州洋盜、土匪。九年,兼署巡撫。十年,復拜文淵閣大學士,仍留總督任。十三年,卒,詔嘉前勞,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莊。
子懷塔布,由蔭生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以父恤典擢四品京堂,累遷禮部尚書,充內務府大臣。光緒二十四年,主事王照上書言事,久之始代奏,坐違旨抑格,褫職。未幾,皇太后訓政,起授左都御史,復充內務府大臣,遷理藩院尚書。二十六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恪勤。
官文,字秀峰,王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先隸內務府正白旗漢軍。由拜唐阿補藍翎侍衛,累擢頭等侍衛。道光二十一年,出為廣州漢軍副都統,調荊州右翼副都統。粵匪既陷漢陽,將犯荊州。咸豐三年,將軍臺涌駐防德安,命官文專統荊州防兵。四年,擢荊州將軍。賊陷安陸、荊門、宜昌。時荊州兵多調赴武昌,分屯要隘,城中兵僅二千。監利又陷,官文遣軍復之;連復宜昌、石首、華容,於是荊州稍安,而武昌被圍急,官文遣將沿漢下援。
六月,武昌復失守,命官文統籌全局,規復武漢。因疏言:“賊情詭譎,軍情隨時變幻。武漢之賊一日不盡,荊州不得安枕。賊踞漢陽,倚江為險,絕我糧道,阻我援軍。今欲復武昌,必先攻漢陽,奪賊所恃之險,而后武昌可圖也。總兵雙保自潛江進剿,兵力過單。臣已令羅遵殿以戰船百艘自仙桃鎮、蔡店逕趨漢陽,與撫臣楊霈分道夾攻;又檄總兵福炘往助雙保,知縣吳振鏞進復沔陽以通餉道。惟賊踞岳州,南北援軍均受牽制,尤應先剿岳州之賊。曾國藩方統炮船駐湘陰,塔齊布之師已入岳州境,臣已促其速進,分兵阻江路。復派同知銜李光榮等率川勇防調弦口,張子銘防監利尺八口,都司宗維清沿江接應。荊州僅賸旗兵分守要隘,隨時接應,庶幾可進可退,不致有顧此失彼之虞。”疏入,報聞。尋曾國藩克岳州,賊艘悉出大江,官文遣涼州副都統魁玉、總兵楊昌泗赴螺山防江,殲賊甚多。八月,武昌、漢陽相繼復,論功被優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