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進課堂主題班會教案范文(通用2篇)
法制教育進課堂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1
一、 主題班會的目的
通過案例分析,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班會的活動方式
班干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等形式展開。
三、班會的理論分析
1、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認識能力、鑒別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地傳遞和接受信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日趨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已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專家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負面的影響;三是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成長環境,對青少年至關重要。學校教育固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但光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生天天受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師的影響,同時也天天受著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上各種人的影響。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須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決。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進法制教育課的教學。使學生的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學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觀念。
四、班會活動流程
案例介紹——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實話實說(討論)———齊誦——宣布班會結束
實踐證明,青少年學生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后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青少年學生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進行自我防范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青少年學生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于事的。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青少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學生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于青少年學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于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討論題:
1)年少犯罪就值得寬恕嗎?
2)你怎么樣安排假期?
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
全體學生齊誦:《小學生守則》
法制教育進課堂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并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社會在不斷進步,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斷增加。因此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學生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你對國家的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知道多少?
(一)說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規的名稱。(生根據課前掌握資料自由發言)
(二)師總結并出示課件。
1、國家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請你舉例說說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
三、合作探究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徑?(學生討論)
2、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有相關的案例?我們如何應對?(學生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3、出示課件(看法制教育一看1) 師:當發現未成年人打架斗毆
4、發現他人對己或別人實施不法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通過學校或家長向公安機關報告。
5、出示課件(看一看3)
四、開放性評估題
制作"青少年救護、自護卡" 內容:匪警、火警電話,維權熱線、當地派出所、衛生院、消防隊、學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與電話號碼。
五、小結并布置課后思考題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你還有哪些經驗和同學們分享?
六、小貼士
1、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敏銳地識別,清醒地判斷
2、理智地自制,靈活地自衛
3、依法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