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二 兵五
凡敵欲攻,即去城外五百步內(nèi),井、樹、墻、屋并填除之。井有填不盡者,投藥毒之。木石磚瓦,茭芻百物,皆收之。入不盡者,并焚除之。其什物、五穀、糗糒、魚鹽、布帛、醫(yī)藥、功巧、戎具、鍛冶、秸藁、茅荻、蘆葦、灰沙、鐵炭、松樺、蒿艾、脂麻、皮氈、荊棘、笓籬、釜鑊、盆甕、礨木、鍬斧、錐鑿、刀鋸、長斧、長刀、長錐、長鎌、長梯、短梯、大鉤、連鎖、連枷、連棒、白棒、蘆竹,為稕(之順反)插以松樺,城上城下,咸先蓄積,緣人閒所要公私事物,一切修緝。
拋石,大小隨事。
礨木,長五尺,徑一尺,小至六七寸。
城外四面壕內(nèi),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墻。(謂之羊馬城。)
城門縣板木,為重門。
城門扇及樓堠,以泥涂厚,備火。
城門先造連拒、馬鎗、壯銳,以鎖連之。
城內(nèi)面別穿井四所,置水車,大甕二十口,灶十所。
卻敵上建堠樓,以版跳出為櫓,與四外烽戍,晝夜瞻視。
城壕,面闊二丈,深一丈,底闊一丈,以面闊加底積數(shù)大半之,得數(shù)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鑿壕一尺,得數(shù)一十五丈。每一人功,日出三丈,計功五人;一步五尺,計功二十五人;十步,計功二百五十人;百步,計功二千五百人;一里,計功七萬五百人。以此為率,則百里可知。
弩臺,高下與城等,去城百步,每臺相去亦如之。下闊四丈,高五丈,上闊二丈,上建女墻。臺內(nèi)通闇道,安屈膝梯,人上便卷收。中設氈幕,置弩手五人,備乾糧水火。
城上一步一甲卒,十步加五人,以備雜供之要。五步有伍長,十步有什長,五十步、百步皆有將長,文武相兼,量材受任,而統(tǒng)領精銳。驍勇簡募或十隊、二十隊、三十隊,大將、副將各領隊,巡城曉喻,激勵赴救。
城上立四隊,別立四表,以為候視:若敵欲攻之處,則去城五六十步,即舉一表;橦梯逼城,舉二表;敵若登梯,舉三表;欲攀女墻,舉四表。夜即舉火如表。城上四隊之間,各置八旗:若須木扌稟(音稟)拯板,舉蒼旗;須灰炭稕鐵,舉赤旗;須檑木樵葦,舉黃旗;須沙石磚瓦,舉白旗;須水湯不潔,舉黑旗;須戰(zhàn)士銳卒,舉熊虎旗;須戈戟弓矢刀劍,舉鷙旗;須皮氈麻&&鍬䦆斧鑿,舉雙兔旗。城上舉旗,主當之官隨色而供。城內(nèi)老小丁女,除營食之外,皆令膺役城上,分為八隊,使識文者點檢常旗,備擬物為八部。
城內(nèi)對敵營,自鑿城內(nèi)為闇門,多少臨事,令五六寸勿穿,或於中夜,於敵初來,營列未定,精騎從突門躍出,擊其無備,襲其不意。
城門先自鑿扇為數(shù)十孔,出強弩射之,長矛刺之,則敵不得近門。
棧,以泥厚涂之,備火。柴草之類貯積,泥厚涂之,防火箭飛火。
轉(zhuǎn)關橋,一樑,端著橫檢,按去其檢,橋轉(zhuǎn)關,人馬不得過度,皆傾水中。
笓(音毗)籬戰(zhàn)格,於女墻上跳出〈扌豖〉,去墻三尺,著橫檢,〈扌豖〉端安鎋,以荊柳編為之,長一丈,闊五尺,縣安〈扌豖〉端,用遮矢石。
布幔,複布為之,以弱竿縣掛於女墻外,去墻外七八尺,以折拋石之勢,則矢石不復及墻。
木弩,以黃連桑柘為之,弓長一丈二尺,徑七寸,兩弰三寸,絞車張之,大矢自副,一發(fā),聲如雷吼,敗隊之卒。
燕尾炬,縛葦草為之,尾分為兩歧,如燕尾狀,以油蠟灌之,加火,從城墜下,使人騎木驢而燒之。
松明,以鐵鎖縋下,巡城照,恐敵人夜中乘城而上。夜中城外每三十步縣大燈於城半腹,置警犬於城上,吠之處,即須加備。
脂油炬,於城中四衢、要路、門戶,晨夜不得絕明,用備非常。
行爐,镕鐵汁,舁行,以灑敵人。
游火,鐵筐盛火,加脂蠟,鎖縣縋下,燒穴中〈片空〉城人。
灰麩、糠粃,因風於城上擲之,以瞇敵目,因以鐵汁灑之。
連梃,如打禾連枷狀,打女墻外上城敵人。
釵竿,如槍,刃為兩歧,用叉飛梯及人。
鉤竿,如鎗,兩旁有曲刃,可以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