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卷二十三
四月十祭。 立夏日。祀赤帝于南郊。立夏后申日。祀雨師雷師于國城西南。立夏日。祀南岳司天王。南鎮永興公。南海廣利王。南瀆廣利公。(以上。著定日期。)薦獻太清宮。享太廟。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祀前二日。告太宗一室。(以上。至時卜日。)
五月四祭!∠闹寥。祭皇地祇于方丘。祭前二日。祭太宗一室。(以上。著定日期。)祭先收。享文敬太子惠昭太子廟。(以上。至時卜日。)
六月四祭。 季夏土王日。祀黃帝于南郊。同日祭中溜。中岳中天王。(以上。著定日期。)是日。復祭廣德王。
七月八祭!×⑶锶。祭白帝于西郊。立秋后辰日。祀靈星于國城西南。立秋日。祭西岳金天王。西鎮成德公。西海廣潤王。西瀆靈源公。(以上。著定日期。)薦獻太清宮。享太廟。(以上。至時卜日。)
八月八祭!∩隙。釋奠文宣王。上戊。釋奠武成王。秋分。祀夕月于西郊。社日。祭太社太稷。(以上。著定日期。)祭馬祖。享文敬太子惠昭太子廟。(以上。至時卜日。)
九月二祭!〖厩。大享明堂。享前二日。告憲宗一室。(以上。至時卜日。)
十月十祭!×⒍。祀黑帝于北郊。立冬后亥日。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祿于國城西北。立冬日。祭北岳安天王。北鎮廣寧公。北海廣澤王。北瀆清源公。(以上。著定日期。)薦獻太清宮。享太廟。祭神州地祇于北郊。祭前二日。告高祖一室。(以上。至時卜日。)
十一月六祭!《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祀前二日。告太祖一室。(以上。著定日期。)貢舉人謁先師。祭馬步。享文敬太子惠昭太子廟。(以上。至時卜日。)
十二月六祭!∫铡O灱腊偕裼谀辖肌C。祭太社太稷。辰日。臘享太廟。奏祥瑞。(以上。著定日期。)季冬。太清宮奏祥瑞。藏冰。祭司寒東冰井。西冰井。并同日用。(以上。至時卜日。)
開元九年六月五日。太常奏曰。伏準唐禮。祭五岳四瀆。皆稱嗣天子。祝版皆進署。竊以祀典。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則不合稱嗣天子。及親署其祝文。伏請稱皇帝謹遣某官某敬致祭于岳瀆之神。從之。
二十三年正月七日敕。承前所給明衣。多于齋夕付物。既不先造。徒有其名。自今以后。明衣絹布。并祀前五日先給。付監祭使具點閱。仍永為例程。至大歷六年十一月三日敕。自今以后。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太常博士。宜準式給明衣絹及浴巾。余準常例。其布絹支左藏庫青苗物充。
其年正月二十日詔。自今以后。有大祭。宜差丞相。特進。少保。少傅。尚書。賓客。御史大夫攝行事。至天寶七載六月八日敕。自今已后。每差攝祭官。宜令吏部采擇朝廷有德望者充。
天寶五載五月。專知祠祭使王玙奏。諸色祭官等。并寬縱日久。不懼刑憲。當祭之日。或逢泥雨;蛑倒澬。盡皆請假。曾無形跡。自今以后。臣皆私自察訪。實無事故。妄請假及不肅敬者。錄名奏聞。望加貶責。應緣行事或稍后到。小疏遺。望請量事大小。便牒所司。奪其俸祿。敕旨從之。九載十一月三日。制曰。春秋祭享。用存昭敬。祝史陳信。必在正辭。茍名位之或乖。于上下而非便。承前有事宗廟。皆稱告享。茲乃臨下之辭。頗乖尊上之義。靜言斯稱。殊未為允。自今以后。每親告享太清太微宮。改為朝獻。有司行事為薦享。親巡陵改為朝陵。有司行事為拜陵。應緣諸事告宗廟者。并改為奏。其郊天后土及諸祀祝文。云敢昭告。并改為敢昭薦。以為告者臨下之制故也。式從變禮。庶表誠心。宣示中外。令知朕意。其載四月二十九日制。頃者。每祀黃帝。乃就南郊。義實有乖。禮亦非便;T體式。理固不然。宜于皇城內西南。就坤地改置黃帝壇。朕當親祀。以昭誠敬。仍令中書門下與禮官等更深詳定聞奏。至十一月三日詔。禮神以玉。奠取其誠。精潔表心。溫潤合德。自馮紹貞奏后。有司用?。禮所謂君子貴玉而賤?。不可用也。況國家之富。有萬方之助祭。豈于天地宗廟。奠玉有虧。自今以后。禮神六器。宗廟奠玉。并用真玉。諸祀用?。如以玉難得大者。寧小具制度。以取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