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會詔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才四兩,是欲屠二萬牛也。"上悟,為收前詔。
除吏部侍郎,又極言閽寺之盛,曰:"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國家興亡。其盛也,始則人畏之,甚則人惡之,極則群起而攻之。漢、唐勿論,靖康、明受之禍未遠,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極,則國家免于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貴。門禁宮戒之外,勿得預外事,嚴禁士大夫兵將官與之交通。"上聞靖康、明受語,蹙頞久之,曰:"幼亦聞此。"因納疏袖中以入。最后極言:"當預邊備,如欲保淮,則楚州、盱眙、昭信、濠梁、渦口、花靨、正陽、光州皆不可以不守;如欲保江,則高郵、六合、瓦梁、濡須、巢湖、北峽亦要地也。"
以病請祠,不許,面請益力,乃除集英殿修撰、知寧國府,改太平州,賜尚方珍劑以遣。既至,力圖上流之備,請選將練習,緩急列艦,上可以援東關、濡須,下可以應采石。
年六十九,上章請老,以敷文閣待制致仕。越再歲,上念湖南兵役之余,欲鎮安之,謂椿重厚可倚,命待制顯謨閣、知潭州、湖南安撫使。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發廩勸分,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潭新置飛虎軍,或以為非便,椿曰:"長沙一都會,控扼湖、嶺,鎮撫蠻徭,二十年間,大盜三起,何可無一軍?且已費縣官緡錢四十二萬,何可廢耶?亦在馭之而已。"未滿歲,復告歸,進敷文閣直學士致仕,朝拜命,夕登舟,歸老野塘上。
椿年十五歲避地南來,貧無以為養,不得專力于學。年三十始學《易》,其言于朝廷,措諸行事,皆《易》之用。嶷然有守,存心每主于厚,尤惡佛老邪說。
淳熙十年,卒,年七十三。朱熹嘗銘其墓,謂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龜","不阿主好,不詭時譽"云。
劉儀鳳,字韶美,普州人。少以文謁左丞馮澥,澥甚推許,遂知名。紹興二年,登進士第。抱負倜儻,不事生產,于仕進恬如也。擢第十年,始赴調,尉遂寧府之蓬溪,監資州資陽縣酒稅,為果州、榮州掾。
紹興二十七年,有旨令侍從薦士,起居郎趙逵舉儀鳳,稱其"富有詞華,恬于進取。"宰執上其名,上曰:"蜀人道遠,文學行義有可用者,不由論薦,何緣知之?前此蜀仕宦者例多隔絕,不得一至朝廷,殊可惜也。"自秦檜專權,深抑蜀士,故上語及之。尋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召試館職,辭以久離場屋,改國子監丞。宰相以其名士,遷秘書丞、禮部員外郎。所草箋奏,以典雅稱。
孝宗受禪,議上"光堯壽圣"尊號冊寶,有欲俟欽宗服除者,太常博士林栗謂:"唐憲宗上順宗冊寶在德宗服中,不必避,備樂而不作可也。"儀鳳獨上議曰:"謹按上尊號事屬嘉禮,累朝必俟郊祀慶成然后舉行。太上皇帝為欽宗備禮終制,見于詔書。議者引憲宗故事,考之唐史,自武德以來,皆用易月之制,與本朝事體大相遠也。乞候欽宗終制,檢舉以行,則國家盛美,主上事親情實稱矣。"議者雖是其言,然謂事親當權宜而從厚,竟用栗議,儀鳳復爭辨不已。尋兼國史院編修官兼權秘書少監。乾道元年,遷兵部侍郎兼侍講。
儀鳳在朝十年,每歸即匿其車騎,扃其門戶,客至,無親疏皆不得見,政府累月始一上謁,人尤其傲,奉入,半以儲書,凡萬余卷,國史錄無遺者。御史張之綱論儀鳳錄四庫書本以傳私室,遂斥歸蜀。
三年十二月,輔臣進前侍從當復職者,上曰:"劉儀鳳無罪,可與復集英殿修撰。"起知邛州,未上,改漢州、果州,罷歸。淳熙二年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
儀鳳苦學,至老不倦,尤工于詩。然頗慕晉人簡傲之風,不樂與庸輩接,故平生多蹭蹬,一跌遂不振云。
張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人。讀書過一目不忘,下筆頃刻數千言,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里選。紹興二十四年,廷試第一。時策問師友淵源,秦塤與曹冠皆力攻程氏專門之學,孝祥獨不攻。考官已定塤冠多士,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讀塤策皆秦檜語,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塤第三,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諭宰相曰:"張栻孝祥詞翰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