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紀四 起柔兆執徐三月,盡強圉大荒落,凡一年有奇
詔開壽州倉振饑民。丙辰,帝北還,夏,四月,己巳,至大梁。
詔修永福殿,命宦官孫延希董其役。丁丑,帝至其所,見役徒有削柿為匕,瓦中啖飯者,大怒,斬延希于市。
帝之克秦、鳳也,以蜀兵數千人為懷恩軍。乙亥,遣懷恩指揮使蕭知遠等將士八百馀人西還。壬午,李谷扶疾入見,帝命不拜,坐于御坐之側。谷懇辭祿位,不許。
甲申,分江南降卒為六軍、三十指揮,號懷德軍。
乙酉,詔疏汴水北入五丈河,由是齊、魯舟楫皆達于大梁。
五月,丁酉,以太祖皇帝領義成節度使。
詔以律令文古難知,格敕煩雜不壹,命侍御史知雜事張湜等訓釋,詳定為《刑統》。
唐郭遷謂將水軍斷渦口浮梁,又襲敗武寧節度使武行德于定遠,行德僅以身免。唐主以廷謂為滁州團練使,充上淮水陸應援使。
蜀人多言左右衛圣馬步都指揮使、保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李廷珪為將敗覆,不應復典兵,廷珪亦自請罷去。六月,乙丑,蜀主加廷珪檢校太尉,罷軍職。李太后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謂蜀主曰:"吾昔見莊宗跨河與梁戰,及先帝在太原,平二蜀,諸將非有大功,無得典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遠出于廝養,伊審征、韓保貞、趙崇韜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徒以舊恩置于人上,平時誰敢言者!一旦疆場有事,安能御大敵乎!以吾觀之,惟高彥儔太原舊人,終不負汝,自馀無足任者。"蜀主不能從。
丁丑,以前華州刺史王祚為潁州團練使。祚,溥之父也。溥為宰相,祚有賓客,溥常朝服侍立。客坐不安席,祚曰:"〈犭屯〉犬不足為起。"
秋,七月,丁亥,上治定遠軍及壽春城南之敗,以武寧節度使兼中書令武行德為左衛上將軍,河陽節度使李繼勛為右衛大將軍。
北漢主初立七廟。
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谷臥疾二年,凡九表辭位,八月,乙亥,罷守本官,令每月肩輿一詣便殿議政事。
以樞密副使、戶部侍郎王樸檢校太保,充樞密使。
懷恩軍至成都,蜀主遣梓州別駕胡立等八十人東還,且致書為謝,請通好。癸未,立等至大梁。帝以蜀主抗禮,不之答。蜀主聞之,怒曰:"朕為天子郊祀天地時,爾猶作賊,何敢如是!"
九月,中書舍人竇儼上疏請令有司討論古今禮儀,作《大周通禮》,考正鐘律,作《大周正樂》。又以:"為政之本,莫大擇人;擇人之重,莫先宰相。自有唐之末,輕用名器,始為輔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故其未得之也,則以趨競為心;既得之也,則以容默為事。但思解密勿之務,守崇重之官,逍遙林亭,保安宗族。乞令即日宰相于南宮三品、兩省給、舍以上,各舉所知。若陛下素知其賢,自可登庸;若其未也,且令以本官權知政事。期歲之間,察其職業,若果能堪稱,其官已高,則除平章事;未高,則稍更遷官,權知如故。若有不稱,則罷其政事,責其舉者。又,班行之中,有員無職者太半,乞量其才器,授以外任,試之于事,還則以舊官登敘,考其治狀,能者進之,否者黜之。"又請:"令盜賊自相糾告,以其所告貲產之半賞之;或親戚為之首,則論其徒侶而赦其所首者。如此,則盜不能聚矣。又,新鄭鄉村團為義營,各立將佐,一戶為盜,累其一村;一戶被盜,罪其一將。每有盜發,則鳴鼓舉火,丁壯云集,盜少民多,無能脫者。由是鄰縣充斥而一境獨清。請令他縣皆效之,亦止盜之一術也。又,累朝已來,屢下詔書,聽民多種廣耕,止輸舊稅,及其既種,則有司履畝而增之,故民皆疑懼而田不加辟。夫為政之先,莫如敦信,信茍著矣,則田無不廣,田廣則谷多,谷多則藏之民猶藏之官也。"又言:"陛下南征江、淮,一舉而得八州,再駕而平壽春,威靈所加,前無強敵。今以眾擊寡,以治伐亂,勢無不克。但行之貴速,則彼民免俘馘之災,此民息轉輸之困矣。"帝覽而善之。儼,儀之弟也。
冬,十月,戊午,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閑吏理達于教化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