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十二
景炎霞火:陳云據注“霞”當作 “赮”。案:所校是也。前“壁立赮駮”,袁、茶陵二本有校語云善作“赮”,五臣作“霞”,此必同彼,但失其校語耳。后“吸翠霞而夭矯”,亦當有誤。
江□含顰而矊眇:案:“□”當作“婓”,注引列仙傳作“婓”,可證。各本皆以五臣作“□”而亂之。吳都賦“江婓于是往來”,五臣作“ □”,此同彼也。
注“矊矊音綿”: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案:此蓋“矊與綿同”之誤,或其下仍有“ 音綿”二字。
涉人于是(手義) 榜:袁本、茶陵本“ (手義) ”作“檥”,是也。注同。
注“并船也”: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補浪切”三字,是也。
注“杜預左氏傳曰”:案:“傳 ”下當有“注”字。各本皆脫。
注“企與跂同”:袁本、茶陵本 “同”作“通”,是也。
注“海潤于千里”:何校“海” 上添“河”字,陳同。各本皆脫。
注“言以綜為喻也”:袁本、茶陵本“綜”作“織”,是也。
陽侯遯形乎大波:陳云據注“侯 ”當作“后”。案:所校是也。善作“后”,五臣作“ 侯”。袁本所載翰注“陽侯,波神”,各本皆以五臣亂善而不著校語,非也。
注“楊國侯”:案:“楊”當作 “陽”。各本皆偽。此覽冥訓注也。今本云“陽侯,陵陽國侯也”。蓋善節引之。
注“生性也”: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此尤所校添。
感交甫之喪佩:案:“喪”當作 “愆”。袁本作“喪”,有校語云善作“愆”,可證。茶陵本亦作“喪”,而無校語,與此皆為以五臣亂善。
注“孟子曰水”:陳云別本無“ 水”字。案:茶陵本如此,袁本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