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 列傳九十
貽直子奕昂,官山東運河道,以巡撫鄂昌薦,命署甘肅布政使。二十年,鄂昌坐事籍沒,得貽直請讬狀,上念貽直勤慎,不深罪,令致仕回籍,召奕昂還京。二十二年,上南巡,貽直迎駕沂州,令在家食俸。尋召還,仍授大學士。途中病作,遣御醫就視。至京,命領工部,加太子太傅。二十五年,上以貽直成進士已六十年,賜詩獎為“人瑞”。尋命遇祀典不必隨班行禮,以肩輿入直。二十七年,貽直乞致仕,命不必兼攝工部,歲加俸五百金。二十八年,卒,年八十二,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靖。
貽直為政持大體,不茍為異同。性強記,飭舉止,善為辭令。年羹堯既誅,世宗問貽直:“汝亦羹堯薦耶?”貽直免冠對曰:“薦臣者羹堯,用臣者皇上。”及事高宗,耄矣,嘗奏事,拜起舒遲。高宗問:“卿老憊乎?”貽直對曰:“皇上到臣年,當自知之。”高宗為霽顏。
子奕簪,乾隆十年進士,官左春坊左贊善;奕昂,以舉人授刑部員外郎,自署甘肅布政使召還京,旋授福建按察使,再遷兵部侍郎,以口語罷;奕朅,官山西潞安知府,高宗命留京侍貽直,授四品京堂。
阿克敦,字仲和,章佳氏,滿洲正藍旗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五十二年,充河南鄉試考官。五十三年,上以阿克敦學問優,典試有聲名,特擢侍講學士。五十五年,轉侍讀學士。五十六年,朝鮮國王李焞病目,使求空青,命阿克敦赍賜之。遷詹事。五十七年,擢內閣學士。六十一年,朝鮮國王李昀請立其弟昑為世弟,命阿克敦偕侍衛佛倫充使冊封。擢兵部侍郎。世宗即位,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充圣祖實錄副總裁。雍正元年,命專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充國史、會典副總裁。復偕散秩大臣舒魯冊封朝鮮國王李昑。三年,授禮部侍郎,兼兵部。四年,調兵部,兼國子監祭酒。
兩廣總督孔毓珣入覲,命阿克敦署總督,兼廣州將軍。奏劾碣石總兵陳良弼索漁船陋規、左翼總兵藍奉以二子冒補把總,倚勢累兵。上嘉阿克敦實奏,命擇勝任之人,具本題參。高要、高明、四會、三水、南海等五縣民瀕江筑圩,開竇建徬,引水溉田,謂之“圍基”。江漲多潰決,巡撫楊文乾奏請以最沖改石工,次沖改椿埽,計費數十萬,借帑修筑,且議以開捐補款,阿克敦意與相左。五年,疏言:“高要等縣沿江圍基,俱系土工,歲十一月后,有司督率鄉民按畝分工,加卑培薄,民不為苦,官無所費。江漲不免沖決。但水性不猛,非必石工、椿埽方能抵御。請仍循舊法,令有司於農隙督民修補。倘江水盛漲,遣吏巡行防沖決,無煩改筑費帑。”上為寢文乾議。尋與毓珣合疏請遣廣南韶道、肇高廉羅道督修諸縣圍基,報聞。蒼梧芋莢山礦民群聚竊發,阿克敦令捕得其渠,上諭嘉之。
調吏部,署廣東巡撫。劾肇高廉羅道王士俊侵稅羨,上以士俊尚可用,命訓飭遷改。改署廣西巡撫。文乾劾阿克敦聞盜不嚴緝,新會縣得盜,授意改讞,以竊賊詳結;侵粵海關耗銀,令家人索暹羅米船規禮。毓珣亦劾侵太平關耗銀。六年,命奪阿克敦官,下毓珣、文乾會鞫,文乾卒,上遣通政使留保、郎中喀爾吉善會毓珣及署廣東巡撫傅泰嚴鞫,以諱盜、侵耗輕罪,不議坐;令家人索暹羅米船,擬絞。士俊復揭告阿克敦庇布政使官達婪贓,加擬斬監候。七年,山東巡撫費金吾以疏濬江南徐州、沛縣及濟寧、嘉祥諸縣水道,請派員督修。上命釋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贖。
九年,上命撫遠大將軍馬爾賽率師討準噶爾,授阿克敦內閣額外學士,協辦軍務。十一年,命駐紥克拜達里克督餉。十二年,召還。命偕侍郎傅鼐、副都統羅密使準噶爾,宣諭噶爾丹策零,議罷兵息民。喀爾喀與準噶爾以阿爾泰山梁分界,噶爾丹策零欲以杭愛為界,收阿爾泰山為游牧地。阿克敦與議三日不決,噶爾丹策零遣使吹那木喀從阿克敦等詣京師,請以哲爾格西喇呼魯烏蘇為喀爾喀游牧地界。十三年,阿克敦等至京師。上以阿克敦等奏及地圖密寄北路副將軍策棱,令熟籌定議。策棱言準噶爾游牧不得令過阿爾泰山。議中輟。命阿克敦署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工部侍郎。高宗即位,命守護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