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景祐元年,御史中丞韓億言:"蕃部以馬抵永康軍中賣,所得至少,徒使羌人知蜀山川道路,非計之得。"乃詔罷之。
四年,群牧司奏河北諸軍闕馬,請制等杖六,付天雄軍、真定府、定、瀛、貝、滄州,市上生馬十二歲以下,視等第給直。馬自四尺七寸至四尺二寸,凡六等。其直自二萬五千四百五十至萬六千五百五十,課自萬三千四百五十至八千九百五十九,六等,取備邊兵戶絕錢充直。以第一等送京師,余就配諸軍。
康定初,陜西用兵,馬不足。詔京畿、京東西、淮南、陜西路括市戰馬,馬四尺六寸至四尺二寸,其直自五十千至二十千,凡五等。宰臣、樞密使聽畜馬七,參知政事、樞密副使五,尚書、學士至知雜、閣門使已上三,升朝官閣門祗候已上一,余命官至諸司職員、寺觀主首皆一。節度使至刺史,殿前馬步軍都指揮至軍頭司散員、副兵馬使皆勿括。并邊七州軍免。出內庫珠償民馬直。又禁邊臣私市,闕者官給。二年,詔:"河北州軍置場市馬,雖除等樣,如聞所得不廣,宜加增直。第一等二萬八千,第二等二萬六千,第三等二萬四千,第四等以下及牝馬即依舊直。仍自第二等以下遞減一寸。"
慶歷四年,詔:"河北點印民間馬,凡收市外,見余二萬七百,除坊郭戶三等、鄉村三等已上養飼如舊,余點印者悉集揀市。"五年,出內藏庫絹二十萬,市馬于府州、岢嵐軍。六年,詔陜西、河東社馬死者,本營鬻錢以助馬直。
至和元年,詔;"蜀馬送京師,道遠多病瘠。自今以春、秋、冬部送陜西四路總管司。"二年,修陜西蕃馬驛,群牧司每季檄沿路郡縣察視之。邊州巡檢兵校,聽自市馬,官償其直。又詔陜西轉運使司以銀十萬兩市馬于秦州,歲以為常。
嘉祐元年,詔三司出絹三萬,市馬于秦州以給河東軍。五年,薛向言:"秦州券馬至京師,給直并路費,一馬計錢數萬。請于原、渭州、德順軍置場收市,給以解鹽交引,即不耗度支縑錢。其券馬姑存,以來遠人。歲可別得良馬八千,以三千給沿邊軍騎,五千入群牧司。"七年,陜西提舉買馬監牧司奏:"舊制,秦州蕃漢人月募得良馬二百至京師,給彩絹、銀碗、腰帶、錦襖子,蕃官、回紇隱藏不引至者,并以漢法論罪。歲募及二千,給賞物外,蕃部補蕃官,蕃官轉資,回紇百姓加等給賞。今原、渭、德順軍置場市馬,請如秦州例施行。"詔從之。先是,詔議買馬利害。吳奎等議于秦州古渭、永寧砦及原州、德順軍各令置場,京師歲支銀四萬兩、䌷絹七萬五千匹充馬直,不足,以解鹽鈔并雜支錢給之。詔行之。八年,宰臣韓琦言:"秦州永寧砦舊以鈔市馬,自修古渭砦,在永寧之西,而蕃漢多互市其間,因置買馬場,凡歲用緡錢十余萬,蕩然流入虜中,實耗國用。"詔復置場永寧,罷古渭砦中場。蕃部馬至,徑鬻于秦州。
治平元年,薛向請原、渭州、德順軍買馬官,永興軍養馬務,如原州、德順軍并渭州同判,三年為任,悉以所市馬多少為殿最。又言:"秦州山外蕃部至原、渭州、德順軍、鎮戎軍鬻馬,充豪商錢,至秦州,所償止得六百。今請于原、渭州、德順軍,官以鹽鈔博易,使得輕赍至秦州,易蜀貨以歸。蜀商以所博鹽引至岐、雍,換監銀入蜀,兩獲其便。"群牧司請如向言施行。是歲,詔河東陜西廣銳、蕃落闕馬,復置社買,一馬官給錢三十千。久之,馬不至,乃增直如慶歷詔書,第三等三十五千,第四等二十八千。四年,以成都府路歲輸䌷絹三萬給陜西監牧司。自是蕃部馬至者眾,官軍仰給焉。先是,以陜西轉運使兼本路監牧買馬事,后又以制置陜西解鹽官同主之。
大抵國初市馬,歲僅得五千余匹。天圣中,蕃部省馬至三萬四千九百余匹。嘉祐以前,原、渭、德順凡三歲市馬至萬七千一百匹,秦州券馬歲至萬五千匹。
凡牧地,自畿甸及近郡,使擇水草善地而標占之。淳化、景德間,內外坊、監總六萬八千頃,諸軍班又三萬九百頃不預焉。歲久官失其籍,界堠不明,廢置不常,而淪于侵冒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