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二上 靈征八上◎志第十七
二年五月,壽春大水。
肅宗熙平元年六月,徐州大水。
二年九月,冀、瀛、滄三州大水。
正光二年夏,定、冀、瀛、相四州大水。
孝昌三年秋,京師大水。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庚午,京師大水,谷水泛溢,壞三百余家。
孝靜元象元年,定、冀、瀛、滄四州大水。
興和四年,滄州大水。
涌泉
太宗泰常五年十二月壬辰,涌泉出于平城。
高宗和平五年十一月,雁門泉水穿石涌出。
前廢帝普泰元年秋,司徒府太倉前井并溢。占曰:"民遷流之象。"永熙一年十月,都遷于鄴。
孝靜天平四年七月,泰州井溢。
元象元年二月,鄴城西南有枯井溢。
雨雹
《洪范論》曰:陽之專氣為雹,陰之聲氣為霰。此言陽專而陰脅之,陰專而陽薄之,不能相入,則轉(zhuǎn)而為雹。猶臣意不合于君心也。
高祖延興四年四月庚午,涇州大雹,傷稼。
承明元年四月辛酉,青、齊、徐、兗大風(fēng),雹。
八月庚申,并州鄉(xiāng)郡大雹,平地尺,草木禾稼皆盡。
癸未,定州大雹殺人,大者方圓二尺。
世宗景明元年六月,雍、青二州大雨雹,殺獐鹿。
四年五月癸酉,汾州大雨雹。
六月乙已,汾州大雨雹,草木、禾稼、雉兔皆死。
七月甲戌,暴風(fēng),大雨雹,起自汾州,經(jīng)并、相、司、兗,至徐州而止,廣十里,所過草木無遺。
正始二年三月丁丑,齊、濟(jì)二州大雹,雨雪。
永平三年五月庚子,南秦廣業(yè)郡大雨雹,殺鳥獸、禾稼。
雪
《洪范論》曰:《春秋》之大雨雪,猶庶征之恒雨也,然尤甚焉。夫雨,陰也,雪又陰也。大雪者,陰之蓄積盛甚也。一曰與大水同,冬故為雪耳。
世祖始光二年十月,大雪數(shù)尺。
真君八年五月,北鎮(zhèn)寒雪,人畜凍死。是時為政嚴(yán)急。
高祖太和四年九月甲子朔,京師大風(fēng),雨雪三尺。
世宗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鎮(zhèn)大雨雪。
四年二月乙卯,司、相二州暴風(fēng),大雨雪。
九月壬申,大雪。
肅宗正光二年四月,柔玄鎮(zhèn)大雪。
霜
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茲謂亡法,厥災(zāi)霜,夏殺五谷,冬殺麥;誅不原情,茲謂不仁,夏先大霜。
太祖天賜五年七月,冀州隕霜。
世祖太延元年七月庚辰,大隕霜,殺草木。
高宗和平六年四月乙丑,隕霜。
高祖太和三年七月,雍、朔二州及枹罕、吐京、薄骨律、敦煌、仇池鎮(zhèn)并大霜,禾豆盡死。
六年四月,潁川郡隕霜。
七年三月,肆州風(fēng)霜,殺菽。
九年四月,雍、青二州隕霜。
六月,洛、肆、相三州及司州靈丘、廣昌鎮(zhèn)隕霜。
十四年八月乙未,汾州隕霜。
世宗景明元年四月丙子,夏州隕霜?dú)⒉荨?br>
六月丁亥,建興郡隕霜?dú)⒉荨?br>
八月乙亥,雍、并、朔、夏、汾五州,司州之正平、平陽頻暴風(fēng)隕霜。
二年三月辛亥,齊州隕霜,殺桑麥。
四年三月壬戌,雍州隕霜,殺桑麥。
辛已,青州隕霜,殺桑麥。
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鎮(zhèn)隕霜。
六月辛卯,懷朔鎮(zhèn)隕霜。
七月戊辰,東秦州隕霜。
八月庚子,河州隕霜?dú)⒓凇?br>
二年四月,齊州隕霜。
五月壬申,恒、汾二州隕霜?dú)⒓凇?br>
七月辛已,豳、岐二州隕霜。
乙未,敦煌隕霜。
戊戍,恒州隕霜。
三年六月丙申,安州隕霜。
四年三月乙丑,豳州頻隕霜。
四月乙卯,敦煌督隕霜。
八月,河州隕霜。
永平元年三月乙酉,岐、豳二州隕霜。
己丑,并州隕霜。
四月戊午,敦煌隕霜。
二年四月辛亥,武州鎮(zhèn)隕霜。
延昌四年三月癸亥,河南八州隕霜。
肅宗熙平元年七月,河南、北十一州霜。
無云而雷
《洪范論》曰:雷,陽也;云,陰也。有云然后有雷,有臣然后有君也。雷托于云,君托于臣,陰陽之合也。故無云而雷,示君獨(dú)處無臣民也。
顯祖皇興元年七月,東北無云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