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檜既專政,召為秘書丞。未幾,拜監察御史。臺長言愿資淺,當先歷郎官,改司封員外郎,遷右司,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初修玉牒,特以命愿,愿言:"玉牒當載靖康推戴趙氏事,以秦檜建議本末書之。"
十三年,權直學士院,充金國賀正旦接伴使。金使完顏曄入境,猶欲據主席,中使傳宣,曄不迎拜,愿以禮折之,皆聽服。及還,就充送伴使。十四年,為御史中丞。逾月,升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仍兼修玉牒。
十五年罷,提舉太平觀。初,愿與張擴并居西掖,一時書命,藉擴潤色。擴詠《二毫筆詩》,愿以為誚己,訴于檜,訹御史李文會劾之。高閌侍經筵,帝問張九成安否,翌日,又問檜,檜曰:"九成以唱異惑眾,為臺臣所論,予郡,乃力乞祠。觀其意,終不為陛下用。"帝曰:"九成清貧,不可無祿。"檜疑閌薦之,以語愿,愿又嗾文會攻閌去。藤州守臣言遷客李光作詩諷刺時政,愿在中司,傅會其說,謂:"光縱橫傾險,子弟賓客往來吳、越,誘人上書,動搖國是。"光再移謫瓊海。文會既升西府,愿覘檜意稍厭,即數其害政,罷之。后二日,愿遂補其處。帝與檜論事,因曰:"朕謂進用士大夫,一相之責也。一相既賢,則所薦皆賢。"愿曰:"陛下任相如此,蓋得治道之要。"又論史事,檜曰:"靖康圍城中,失節者相與作私史,公肆擠排。"帝曰:"卿不推異姓,宜其不容。"愿曰:"檜非獨是時不肯雷同,宣和間耿延禧為學官,以其父在東宮,勢傾一時,士皆靡然從之,以徼后福,獨檜守正不易。"蓋自檜再居相位,每薦執政,必選世無名譽、柔佞易制者。愿希檜意迎合,附下罔上,至是斥去,天下快之。
又三年,起知宣州。玉牒書成,加資政殿學士,移建康府。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二。
初,愿守宣城,表弟王炎調蘄水令,過之,醉中謂愿曰:"嘗于呂丞相處得公頃歲所通書,其間頗及秦丞相之短,尚記憶否?"愿聞之,色如死灰,遂留炎不聽去。會愿移守金陵,宴監司,大合樂,守卒皆怠,炎即青溪得客舟以行,愿憂撓而卒。
樓炤,字仲暉,婺州永康人。登政和五年進士第,調大名府戶曹,改西京國子博士、辟雍錄、淮寧府司儀曹事,改尚書考功員外郎。
帝在建康,炤謂:"今日之計,當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知己之計。力可以保淮南,則以淮南為屏蔽,權都建康,漸圖恢復。力未可以保淮南,則因長江為險阻,權都吳會,以養國力。"于是移蹕臨安。擢右司郎中。時銓曹患員多闕少,自倅貳以下多添差。炤言:"光武并省吏員,今縱未能損其所素有,安可置其所本無乎?"
紹興二年,秦檜罷相,炤亦以言者論去。六年,召為左司員外郎,尋遷殿中侍御史。明年,遷起居郎。言:"今暴師日久,財用匱乏。考唐故事,以宰相領鹽鐵轉運使,或判戶部,或兼度支。今宰相之事難行,若參仿唐制,使戶部長貳兼領諸路漕權,何不可之有?內則可以總大計之出入,外則可以制諸道之盈虛,如劉晏自按租庸,以知州縣錢谷利病。"詔三省相度措置,卒施行之。又言:"監司、郡守,系民甚切。乞令侍從官各舉通判資序或嘗任監察御史以上可任監司、郡守者一二人。"詔從之,命中書、門下置籍。
七年,宰相張浚之兄滉賜出身與郡,中書舍人張燾封還,乃命炤行,炤又封還,而竟為權起居舍人何掄書黃行下,于是燾與炤皆請補外,以秘閣修撰知溫州。未幾,除中書舍人,與勾龍如淵并命。如淵入對,帝謂之曰:"卿與樓炤皆朕所親擢。"尋遷給事中兼直學士院。
九年,以金人來和傳敕,炤草其文,曰:"乃上穹開悔禍之期,而大金報許和之約。割河南之境土,歸我輿圖;戢宇內之干戈,用全民命。"尋兼侍讀,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繼命往陜西宣諭德意。炤奏:"京城統制吳革、知環州田敢、成忠郎盧大受皆以節義,革為范瓊所害,敢、大受為劉豫所殺,乞賜褒恤。"又奏:"陜西諸路陷劉豫,郡縣有不從偽之人,所籍貲產,并令勘驗給還。"炤至東京,檢視宮室,尋詣永安軍謁陵寢,遂至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