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志第三十八
△常平署
令一人,從七品上;丞二人,從八品下;監(jiān)事五人。掌平糴、倉儲、出納。(有府四人,史八人,典事五人,掌固六人。顯慶三年,置署。武后時,東都亦置署。)
○國子監(jiān)
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yè)二人,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天子視學,皇太子齒胄,則講義。釋奠,執(zhí)經(jīng)論議,奏京文武七品以上觀禮。凡授經(jīng),以《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各為一經(jīng),兼習《孝經(jīng)》、《論語》、《老子》,歲終,考學官訓導多少為殿最。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jiān)事。每歲,七學生業(yè)成,與司業(yè)、祭酒蒞試,登第者上于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jiān)事。七學生不率教者,舉而免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武德初,以國子監(jiān)曰國子學,隸太常寺,貞觀二年復曰監(jiān)。龍朔二年,改國子監(jiān)曰司成館,祭酒曰大司成,司業(yè)曰少司成。咸亨元年復曰監(jiān)。垂拱元年,改國子監(jiān)曰成均監(jiān)。有府七人,史十三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國子學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jīng)以為業(yè):《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各六十人,暇則習隸書、《國語》、《說文》、《字林》、《三倉》、《爾雅》。每歲通兩經(jīng)。求仕者,上于監(jiān);秀才、進士亦如之。學生以長幼為序,習正業(yè)之外,教吉、兇二禮,公私有事則相儀。(龍朔二年,改博士曰宣業(yè)。有大成十人,學生八十人,典學四人,廟干二人,掌固四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jīng)教授。
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jīng)術講授。
五經(jīng)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經(jīng)之學教國子。《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禮記》為五經(jīng),《論語》、《孝經(jīng)》、《爾雅》不立學官,附中經(jīng)而已。
△太學
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從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jīng)以為業(yè),每經(jīng)百人。(有學生七十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廣文館
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yè)進士者。(有學生六十人,東都十人。天寶九載,置廣文館,有知進士助教,后罷知進士之名。)
△四門館
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從八品上;直講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為生及庶人子為俊士生者。(有學生三百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五十人。)
△律學
博士三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從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律令為顓業(yè),兼習格式法例。(隋,律學隸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隸國子監(jiān),尋廢;貞觀六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大理寺;龍朔二年復置。有學生二十人,典學二人。元和初,東都置學生五人。)
△書學
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石經(jīng)、《說文》、《字林》為顓業(yè),兼習余書。(武德初,廢書學,貞觀二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秘書省,龍朔二年復。有學生十人,典學二人,東都學生三人。)
△算學
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二分其經(jīng)以為業(yè):《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jīng)算》、《綴術》、《緝古》為顓業(yè),兼習《記遺》、《三等數(shù)》。凡六學束脩之禮、督課、試舉,皆如國子學;助教以下所掌亦如之。(唐廢算學,顯慶元年復置,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太史局。龍朔二年復。有學生十人,典學一人,東都學生二人。)
○少府
監(jiān)一人,從三品;少監(jiān)二人,從四品下。掌百工技巧之政。總中尚、左尚、右尚、織染、掌冶五署及諸冶、鑄錢、互市等監(jiān)。供天子器御、后妃服飾及郊廟圭玉、百官儀物。凡武庫袍襦,皆識其輕重乃藏之,冬至、元日以給衛(wèi)士。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腦、革悉輸焉。細鏤之工,教以四年;車路樂器之工三年;平漫刀槊之工二年,矢鏃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幘之工九月。教作者傳家技,四季以令丞試之,歲終以監(jiān)試之,皆物勒工名。丞六人,從六品下。掌判監(jiān)事。給五署所須金石、齒革、羽毛、竹木,所入之物,各以名數(shù)州土為籍。工役眾寡難易有等差,而均其勞逸。主簿二人,從七品下;錄事二人,從九品上。(武德初,廢監(jiān),以諸署隸太府寺。貞觀元年復置。龍朔二年改曰內(nèi)府監(jiān),武后垂拱元年曰尚方監(jiān)。有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計史三人,亭長八人,掌固六人,短蕃匠五千二十九人,綾綿坊巧兒三百六十五人,內(nèi)作使綾匠八十三人,掖庭綾匠百五十人,內(nèi)作巧兒四十二人,配京都諸司諸使雜匠百二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