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希純字子進,登第,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將用皇祐故事,并饗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純言:"皇祐之禮,事不經(jīng)見,嘉祐既已厘正。至元豐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罷從祀群神,得嚴父之義,請循其式。"從之。
歷宗正、太常、秘書丞。哲宗議納后,希純請考三代昏禮,參祖宗之制,博訪令族,參求德配。凡世俗所謂勘婚之書,淺陋不經(jīng),且一切屏絕,以防附會。遷著作郎,以父諱不拜。擢起居舍人,權太常少卿。
宣仁太后崩,希純慮奸人乘間進說搖主聽,即上疏曰:"自元祐初年,太皇聽斷,所用之人皆宿有時望,所行之事皆人所愿行。唯是過惡得罪之徒,日伺變故,捭闔規(guī)利,今必以更改神宗法度為說。臣以為先帝之功烈,萬世莫掩。間有數(shù)事,為小人所誤,勢雖頗有損益,在于圣德,固無所虧。且英宗、神宗何嘗不改真宗、仁宗之政,亦豈盡用慶祖、太宗之法乎?小人既誤先帝,復欲誤陛下,不可不察。"未幾,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
內(nèi)侍梁從政、劉惟簡除內(nèi)省押班,希純以親政之始,首錄二人,無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閹寺側(cè)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曰:"此繳還二押班詞頭者也。"
章惇既相,出為寶文閣待制、知亳州。諫官張商英憾希純,攻之力。又以外親嫌,連徙睦州、歸州。自京東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峽,名為易地,實困之也。公著追貶,希純亦以屯田員外郎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責舒州團練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國元年,還為待制、知瀛州。徽宗聞其名,數(shù)稱之。曾布忌希純,因其請覲,未及見,亟以邊,遽趣遣之。俄改潁州,入崇寧黨籍。卒,年六十。
論曰:公著父子俱位至宰相,俱以司空平章軍國事,雖漢之韋、平,唐之蘇、李,榮盛孰加焉。夷簡多智數(shù),公著則一切持正,以應天下之務,嗚呼賢哉。其論人才,如權衡之稱物,故一時賢士,收拾略盡。司馬光疾甚,諄諄焉以國事為托,當時廷臣,莫公著若也審矣。追考其平生事業(yè),蓋守成之良相也。然知子之賢而不能薦,殆猶未免于避嫌,而有愧于從祖云。希哲、希純世濟其美,然皆隱于崇寧黨禍,何君子之不幸歟!
《宋史》 元·脫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