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紀二 起玄黓困敦九月,盡閼逢攝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癸丑,鎮(zhèn)寧節(jié)度使榮歸澶州。
初,契丹主德光北還,以晉傳國寶自隨。至是,更以玉作二寶。
王逵遣使以斬何敬真告劉言,言不得己,庚申,斬符會等數(shù)人。
樞密使、平盧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王峻,晚節(jié)益狂躁,奏請以端明殿學士顏衎、樞密直學士陳觀代范質、李谷為相,帝曰:"進退宰輔,不可倉猝,俟朕更思之。"峻力論列,語浸不遜,日向中,帝尚未食,峻爭之不已。帝曰:"今方寒食,俟假開,如卿所奏。"峻乃退。
癸亥,帝函召宰相、樞密使入,幽峻于別所。帝見馮道等,泣曰:"王峻陵朕太甚,欲盡逐大臣,翦朕羽翼。朕惟一子,專務間阻,暫令詣闕,已懷怨望。豈有身典樞機,復兼宰相,又求重鎮(zhèn)!觀其志趣,殊未盈厭。無君如此,誰則堪之!"甲子,貶峻商州司馬,制辭略曰:"肉視群后,孩撫朕躬。"帝慮鄴都留守王殷不自安,命殷子尚食使承誨詣殷,諭以峻得罪之狀。峻至商州,得腹疾,帝猶愍之,命其妻往視之,未幾而卒。
帝命折從阮分兵屯延州,高紹基始懼,屢有貢獻。又命供奉官張懷貞將禁兵兩指揮屯鄜、延,紹基乃悉以軍府事授副使張匡圖。甲戌,以客省使向訓權知延州。
三月,甲申,以鎮(zhèn)寧節(jié)度使榮為開封尹、晉王。丙戌,以樞密副使鄭仁誨為鎮(zhèn)寧節(jié)度使。
初,殺牛族與野雞族有隙,聞官軍討野雞,饋餉迎奉,官軍利其財畜而掠之;殺牛族反,與野雞合,敗寧州刺史張建武于包山。帝以郭彥欽擾群胡,致其作亂,黜廢于家。
初,解州刺史浚儀郭元昭與榷鹽使李溫玉有隙,溫玉婿魏仁浦為樞密主事,元昭疑仁浦庇之。會李守貞反,溫玉有子在河中,元昭收系溫玉,奏言其叛,事連仁浦。帝時為樞密使,知其誣,釋不問。至是,仁浦為樞密承旨,元昭代歸,甚懼,過洛陽,以告仁浦弟仁滌,仁滌曰:"吾兄平生不與人為怨,況肯以私害公乎!"既至,丁亥,仁浦白帝,以元昭為慶州刺史。己丑,以棣州團練使太原王仁鎬為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
唐主復以左仆射馮延己同平章事。
周行逢惡武平節(jié)度副使張仿,言于王逵曰:"何敬真,仿之親戚,臨刑以后事屬仿,公宜備之。"夏,四月,庚申,逵召仿飲,醉而殺之。
丙寅,歸德節(jié)度使兼侍中常思入朝,戊辰,徙平盧節(jié)度使。將行,奏曰:"臣在宋州,舉絲四萬馀兩在民間,謹以上進,請征之。"帝頷之。五月,丁亥,敕榜宋州,凡常思所舉絲悉蠲之,已輸者復歸之,思亦無怍色。
自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刻板印《九經(jīng)》。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
六月,壬子,滄州奏契丹知戶臺軍事范陽張藏英來降。
初,唐明宗之世,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jiān)田敏校正《九經(jīng)》,刻板印賣,朝廷從之。丁巳,板成,獻之。由是,雖亂世,《九經(jīng)》傳布甚廣。
王逵以周行逢知潭州,自將兵襲朗州,克之,殺指揮使鄭珓,執(zhí)武安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劉言,幽于別館。
秋,七月,王殷三表請入朝,帝疑其不誠,遣使止之。
唐大旱,井泉涸,淮水可涉,饑民度淮而北者相繼,濠、壽發(fā)兵御之,民與兵斗而北來。帝聞之曰:"彼我之民一也,聽糴米過淮。"唐人遂筑倉,多糴以供軍。八月,己未,詔唐民以人畜負米者聽之,以舟車運載者勿予。
王逵遣使上表,誣"劉言謀以朗州降唐,又欲攻潭州,其眾不從,廢而囚之,臣已至朗州撫安軍府訖。"且請復移使府治潭州。甲戌,遣通事舍人翟光裔詣湖南宣撫,從其所請。逵還長沙,以周行逢知朗州事,又遣潘叔嗣殺劉言于朗州。
九月,己亥,武成節(jié)度使白重贊奏塞決河。
契丹寇樂壽,齊州戍兵右保寧都頭劉彥章殺都監(jiān)杜延熙,謀應契丹,不克,并其黨伏誅。
南漢主立其子繼興為衛(wèi)王,璇興為桂王,慶興為荊王,保興為禎王,崇興為梅王。
東自青、徐,南至安、復,西至丹、慈,北至貝、鎮(zhèn),皆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