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神勇(并上神勇二十一。京師。熙寧六年,并為十四,廢上神勇。孝宗初,改為護圣軍。)
廣勇(四十三,每十為一軍。京師五,陳留二十二,咸平、東明、太康、胙城、南京各二,襄邑、陽武、鄆各一,滑三。熙寧九年,在京增置一。元祐二年八月,詔在京置左第三軍第一、右第三軍第一。)
神射(五。陳留三,雍丘二。熙寧三年廢。)
龍騎(二十,分三軍。京師四,尉氏、雍丘、咸平、鄭各二,南京、陳、蔡、河陽、棣、單、宿、白波各一。熙寧二年,并為十三。熙寧二年,在京第七隸第九。)
雄勇(八。咸平三,鄆二,潁昌、鄭、滑各一。元豐元年,并咸平第二第三隸第一,鄆州第五隸第四,改曰雄威,并管城第七,白馬第八;潁昌一闕勿補。二年,咸平一闕勿補。)
宣威(上下二。咸平、襄邑各一。熙寧三年,以咸平一隸廣捷,以襄邑一隸威猛,四年廢。)
廣捷(五十六。陳留八,咸平六,雍丘四,襄邑、尉氏、潁昌各三,太康、扶溝、南京、亳、河陽、潁、寧陵各二,陳五,鄭、滑、曹、鄧、蔡、廣濟、谷熟、永城、襄城、萊各一。熙寧三年,亳州一并廣勇,永城縣一并隸亳州。元豐元年,并管城第四十隸本縣雄勇第七,并白馬縣第二十五隸本縣雄勇第八。)
廣德(并揀中廣德,總十。咸平、尉氏、陽武、河陽、滄、鞏、白波各一,西京三。治平四年,并十四為八。熙寧六年,廢揀中廣德,尉氏揀中廣德第一、陽武第二改為廣德。)
雄威(十。考城、襄邑、陳留各一,南京四,陳三。治平四年,并十、三為十。元豐元年,以南京第八分隸第三、第四、第七。二年,襄邑二闕勿補。)
勝捷、威勝、威捷(建炎初置,隸殿前司。)
全捷、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后軍(自勝捷以下九軍,并中興后置。)
侍衛司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馬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步軍亦如之。自馬步軍都虞候以上,其員全闕,即馬軍、步軍都指揮使等各兼領其務。馬步軍有龍衛、神衛左右四廂都指揮使,龍衛、神衛左右廂各有都指揮使,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余如殿前司之制。其所領騎步軍之額如左。
騎軍
員僚直左右四。京師二,恩、冀各一。熙寧二年,并左直為一,須人少撥隸如其軍省。五年,廢恩、冀州左右直弗補。六年,撥隸龍衛。元豐三年廢。)
龍衛(并钅屈直、左射、帶甲剩員四十四。京師三十八,雍丘、尉氏、河陽并揀中各一,澶二。熙寧元年,以澶州右第四軍第四隸第三,共并為一。九年,陳留并帶甲剩員二為一。熙寧元年,澶州、河陽、尉氏就糧四并隸別指揮。六年,三十九并為二十。八年,置帶甲剩員二。十年,廢亳州一。元豐元年,陳留帶甲剩員闕勿補。二年五月,廢钅屈直、左射。八月,廢第十軍。十月,南京第十軍第一改新立驍捷左三。六年,廢帶甲剩員。中興,二十。)
忠猛(一。定。熙寧五年廢。)
散員(一。定。熙寧五年廢。)
驍捷(二十六。尉氏新立及揀中各一,恩十四,冀十。熙寧元年,廢帶甲剩員。三年,廢揀中。五年,瀛州三撥隸本州云翼,冀州十、恩州十四各并為五,莫州二并為一。十年,并冀、恩驍捷各五各為四。元豐元年,太康置新立驍捷一。)
云騎(十五。京師十一,陳留、南京各一,鞏縣二。熙寧二年,并十五為十。三年,第一至十二并為七。七月,第八撥隸第一第二。八年,置帶甲剩員一。元豐二年闕,選云捷第二軍補之。十月,雍丘帶甲剩員第一改為橫塞第十。中興,七。)
武騎(二十一。京師、雍丘各六,尉氏三,陳留、考城、咸平、鄭各一,西京二。熙寧元年,廢咸平帶甲剩員為剩員。二年,并二十作十五。八年,置帶甲剩員一。九年,以雍丘帶甲剩員一隸云騎帶甲剩員,共為一。十二月,在京四并為三,尉氏二并為一,考城一分隸雍丘寧朔,在京二并為一。十年,廢帶甲剩員。元豐元年,并帶甲剩員亳州第一。中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