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二十九
注“無為無治”:袁本下“無” 字作“而”,是也。茶陵本亦誤“無”。
注“如常陰曀然”:案:“曀” 字當重。各本皆脫。
歐駱從祝發:案:“歐”當作“ 甌”。茶陵本云五臣作“甌”。袁本云善作“歐”。詳二本注中皆為“甌”字,是。善亦作“甌”。各本所見正文“歐”乃傳寫誤。考史記東越列傳作“甌”,漢書同,不得作“歐”也。
注“鄭玄毛詩曰”:茶陵本“詩 ”下有“箋”字,是也。何校添,陳同。袁本亦脫。
注“及王遵為刺史”:陳云注中 “遵”并當作“尊”。案:此依漢書校,各本皆作“遵 ”。漢高祖功臣頌注引王遵贊,似善不與顏同也。
入聞鞞鼓聲:袁本、茶陵本有校語云“聞”,善作“閑”。案:“閑”字為傳寫偽,自不待言,此必尤校改正之。
舍我衡門依:袁本、茶陵本“依 ”作“衣”,云善作“依”。何校云當從五臣作“衣” 。案:五臣之作“衣”,其所注有明文,而此字善不注,仍無以考之。但“依”字于義未當,恐各本所見亦傳寫偽耳。
注“潦注吾宮也今”:案:“今 ”當作“利”。各本皆偽。此所引在呂氏春秋召類篇。
有渰興南岑:陳云據注“渰”與 “弇”同,則詩中“渰”字當作“弇”,兼有三十一卷江文通擬張黃門詩并注參證。案:所校是也。“弇”字見釋文。又韓詩作“弇”,見外傳,王伯厚詩考中采之。雜體詩,袁、茶陵二本校語云五臣作“渰”,彼良注及此向注皆是“渰”字。必五臣因“渰與弇同”之語,改此為“渰”。后來以之亂善,遂失著校語也。
注“月□經于箕”:袁本、茶陵本無空格,此初有衍字而去之。
注“楚芻牧”:茶陵本“楚”作 “禁”,是也。袁本亦誤“楚”。
注“練絲曰纑也”:袁本、茶陵本“絲”作“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