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職官七
丞:漢二人,多以博士、議郎為之。后漢一人。魏晉因之,銅印黃綬。梁、陳視員外郎。(其員外,說在通直散騎常侍郎中。)后魏、北齊并有之。隋有三人。大唐置二人。
主簿:漢置。晉、宋、齊、梁、陳并有之。北齊曰功曹、五官主簿。隋二人。大唐因之。
太官署令、丞:於周官為膳夫、庖人、外饔中士、下士,蓋其任也。秦為太官令、丞,屬少府。兩漢因之,桓帝延熹元年,使太官令得補二千石。魏亦屬少府。晉屬光祿勛。宋、齊屬侍中。梁門下省領太官,陳因之。后魏分太官為尚食、中尚食,知御膳,隸門下省;而太官掌百官之饌,屬光祿卿。北齊因之。后周有典庖中士、內膳中士。隋如北齊。大唐因之,各一人。
珍羞署令、丞:於周官有籩人,(掌四籩之實。)蓋其任也。后漢少府屬官有甘丞,主膳具。晉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各二人,自后無聞。北齊餚藏令屬光祿寺。后周有餚藏中士、下士。隋如北齊。大唐因之。長安中改為珍羞,神龍初復舊,開元初又改之,有令、丞各一人。
良醞署令、丞:於周官有酒正中士、下士,掌酒之政令。后漢湯官丞主酒,屬少府。晉有酒丞一人。齊食官局有酒吏。梁曰酒庫丞。北齊有清漳令、丞,主酒。后周如古周之制。隋曰良醞署,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掌醢署令、丞:於周官有醢人,掌四豆之實。自后無聞。至齊,諸公府有釀食典軍二人。后周有掌醢中士、下士。隋曰掌醢署,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
○衛尉卿
(丞 主簿 武庫署 武器署 守宮署 公車司馬令左右都候)
衛尉,秦官,掌門衛屯兵。漢因之。(漢舊儀曰:"衛尉寺在宮內。"胡廣云:"主宮闕之內衛士,於周垣下為區盧。區廬者,若今之仗宿屋。")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為衛尉。又有長樂、建章、甘泉衛尉,皆掌其宮,其職略同,而不常置。(顏師古曰:"各隨所掌之宮,以為官名。")后漢有衛尉卿一人,職與漢同。晉銀章青綬,五時朝服,武冠,佩水蒼玉,掌冶鑄,領冶令三十九。(戶五千三百五十。冶在江北;而江南唯有梅根及冶塘二冶,皆屬揚州,不屬衛尉。)晉江左不置衛尉。宋孝武復置。南齊掌宮城管鑰。(后漢張衡西京賦曰:"衛尉八屯,警夜巡晝。"南齊宮城諸卻敵樓上本施鼓,持夜者以應更唱,高帝以鼓多驚眠,遂改以鐵磬。)梁衛尉卿位視侍中,職與漢同。卿每月、丞每旬行宮徼,糾察不法。陳因之。后魏亦有之。北齊為衛尉寺,有卿及少卿各一人。隋文帝開皇三年,廢衛尉寺,入太常及尚書省。十三年復置,掌軍器、儀仗、帳幕之事,而以監門衛掌宮門屯兵。大唐因之。龍朔二年,改衛尉為司衛,咸亨初復舊。光宅元年又改為司衛,神龍初復舊。卿一人,少卿二人,(初,少卿一人,太極元年加一人。)領武庫、武器、守宮三署,署各有令。
丞:秦漢多以博士、議郎為之。后漢一人,魏晉并同。宋孝武增置一人。梁亦有之,后魏、北齊并有。隋因之。大唐置二人。
主簿一人,漢衛尉駕四馬,主簿前車以乘。晉有衛尉主簿二人,宋齊梁陳因之。北齊、隋亦有二人。大唐因之。
武庫令、丞:於周官司甲、司弓矢等下大夫,司戈盾等中士、下士,蓋其任也。兩漢曰武庫令,屬執金吾。后漢又有考工令、丞,屬太仆,主造兵器,成,付武庫令。魏晉因之,晉后屬衛尉。宋齊武庫令丞屬尚書庫部,梁陳屬衛尉卿。北齊亦有。后周如周官。隋如北齊。大唐因之,各一人。天寶六年四月,敕改儀制令,廟社門、宮門每門各二十戟;東宮每門各十八戟;一品門十六戟;嗣王、郡王若上柱國帶職事二品、散官光祿大夫以上、鎮國大將軍以上各同職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門十四戟;上柱國帶職事三品、上護軍帶職事二品若中都督、上都護,門十二戟;國公及上護軍帶職事三品若下都督諸州,門各十戟:并官給。貞元五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應請列戟官,準儀制令,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嗣王、郡王并勛官上柱國、柱國等帶職事三品以上,并許列戟。準天寶六載四月敕文:'加散官光祿大夫、鎮國大將軍以上,各同職事品。'近日,散、試官便帶高階者眾,恐須商量者。伏請準舊制令本文,取帶三品以上正員職事為定。"敕旨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