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十九
云南自吳三桂亂后,康熙二十一年訖二十七年,逋屯賦當補徵,承勛疏請分年附徵,上命悉蠲之。二十九年,疏定云南秋糧,本折兼納,貴州提督馬三奇請軍餉折銀,承勛疏言:“折賤困兵,折貴病民,宜以時損益。秋成,各府察巿值,本折兼納。”三十一年,疏設永北鎮,罷洱海營,增置大理府城守將吏。三十二年,入覲。
三十三年,遷都察院左都御史。六月,江南江西總督傅拉塔卒,上難其人,以授承勛。并諭:“承勛堅定平易,當勝此任。”承勛上官,琉移鳳陽關監督駐正陽關。江西民納糧,出貲俾吏輸省城,謂之腳價,尋以違例追入官,承勛疏請罷追,部議不可,上特允其請。江南地卑濕,倉穀易朽蠹,承勛疏請“江蘇、安徽諸州縣,歲春夏間,以倉穀十二三平糶,出陳易新”。又以江南賦重,疏請“州縣經徵分數,視續完多寡為輕重。康熙十八年后逋賦分年附徵,俾寬吏議,紓民力”。皆如議行。三十五年,淮、揚、徐諸府災,疏請發省倉米十萬石,續借京口留漕鳳倉存麥,治賑,民賴以全。三十八年,授兵部尚書。三十九年,命監修高家堰堤工。四十三年,工成,加太子太保。五十三年,卒。
承勛初授廣西巡撫,入辭,上誡之曰:“汝父兄皆為國宣力,汝當潔己愛民,毋信幕僚,沽名妄作。”及自云貴總督入覲,上方謁孝陵,承勛迎謁米峪口,上曰:“汝父兄先朝舊臣,汝兄復盡節。朕見汝因思汝兄,心為軫戚。不見汝八九年,汝須發遂皓白如此。郊外苦寒,以朕所御貂冠、貂褂、狐白裘賜汝。汝且勿更衣,慮中風寒。明日可服以謝。”圣祖推文程、承謨舊恩,因厚遇承勛如是。
時繹,承勛子。雍正初,自佐領三遷為馬蘭鎮總兵。四年,命署兩江總督。是年,遷正藍旗漢軍都統。五年,移鑲白旗漢軍都統,并署總督如故。十二月,時繹疏:“請自雍正六年始,江蘇、安徽各州縣應徵丁銀,均入地畝內徵收。”地丁并徵始此。六年,授戶部尚書,仍署總督。時繹在官,嘗疏請就通州運河入海處,作涵洞以時蓄泄。規揚州水利,濬海口,疏車路、白涂、海溝諸水,泰州運鹽河為之堤。鹽城、如皋諸水入海處,為之閘若涵洞。釐兩淮鹽政,增漕標廟灣、鹽城二營兵吏。皆下部議行。上以蘇、松諸處多盜,時繹戢盜才絀,命以江蘇七府五州盜案屬浙江總督李衛。衛名捕江寧民張云如以符咒惑眾謀不軌,而時繹嘗與往還,衛因論劾。八年,命尚書李永升會鞫得實,誅云如,解時繹任。召還京,命董理太平峪吉地。旋復命協理河東河務,河東總督田文鏡復以誤工論劾,諭曰:“朕以范時繹為勛臣后,加以擢用。朱鴻緒嘗奏時繹廉,至日用不能給,朕深為動念,優與養廉。后知時繹例所當得,未嘗不取。朕猶令增糈,蓋欲遂成其廉,使殫心力於封疆也。顧時繹袒私交,容奸宄,朕復密諭李衛善為保全。且范氏為大僚者,惟時繹及其從弟時捷,勛臣后裔,漸至零落,朕心不忍,所以委曲成全之者至矣。復命協理河務,豈意伏汛危急,時繹安坐於旁,置國事弁髦,視民命草芥。負恩瘝職,他人尚不可,況時繹乎?”逮治,部議坐云如獄論斬,上復特宥之。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十年,授工部尚書,兼鑲黃旗漢軍都統。十二年,罷尚書。十三年,復以侍衛保柱劾行賄,下部議罪,尋遇赦。乾隆六年,卒。
承斌,文程第四子,襲一等精奇尼哈番。卒。
時捷,承斌子。自參領再遷為陜西、寧夏總兵。康熙五十七年,署陜甘提督。雍正元年,授陜西巡撫。三年,遷鑲白旗漢軍都統。五年,年羹堯得罪,世宗以羹堯嘗舉時捷,及羹堯敗,事連時捷,罷都統,授侍衛。八年,授散秩大臣,護陵寢。是時,時捷從兄時繹以協理河東河務誤工罷黜,世宗以文程諸孫無為大僚者,命時捷署古北口提督,直隸總兵官聽節制,詔勉以改過。旋移陜西固原提督。乾隆元年,例改一等子。二年,以病召還,授散秩大臣。三年,卒。
建中,時捷孫,襲一等男。自副參領再遷副都統、侍郎。嘉慶四年,授戶部尚書,署正黃旗漢軍都統。尋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出為杭州將軍。五年,卒,謚恪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