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州郡一
廣陵太守,漢高六年立,屬荊國(guó),十一年,更屬吳;景帝四年,更名江都國(guó);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廣陵。舊屬徐州。晉武帝太康三年,治淮陰故城,后又治射陽(yáng)(射陽(yáng)別見)。江左治廣陵。《永初郡國(guó)》又有輿(前漢屬臨淮,后漢省臨淮屬?gòu)V陵,文帝元嘉十三年并江都也。)、肥如、潞、真定、新市五縣。(并二漢舊名。肥如屬遼西,潞屬上黨,真定前漢屬真定,后漢省真定屬常山,晉亦屬常山。新市二漢、晉屬中山。《永初郡國(guó)》云四縣本屬遼西,則是晉末遼西僑郡省并廣陵也。何有肥如、新市,徐與今同也。)今領(lǐng)縣四,戶七千七百四十四,口四萬五千六百一十三。
廣陵令,漢舊縣。
海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gòu)V陵,三國(guó)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高郵令,漢舊縣。三國(guó)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江都令,漢舊縣。三國(guó)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六年復(fù)立。江左又省并輿縣,元嘉十三年復(fù)立,以并江都。
海陵太守,晉安帝分廣陵立!队莱蹩(guó)》屬徐州。領(lǐng)縣六,戶三千六百二十六,口二萬一千六百六十。去州水一百三十,陸同;去京都水三百九十,陸同。
建陵令,晉安帝立。
臨江令,晉安帝立。
如皋令,晉安帝立。
寧海令,晉安帝立。
蒲濤令,晉安帝立。
臨澤令,明帝泰豫元年立。
山陽(yáng)太守,晉安帝義熙中土斷分廣陵立。案漢景帝分梁為山陽(yáng),非此郡也!队莱蹩(guó)》屬徐州。領(lǐng)縣四,戶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萬二千四百七十。去州水三百,陸同;去京都水五百,陸同。
山陽(yáng)令,射陽(yáng)縣境,地名山陽(yáng),與郡俱立。
鹽城令,舊曰鹽瀆,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gòu)V陵;三國(guó)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二年復(fù)立。晉安帝更名。
東城令,晉安帝立。
左鄉(xiāng)令,晉安帝立。
盱眙太守,盱眙本縣名,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屬臨淮,晉安帝分立。領(lǐng)縣五,戶一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千八百二十五。去州水四百九十,陸二百九;去京都水七百,陸五百。
考城令。(別見)
陽(yáng)城令,晉安帝立。
直瀆令,晉安帝立。
信都令,信都雖漢舊名,其地非也。地在河北,宋末立。
睢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無。宋末立。
秦郡太守,晉武帝分扶風(fēng)為秦國(guó),中原亂,其民南流,寄居堂邑。堂邑本為縣,前漢屬臨淮,后漢屬?gòu)V陵,晉又屬臨淮。晉惠帝永興元年,分臨淮淮陵立堂邑郡,安帝改堂邑為秦郡!队莱蹩(guó)》屬豫州,元嘉八年度南兗!队莱蹩(guó)》又領(lǐng)臨涂(晉、宋立)、平丘(漢舊,屬陳留,《晉太康地志》無。)、外黃(漢舊名,屬陳留。)、沛、雍丘、浚儀、頓丘(別見)凡七縣。何無雍丘、外黃、平丘、沛,徐又無浚儀。元嘉八年,以沛并頓丘。后廢帝元徽元年,割頓丘屬新昌。領(lǐng)縣四,戶三千三百三十三,口一萬五千二百九十六。去州水二百四十一,陸一百八十;去京都水一百五十,陸一百四十。
秦令,本屬秦國(guó),流寓立。文帝元嘉八年,以臨涂并秦,以外黃并浚儀。孝武孝建元年,以浚儀并秦。
義成令,江左立。
尉氏令,漢舊名,屬陳留。文帝元嘉八年,以平丘并尉氏。
懷德令,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歷陽(yáng)之烏江,并此為二縣,立臨江郡。前廢帝永光元年,省臨江郡。懷德即住郡治,烏江還本也。
南沛太守(沛郡別見),何志云,北沛新立;徐云南沛!队莱蹩(guó)》又有符離、洨(并別見)、竹邑(前漢曰竹。李奇曰,今邑也。后漢曰竹邑。至?xí)x并屬沛。)杼秋(前漢屬梁,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沛。)四縣。杼秋治無錫,余并治廣陵。文帝元嘉十二年,以北沛郡竹邑并杼秋,何、徐并無此二縣,不詳!镀鹁幼ⅰ,孝武大明五年,分廣陵為沛郡,治肥如縣。時(shí)無復(fù)肥如縣,當(dāng)是肥如故縣處也。二漢、《晉太康地志》并無肥如縣。沛郡宜是大明五年以前省,其時(shí)又立也。今領(lǐng)縣三,戶一千一百九,口一萬二千九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