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紀二 起玄黓困敦九月,盡閼逢攝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帝自入秋得風痹疾,害于食飲及步趨,術者言宜散財以禳之。帝欲祀南郊,又以自梁以來,郊祀常在洛陽,疑之。執政曰:"天子所都則可以祀百神,何必洛陽!"于是,始筑圜丘、社稷壇,作太廟于大梁。癸亥,遣馮道迎太廟社稷神主于洛陽。
南漢大赦。冬,十一月,己丑,太常請準洛陽筑四郊諸壇,從之。十二月,丁未朔,神主至大梁,帝迎于西郊,祔享于太廟。
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王殷恃功專橫,凡河北鎮戍兵應用敕處分者,殷即以帖行之,又多掊斂民財。帝聞之不悅,使人謂曰:"卿與國同體,鄴都帑庾甚豐,卿欲用則取之,何患無財!"成德節度使何福進素惡殷,甲子,福進入朝,密以殷陰事白帝,帝由是疑之。乙丑,殷入朝,詔留殷充京城內外巡檢。
戊辰,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奏北漢將喬赟入寇,擊走之。
王殷每出入,從者常數百人。殷請量給鎧仗以備巡邏,帝難之。時帝體不平,將行郊祀,而殷挾震主之勢在左右,眾心忌之。壬申,帝力疾御滋德殿,殷入起居,遂執之。下制誣殷謀以郊祀日作亂,流登州,出城,殺之,命鎮寧節度使鄭仁誨詣鄴都安撫。仁誨利殷家財,擅殺殷子,遷其家屬于登州。
唐祠部朗中、知制誥徐鉉言貢舉初設,不宜遽罷,乃復行之。
先是,楚州刺史田敬洙請修白水塘溉田以實邊,馮延己以為便。李德明因請大辟曠土為屯田,修復所在渠塘堙廢者。吏因緣侵擾,大興力役,奪民田甚眾,民愁怨無訴。徐鉉以白唐主,唐主命鉉按視之,鉉籍民田悉歸其主。或譖鉉擅作威福,唐主怒,流鉉舒州。然白水塘竟不成。
唐主又命少府監馮延魯巡撫諸州,右拾遺徐鍇表延魯無才多罪,舉措輕淺,不宜奉使。唐主怒,貶鍇校書郎、分司東都。鍇,鉉之弟也。
道州盤容洞蠻酋盤崇聚眾自稱盤容州都統,屢寇郴、道州。
乙亥,帝朝享太廟,被兗冕,左右掖以登階,才及一室,酌獻,俯首不能拜而退,命晉王榮終禮。是夕,宿南郊,疾尤劇,幾不救,夜分小愈。
顯德元年甲寅,公元九五四年
春,正月,丙子朔,帝祀圜丘,僅能瞻仰致敬而已,進爵奠幣皆有司代之。大赦,改元。聽蜀境通商。
戊寅,罷鄴都,但為天雄軍。
庚辰,加晉王榮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時群臣希得見帝,中外恐懼,聞晉王典兵,人心稍安。
軍士有流言郊賞薄于唐明宗時者,帝聞之,壬午,召諸將至寢殿,讓之曰:"朕自即位以來,惡衣菲食,專以贍軍為念。府庫蓄積,四方貢獻,贍軍之外,鮮有贏馀,汝輩豈不知之!今乃縱兇徒騰口,不顧人主之勤儉,察國之貧乏,又不思己有何功而受賞,惟知怨望,于汝輩安乎!"皆惶恐謝罪,退,索不逞者戮之,流言乃息。
初,帝在鄴都,奇愛小吏曹翰之才,使之事晉王榮。榮鎮澶州,以為牙將。榮入為開封尹,未別召翰,翰自至,榮怪之。翰請間言曰:"大王,國之儲嗣,今主上寢疾,大王當入侍醫藥,奈何猶決事于外邪!"榮感悟,即日入止禁中。丙戌,帝疾篤,停諸司細務皆勿奏,有大事,則晉王榮稟進止宣行之。
以鎮寧節度使鄭仁誨為樞密使、同平章事。
戊子,以義武留后孫行友、保義留后韓通、朔方留后馮繼業皆為節度使。通,太原人也。
帝屢戒晉王曰:"昔吾西征,見唐十八陵無不發掘者,此無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當衣以紙衣,斂以瓦棺;速營葬,勿久留宮中;壙中無用石,以甓代之;工人役徒皆和雇,勿以煩民;葬畢,募近陵民三十戶,蠲其雜徭,使之守視;勿修下宮,勿置守陵宮人,勿作石羊、虎、人、馬,惟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儉約,遺令用紙衣、瓦棺,嗣天子不敢違也。'汝或吾違,吾不福汝!"又曰:"李洪義當與節鉞,魏仁浦勿使離樞密院。"
庚寅,詔前登州刺史周訓等塞決河。先是,河決靈河、魚池、酸棗、陽武、常樂驛、河陰、六明鎮、原武凡八口。至是分遣使者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