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三十一
注“于身無窮”:陳云“于”, “終”誤,是也。各本皆偽。所引天下篇文。
注“若其可折”:案:“折”當(dāng)作“析”,下同。各本皆偽。
注“角里先生”:袁本“角”作 “□”。案:“角”是,“□”非也。廣韻一屋云角里先生,漢書四皓,又音覺,可見。宋時(shí)尚別無“□”字。袁本系后改耳。茶陵本不誤,而與此同,前入華子崗詩注“載山居圖”作“祿”,史記索隱引孔安國秘記亦作“祿”,“祿”、“角”古字通。今漢書索隱以及法言等每為人改成“□”,而王震澤刻史記未偽,隸釋“ 四皓神祚機(jī)”字影宋本作“角”,極其明畫,近亦改“ □”,恐讀者習(xí)見誤本,附訂之如此。
注“見一丈夫”:何校“夫”改 “人”,是也。各本皆偽。所引天地篇文。
注“時(shí)人皆欽愛之”:袁本、茶陵本“人”下有“士”字,是也。
注“動(dòng)于靜故萬物離并動(dòng)作”:何校于上添“起”字,“離”改“雖”,陳同,是也。各本皆脫誤。
碧鄣長周流:茶陵本“鄣”作“ 障”。袁本云善作“障”。案:此所見不同。靈運(yùn)晚出西射堂詩作“鄣”。注引上正“鄣”。丘希范旦發(fā)漁浦潭詩作“障”,注同。此擬謝似宜為“鄣”也。五臣改作“
嶂”,蓋不知“鄣”、“障”皆與爾雅釋山之“章”通用。
注“子虛賦曰石則赤玉玫□”:袁本、茶陵本作“上林賦曰赤玉玫□也”。案:此尤延之檢本篇而改,其實(shí)善誤記,亦每有之。
注“莫與智者論”:案:“莫” 當(dāng)作“冀”。各本皆誤。
重陽集清氣:袁本、茶陵本“氣 ”作“氛”,云善作“氣”。案:詳下云“氣生川岳陰 ”文必相避,蓋善自作“氛”,與五臣非有異,但傳寫偽“氣”。各本所見皆非。
測恩躋逾逸:袁本“逾”作“愉 ”,云善作“逾”。茶陵本云五臣作“愉”。案:善以 “耽樂”注之,是自作“愉”,非與五臣有異,但傳寫偽“逾”。各本所見皆非。陳云“逾”,“愉”誤,得之。
榮重饋兼金:茶陵本云五臣作“ 承榮重兼金”。袁本云善作“榮重饋兼金”。案:各本所見皆非也。“承榮”與“巡華”儷,“兼金”與“盈瑱”儷,“重”、“過”同意。善不容與五臣有異,作 “榮重饋兼金”,金非句例,必傳寫誤也。
注“獻(xiàn)康樂詩曰”:案:“獻(xiàn)” 上當(dāng)有“謝惠連”三字。各本皆脫。
岧亭南樓期:案:“岧”當(dāng)作“ 苕”。苕亭,即西京賦所謂“狀亭亭以苕苕”,彼注云 “高貌也”。蓋單言之則曰“苕亭”,重言之則曰“苕苕亭亭”,字義全同,不煩更注。又“苕苕”屢見,俱不作“岧”,但傳寫形近偽耳。袁本、茶陵本皆作“苕 ”,云善作“岧”,五臣于重言者多改為“迢迢”,而此以單言不改,正與善同。各本所見皆非。
注“又詩序曰”:袁本、茶陵本無“詩”字,是也。
注“孔安國尚書曰”:案:“書 ”下當(dāng)有“傳”字。各本皆脫。
注“又酬謝惠連詩曰”:袁本、茶陵本無“謝”字,是也。
煉藥矚虛幌:案:“煉”當(dāng)作“ 練”,注云“煉與練古字通”,謂詩之“練”與所引說文金部之“煉”通也。若正文先已作“煉”,無煩此注矣。必五臣改為“煉”,各本所見亂之,而失著校語。凡五臣每以注改正文也。又四子講德論“精練藏于□樸 ”,五臣作“煉”,正與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