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新喻(漢宜春縣地。)
○南康郡
(東至建安郡隔絕黃土嶺一千八百二十里。南至海豐郡隔越參溪嶺一千五百里。西至桂陽郡一千一十二里。北至廬陵郡四百二十里。東南到潮陽郡界一千五百六十五里。西南到始興郡隔大庾嶺七百里。西北到桂陽郡一千四十四里。東北到臨川郡一千一十里。去西京四千二百十六里,去東京三千四百里。戶三萬七千九百八十二,口二十萬七千九百九十二。)
虔州(今理贛縣。贛,姑濫反。)戰國時屬楚。秦屬九江郡。二漢屬章郡。吳屬廬陵郡。及晉平吳,置南康郡。宋為南康國。齊、梁、陳皆為南康郡。隋平陳,置虔州;煬帝初州廢,置南康郡。大唐為虔州,或為南康郡。領縣六:
贛(漢舊縣。有章水、貢水合流,故曰贛。)
雩都(漢舊縣地。)
虔化(漢贛縣地。昔漢閩越反,漢使諸校屯梅嶺,即今縣界。)
大庾(有大庾嶺,一名塞上嶺,即五嶺之一。昔漢時呂嘉反,漢軍伐之。監軍姓庾,城於此,故謂之大庾嶺,劉嗣之南康記云:"昔漢楊仆討呂嘉,出章郡,下橫浦,即今縣西南,故橫浦廢關見在此。")
信豐
南康(漢曰南野縣。)
○建安郡
(東至縉云郡九百七十六里。南至長樂郡七百二十里。西至臨川郡八百三十七里。北至信安郡千一百里。東南到長樂郡七百二十里。西南到臨川郡二千四百里。西北到鄱陽郡二千三十里。東北到信安郡一千一百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一百三十五里。戶二萬一千四百五十九,口十四萬二千一百六十四。)
建州(今理建安縣。)本閩越地。秦屬閩中郡。漢屬會稽郡。后漢因之。吳分置建安郡,晉、宋、齊、梁并因之。陳屬閩州,后又屬豐州。隋平陳,屬泉州;煬帝初,屬閩州,尋置建安郡而屬焉。大唐武德四年,置建州,以建溪為名,或為建安郡。領縣六:
建安(漢冶縣地。吳置建安縣。有武夷山。)
浦城
邵武
建陽
將樂
沙
○長樂郡
(東至山六十六里,外至海。南至海二百里。西至山八十里,山外虔州雩都縣界。北至山四十里,山外至永嘉郡界。東南水路到海一百六十四里。西南到清源郡五百里。西北到建安郡七百二十里。東北到永嘉郡水路千四百七十八里。去西京五千七百三十三里,去東京四千九百三十三里。戶三萬九千五百二十七,口二十一萬七千八百七十七。)
福州(今理閩縣。)亦閩越地。秦為閩中郡。漢高帝立無諸為閩越王,都於此。及武帝時,閩越反,滅之,徙其人於江淮閒,盡虛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地,(蓋以越王冶鑄為名。)屬會稽郡,又名其地為東冶縣。后漢改為侯官都尉,屬會稽郡。后分冶地為會稽東南二部都尉,此為南部都尉。(東部今臨海郡是也。)晉置晉安郡,宋、齊因之。陳置閩州,后又改為豐州。隋平陳,改為泉州;煬帝初州廢,復改為建安郡。大唐初為建州,后此置泉州,(移建州於建安縣置。)后此復為閩州。(移泉州於晉江縣。)開元十三年,改為福州,或為長樂郡。領縣八:
閩(閩越王無諸都東冶,即此。漢東冶縣,后改曰東候官。)
候官
福唐
長樂
連江
長溪
古田
尤溪
○清源郡
(東至海一百二十里。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棉田村二百八十五里。北至仙游縣一百五十里。東南到海四十里。西南到漳浦郡六百里。西北到皂洋村一百里。東北到長樂郡五百里。去西京六千二百一十六里,去東京五千四百十三里。戶二萬四千五百八十六,口一十五萬四千九。)
泉州(今理晉江縣。)秦漢土地與長樂郡同。晉為晉安郡,宋齊以后因之。自隋以來屬泉州。大唐神龍以后,始移置泉州於此,或為清源郡。領縣四:
晉江
南安(吳置晉安縣,晉置晉安郡在此。)
莆田(莆音蒲。)
仙游
○漳浦郡
(東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六十里。西至潮陽郡五百六十里。北至建安郡二千四百里。東南到黃如江一百里。西南到廢懷恩縣界一百里。西北到石堘溪一百五十里。東北到清源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三百一十三里,去東京六千五百一十里。戶二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千五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