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下 志第七◎地形二下
平原郡
領縣一
陰盤(二漢屬安定,晉屬京兆,后屬。有安城、安武城。)
河州(有伏乾。(闕二字)。真君六年置鎮,后改。治抱至。)
領郡四 縣十四
金城郡(漢昭帝置,后漢建武十三年執隴西,孝明復。)
領縣二
榆中(二漢晉屬。)大夏(二漢屬隴西,晉屬晉興。皇興三年改為郡,后復屬。有白水、金柳城。)
武始郡(晉分隴西置。)
領縣三
勇田(真君八年置郡,后改。)狄道(二漢屬隴西,晉屬。)陽素
洪和郡
領縣三
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后改。)藍川(真君八年置郡,后改。)蕈州(延興四年置。)
臨洮郡(二漢、晉縣,屬隴西。真君六年改置。)
領縣三
龍城(太和十年置。)石門(太和九年置。)赤水
渭州
領郡三 縣六
隴西郡(秦置。)
領縣二
襄武 首陽
南安陽郡
領縣二
桓道 中陶
廣寧郡
領縣二
彰 新興(真君八年罷中陶、祿部、襄武屬焉。)
原州(太延二年置鎮,正光五年改置,并置郡縣。治高平城。)
領縣二 縣四
高平郡
領縣二
高平 里亭
長城郡
領縣二
黃石 白池
涼州(漢置,治隴。神中為鎮,太和中復。)
領郡十 縣二十
戶三千二百七十三
武安郡
領縣一
戶三百七十三
宜盛
臨杜郡(杜一作社)
領縣二
戶三百八十九
安平 和平
建昌郡
領縣三
戶六百五十七
榆中 治城 蒙水
番和郡
領縣二
戶一百三十九
彰 燕支
泉城郡
領縣一
戶七十二
新陽
武興郡
領縣三
戶三百八十五
晏然 以城 休屠
武威郡(漢武帝置)
領縣二
戶三百四十
林中 襄城(有休屠城、武始澤。)
昌松郡
領縣三
戶三百九十七
溫泉 揟次(本作撮沙,又作揖次。) 莫口
東涇郡
領縣一
戶一百九十一
臺城
梁寧郡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一
園池 貢澤
鄯州(郡縣闕。)
瓜州(郡縣闕。)
華州(太和十一年分秦州之華山、澄城、白水置。)
領郡三 縣十三
華山郡
領縣五
華陰(前漢屬京兆,后漢、晉屬恒農,后屬。有華山、集仙館、巨靈原、潼關、北鄉城、重泉城。)鄭(二漢、晉屬京兆,后屬。有廣鄉原、鄭城、赤城。)夏陽(二漢、晉屬馮翊,后屬。故少梁,秦惠文王更名。有梁山、龍門山、黑水城。)敷西(太和十一年分夏陽置。有武平城、高平城。)郃陽(二漢、晉屬馮翊,后罷。太和二十年復屬。)
澄城郡(真君七年置。)
領縣五
澄城(真君七年置。有杏城。)五泉(真君七年置。有五泉水、濕水、石谷城。)三門(真郡七年置。有陽苑城、衙城。)
宮城(真君七年置。)南五泉(太和十一年置。)
白水郡(太和二年分澄城置。)
領縣三
姚谷(太和二年置。有黃崖山。)白水(太和二年置。有五龍山、粟邑城。)南白水(太和十一年分闕白水置。有闕。)
北華州(太和十五年置東秦州,后改。治杏城。)
領郡二 縣七
戶一萬四千五百九十六
中部郡
領縣四
戶八千九百二十四
中部(姚興置,魏因之。)石保(有回女山。)狄道(有狄兔城、淺石山。)長城(有五郊城。)
敷城郡
領縣三
戶五千六百七十二
敷城(有女陰山。)洛川(真君中置。)定陽
豳州(皇興二年為華州,延興二年為三縣(疑),太和十一年改為班州,十四年為邠州,二十年改焉。)
領郡三 縣十
西北地郡(秦昭王置。)
領縣三
彭陽(二漢屬安定,晉罷,后復屬。)富平(二漢、晉屬北地,后屬。有神泉、靈州城、彰獵山。)安武(前漢屬安定,后漢、晉罷,后復屬。)
趙興郡(真君二年置。)
領縣五
陽周(前漢屬上郡,后漢、晉罷,后復屬。有橋山、黃帝冢、泥陽城、高平城、秋水。)獨樂(前漢屬上郡,后漢、晉罷,后復屬。)安定(真君二年置。)趙安(真君二年置。)高望(真君二年置。有高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