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一百七十五
四年,僧格林沁剿捻戰歿於山東,詔追論前年發、捻擾湖北,官文不能就地殲除,僅驅出境,以致蔓延益熾,下嚴議,降三級調用,改革職留任,褫宮銜、花翎。五年,偕曾國藩奏設長江水師,如議行。湖北巡撫曾國荃劾官文貪庸驕蹇,命尚書綿森、侍郎譚廷襄往按,坐動用捐款,議革職,詔念前勞,原其尚非貪污欺罔,優與保全,解總督,仍留大學士、伯爵,罰伯俸十年。召還京,管理刑部,兼正白旗蒙古都統。尋出署直隸總督。
七年,捻匪張總愚由西路竄擾畿輔,下嚴議。尋李鴻章、左宗棠等入援,七月,捻匪平,復宮銜、花翎。八年,回京,管理戶部三庫,授內大臣。十年,卒,優詔賜恤,贈太保,賜金治喪,遣惠郡王奠醊,祀賢良祠,謚文恭。尋以疆臣請合祀湖北胡林翼專祠。
當官文之在湖北,事事聽林翼所為,惟馭下不嚴,用財不節,林翼憂之。閻敬銘方佐治餉,一日林翼與言,恐誤疆事。敬銘曰:“公誤矣!本朝不輕以漢大臣專兵柄。今滿、漢并用,而聲績炳著者多屬漢人,此圣明大公劃除畛域之效。然湖北居天下要沖,朝廷寧肯不以親信大臣臨之?夫督撫相劾,無論未必勝,即勝,能保后來者必賢耶?且繼者或厲清操,勤庶務,而不明遠略,未必不顓己自是,豈甘事事讓人?官文心無成見,兼隸旗籍,每有大事,正可借其言以伸所請。其失僅在私費奢豪,誠於事有濟,歲糜十萬金供之,未為失計。至一二私人,可容,容之;不可,則以事劾去之。彼意氣素平,必無忤也。”林翼大悟。及林翼歿,督撫不相能,官文劾嚴樹森去之;而曾國荃又劾官文去之。官文晚節建樹不能如曩時,然林翼非官文之虛己推誠,亦無以成大功,世故兩賢之。
孫興恩,襲伯爵。
文煜,字星巖,費莫氏,滿洲正藍旗人。由官學生授太常寺庫使,累遷刑部郎中。出為直隸霸昌道、四川按察使。咸豐三年,遷江寧布政使。時江寧已陷賊,文煜從琦善江北大營。四年,琦善歿於揚州,所部練勇及江北糧臺事宜,命文煜接辦。五年春,粵匪由瓜洲東竄沙頭港,文煜遣勇擊之,賊由對岸紥簰爭渡,偕水師以大炮合擊,賊退瓜洲。文煜以沙頭港為里下河門戶,賊所必爭,筑土城炮臺,疏請添募練勇守御,從之。既而賊踞揚州,窺里下河,文煜擊之於萬安橋,大有斬獲,賊勢乃挫。七年,調江蘇布政使,治江南大營糧臺。以支給撙節,為軍中所不便,提督和春劾其拘泥,命來京候另簡用。尋授直隸布政使。
九年,英兵犯大沽,為僧格林沁擊退。戰后將議撫,命文煜從總督恒福赴北塘相機辦理。尋擢山東巡撫。捻匪圍曹縣,分黨擾安陵,檄曹州鎮總兵郝上庠合師內外夾擊,解曹州圍,安陵賊亦退。十年,捻匪又竄單縣,分擾嶧縣得勝徬,遣將擊走之。英法聯軍踞炮臺,文煜遣兵扼利津,自駐濰縣韓亭以防陸路北犯。尋敵船北駛犯北塘,文煜分軍入衛,駐通州,自率眾赴濟寧剿捻匪。
十一年,署直隸總督,尋實授。時和議既成,穆宗回鑾,畿輔馬賊四起,久未凈絕,屢詔責文煜搜捕。同治元年,坐山東降賊張錫珠等擾畿南督剿不力,褫職,戍軍臺。二年,僧格林沁奏調赴營差遣,尋授鑲黃旗蒙古副都統。三年,命赴甘肅慶陽督辦糧臺,以病請解職回旗。七年,起授正藍旗漢軍都統,尋出為福州將軍。十年,兼署閩浙總督。十三年,日本兵船窺伺中國臺灣,偕總督李鶴年、船政大臣疏陳防務。光緒三年,入覲,留京授內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左都御史,擢刑部尚書。七年,協辦大學士。九年,充總管內務府大臣。十年,拜武英殿大學士,以病乞罷。尋卒,贈太子少保,謚文達。兩江總督曾國荃等奏文煜咸豐中孤軍捍賊,保全里下河,請於揚州建專祠,允之。子志顏,理藩院侍郎。
論曰:桂良以帝室葭莩,與聞軍國,數膺議和之使,無所折沖。瑞麟從僧格林沁剿賊防夷,曾著勞勚。文煜亦處兵間,無功可錄。官文雖無過人之才,推賢讓能,奠安江漢,與曾國藩、胡林翼和衷規畫,竟完戡定之功。茅土同膺,旂常并煥,豈諸人所可并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