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下 志第七◎地形二下
襄樂郡(太和十一年置。)
領縣二
襄樂(前漢屬上郡,后漢、晉罷,后復屬。)膚施(二漢屬上郡,晉罷,后復屬。有五龍山、黃帝祠。)
夏州(赫連屈子所都,始光四年平,為統萬鎮,太和十一年改置。治大夏。)
領郡四 縣九
化政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革融 嚴綠(一本作嚴緣。)
闡熙郡(太和十二年置。)
領縣二
山鹿 新冏
金明郡(真君十二年置。)
領縣三
永豐(真君十三年置。)啟寧 廣洛(真君十年置。)
代名郡(太安二年置。)
領縣二
呼酋(太安二年置。有橫水。)渠搜(太和二年置。)
東夏州(延昌二年置。)
領郡四 縣九
偏城郡(太和元年置。)
領縣二
廣武(前漢屬太原,后漢、晉屬雁門,后屬。有三城、偏城。)沃野(二漢屬朔方,晉罷,后復屬。)
朔方郡(漢武帝置。)
領縣三
魏平 政和 朔方(二漢屬,晉罷,后復。有貴堛澤。)
定陽郡(二漢縣,屬上郡,太安中改置。)
領縣二
臨戎(二漢屬朔方,晉罷,后復屬。)臨真(有丹陽山、白泉。)
上郡(秦置。)
領縣三
石城 因城
泰州(神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太和中罷,天平妝復,后陷。)
領郡三 縣七
河東郡(秦置。治蒲坂。)
領縣五
安定(太和元年置。)蒲坂(二漢、晉屬。有華陽城、雷首山。)南解(二漢、晉曰解,屬,后改。有桑泉城。)北解(太和十一年置。有張楊城。)猗氏(二漢、晉屬河東,后復屬。有介山塘。)
北鄉郡
領縣二
北猗氏(太和十一年置。有解城。)汾陰(二漢、晉屬河東,后屬。有北鄉城、后土祠。)
陜州(太和十一年置。治陜城。八年罷,天增初復。后陷。)
領郡五 縣十一
恒農郡(前漢置,以顯祖諱,改曰"恒"。)
領縣三
陜中 北陜(二漢、晉曰陜,屬。有曲沃城、鄧芝祠。)崤太和十一年置。有三崤山、白楊谷。
西恒農郡
領縣一
恒農(二漢、晉屬恒農,后屬。有桃林。)
澠池郡
領縣二
俱利 北澠池(太和十一年置。有馬頭山、俱利城、生耳山。)
石城郡(正始二年置縣,后改。)
領縣一
同堤
河北郡
領縣四
北安邑(二漢、晉曰安邑,屬河東,后改。太和十一年置為郡,十八年復屬。)南安邑(太和十一年置。有中條山。)河北(二漢、晉屬河東,后屬。有芮城、立城、媯水、首陽山、伯夷叔齊墓。)太陽(二漢、晉屬河東,后屬。有虞城、夏陽城。)
洛州(太延五年置荊州,太和十一年改。治上洛城。)
領郡五 縣七
上洛郡(晉武帝置。)
領縣二
上洛(前漢屬恒農,后漢屬京兆,晉屬。有丹水、南秦水、漢高祖祠、四皓祠、高東祠。)拒陽
上庸郡(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
領縣二
商(前漢屬恒農,后漢屬京兆,晉屬上洛,后屬。有京城。)豐陽(郡治。太安二年置。有圈地。)
魏興郡(太延五年置。)
領縣一
陽亭(太和五年置。)
始平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上洛
萇和郡(景明元年置。)
領縣一
南商
荊州(后漢治漢壽,魏、晉治江陵,太延中治上洛,太和中治穰城。)
領郡八 縣四十一
南陽郡(秦置。)
領縣十
宛(二漢、晉屬。有清水、梅溪水。)新城(太和二十二年置。有復釜山、赤石山。)冠軍(漢武帝置,二漢、晉屬。有湍水、羊角。)舞陰(二漢、晉屬。有橫山)酈(二漢、晉屬。有大鼓谷、懸鼓山。)云陽(二漢、晉曰育陽,屬。司馬昌明改,魏因之。)西平(有精山、赭山。)涅陽(二漢、晉屬。有涅。)上陌 西鄂(二漢、晉屬。有棘山、華城、張衡碑。)
順陽郡(魏分南陽置,曰南鄉,司以衍更名,魏因之。)
領縣五
南鄉(后漢屬南陽,晉屬南鄉。)丹水(前漢屬恒農,后漢屬南陽,晉屬南鄉。)臨洮(有洮山。)槐里 順陽(二漢屬南陽,晉屬南鄉。漢哀帝置,即博山也。后漢明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