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潯陽(潯,水名也。漢舊縣在江北,今蘄春郡界,晉溫嶠移於此。隋改為彭蠡縣,又改為湓城縣。有湓水、浪井、彭蠡湖、云廬山。今縣南楚城驛,即舊柴桑縣也。又有蒲塘驛,即漢歷陵縣也。王莽改為蒲亭。今驛前有敷淺原,原西數十里有博陽山。宋武帝大破盧循於左里,即彭蠡湖口也。)
彭澤(漢舊縣,梁置太原郡,領晉陽等四縣。隋并廢之,置龍城縣,尋即改為彭澤。有馬當山、楊葉洲。)
都昌(漢彭澤縣地。有石壁。有桑落洲,晉將劉毅為盧循所敗之處。)
○章郡
(東至信安郡界一千四里。南至廬陵郡五百三十里。西至長沙郡一千二百里。北至宣城郡千七百里。東南到臨川郡二百里。西南到宜春郡五百二十五里。西北到潯陽郡三百三十五里。東北到鄱陽郡四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九十三里,去東京二千二百十一里。戶五萬五千七百一十七,口三十六萬一千二百二十。)
洪州(今理南昌縣。)春秋、戰國時并屬楚。秦屬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淮南國。)漢高帝分淮南國置章郡,(今南康、廬陵、宜春、鄱陽、潯陽、臨川、章郡地,盡屬漢章郡。)吳芮為長沙王,兼得其地。后漢亦為章郡。晉因之。東晉嘗置江州。(理於此。)宋齊以后并為章郡。隋平陳,廢郡,置洪州;煬帝初廢州,置章郡。大唐為洪州,或為章郡。領縣六:
南昌(漢舊縣。隋改為章縣。有鍾陵、龍沙。)
高安(漢建成縣。)
豐城(漢南昌縣地。吳分置富城縣,晉太康元年,改為豐城。晉張華於此得古劍。)
新吳(漢靈帝置。)
武寧(吳置新安縣,晉更名寧縣,今曰武寧。)
建昌(漢曰海昏,昌邑王廢后遷於此,故城見在。有楊柳津、上遼津,后漢艾縣也。)
○臨川郡
(東至鄱陽郡馀干縣三百二十里。南至南康郡一千一十里。西至廬陵郡五百二十五里。北至章郡二百四十里。東南到建安郡八百三十七里。西南到廬陵郡五百二十五里。西北到章郡二百四十里。東北到鄱陽郡四百二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一十二里,去東京二千五百三十里。戶二萬八千五百七,口十七萬一千九百二十。)
撫州(今理臨川縣。)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章郡。吳分置臨川郡,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隋平陳,置撫州;煬帝時州廢,置臨川郡。大唐為撫州,或為臨川郡。領縣四:
臨川(后漢臨汝縣,隋改為臨川。)
南城(漢舊縣。有五章山。)
崇仁(梁置巴山郡。)
南豐
○廬陵郡
(東至臨川郡五百二十五里。南至南康郡四百二十四里。西至衡陽郡一千二百五十里。北至章郡五百三十里。東南無路可到。西南到桂陽郡九百里。西北到宜春郡三百一十里。東北到臨川郡五百二十五里。去西京三千六百三十里,去東京二千八百四十三里。戶三萬九千六百五十一,口二十二萬九千七百九十五。)
吉州(今理廬陵縣。)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章郡。孫策分置廬陵郡,晉宋齊梁陳皆因之。隋平陳,置吉州;煬帝初州廢,置廬陵郡。大唐為吉州,或為廬陵郡。領縣五:
廬陵(漢舊縣。有吉陽水。)
太和(舊東昌、西昌二縣地。)
安福(吳置安城郡在此。隋廢郡,改為安福。)
新淦(漢舊縣。淦,沽濫反。)
永新
○宜春郡
(東至章郡水路七百四十里。南至廬陵郡三百一十里。西至長沙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章郡五百二十五里。東南到廬陵郡三百十一里。西南到長沙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長沙郡五百二十六里。東北到章郡五百二十五里。去西京三千五百八十里,去東京二千五百六十八里。戶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一,口十五萬三千八百二。)
袁州(今理宜春縣。)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章郡。吳分置安成郡,晉宋齊以下皆因之。隋平陳,置袁州;煬帝初州廢,置宜春郡。大唐為袁州,或為宜春郡。領縣三:
宜春(漢舊縣。晉改曰宜陽,隋復舊。)
萍鄉(漢宜春縣地。萍,浦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