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教育教案合集(精選4篇)
環保教育教案合集 篇1
教學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小水滴旅行的原因以及過程。
2、對小水滴的變化過程感興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完成開動腦筋到齊心協力板塊
第2課時 完成走出校園
環境與材料:
關于水資源的資料、圖片、錄像、小水滴的形象、故事錄音、紙、筆
教學設計:
一、引起興趣
1、你們喜歡旅行嗎?你們到哪些地方去旅行過的?
。ń處煟涸瓉碓谖覀冎袊羞@么多好玩的地方,下次我也去旅行,去玩一玩。)
2、你覺得小水滴能去旅行嗎?為什么?
。ń處煟耗銈冋姘,和別人有不同的想法時,都能大膽的說出你們的理由。)
二、傾聽故事
師:小水滴真的去旅行了,今天就請你們來聽一聽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可今天聽故事可和平時不一樣,我們要試一試邊聽故事,邊把故事中你最喜歡的小水滴旅行中的一件事情記錄下來,想不想來試一試。
三、記錄故事
把你最喜歡的那一件小水滴旅行的事情記錄下來,要是能讓別人一看就明白,就更棒了。
四、介紹記錄
(一)教師指導要點:(小水滴旅行的路線圖——地球上的水循環示意圖)
1、小水滴變成水蒸氣、云、雨的原因與過程
2、和別人不同的記錄方式。
(二)把全班按照各自的觀點分成正方、反方,如開一次辯論會。
。ㄈ┕鎻V告語評選,評出一、二、三等獎。
五、小結:
原來你們都發現了水蒸氣、天上的云、雨都是因為小水滴旅行的原因。我們還用自己的方法把小水滴旅行的事情記錄下來了,你們真棒!接下來,我又想給你們出一個難題了,有沒有信心完成?下次,我們在區角活動中,把我們記錄的故事來制作一本小水滴旅行的小圖書,行嗎?
環保教育教案合集 篇2
活動目的: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劣,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最終受害的將是人類。
教學過程:
一、活動準備:
1.選定主持人,分組找材料。
2.在教室黑板上書寫“善待環境,共享藍天”,布置教室。
二、活動程序
主持人(A):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B)生命在這里繁衍生息,(A)請愛護我們的地球,(B)我們共同生活的環境。 主持人(A):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是哺育中華兒女的土地?烧l對知道地球媽媽在向我們呼喚。
主持人(B):我們聽到了地球媽媽的呼喚,為此召開“善待環境,共享藍天”的主題班會。
主持人(A、B):一(4)班環保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人(A):下面讓我們先來聽幾個有關環境的小故事。有請梁亦釧這組。
節目1:《麻雀與櫻桃的故事》、《森林與風沙的故事》
調查環境的事實,(附有關材料)分三組報告森林狀況、水資源狀況、土地資源狀況。
節目2:現在聽聽幾位廢氣兄弟的爭論吧。
節目3:歌曲《綠茵》兩人合唱
節目4:環保知識競賽,看圖理解
節目5:全球大氣污染事件
節目6:垃圾尋出路
節目7:表演環保小故事《一個垃圾筒的遭遇》
節目8:手抄報展覽,變廢為寶小制作展覽
主持人:環保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面對校園的環境,我們該怎么做?分組討論,并匯總形成一(4)班環保志愿者職責。
環保應該從身邊做起,在我們校內,該怎樣做呢?自愿報名成為環保志愿者,各成員如發現亂扔紙屑、果皮,隨地吐痰、吃零食,在墻壁上亂踢、亂涂抹、在草坪上追逐、破壞花木,在校園內吵鬧喧嘩,不節水節電,浪費資源等不符合環保的不良行為都要予以制止。如有特殊情況要及時上報政教處。
各成員如發現地上有紙屑、果皮應主動隨手撿起,規定每人每天至少撿5張紙屑或果皮,要隨時隨地保持教室和清潔區的清潔干凈。 根據環保志愿者平時表現的情況,期末要評出一名“環保小衛士”。
節目9:齊唱《愛我中華》
三、班主任總結
我覺得這次環保主題班會開得很好,通過環保小故事,森林、水資源調查報告、廢氣、廢渣的自述,《垃圾兄弟尋出路》《一個垃圾筒的遭遇》等小品,全球十大污染事件、手抄報展示、變廢為寶作品展示了全球環境的狀況,污染的嚴重性,環保的重要性。通過這次主題班會,我想同學們會更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善待環境,共享藍天,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期盼綠茵,我們期盼著美麗的家園。環保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環保教育教案合集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城市廢棄物的`概念、來源、類別,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從而使學生正確認識城市廢棄物的同時,養成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情操。
教學重點:
了解城市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途徑。對環境造成的幾種不同的危害。
如何解決和處理這些城市廢棄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城市的固體廢棄物的了解,來具體聯系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學生主動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闡述城市廢棄物的概念,并聯系實際舉例。
二、城市廢棄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體,使生命之源趨于枯竭;
2、污染空氣,使生命要素受到損害;
3、污染土壤,使人類母親的呼吸受到摧殘;
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間受到損失;
5、傳播疾病,使人類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決和處理城市廢棄物的具體方法途徑:
1、堆積法;
2、填埋法;
3、焚燒法;
4、沼氣發酵法。
四、總結:
復習本課所學,使學生再度認識固體廢棄物的危害,使學生爭做熱愛環境的良好公民。
環保教育教案合集 篇4
教學內容:
P102~10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圍繞自身的生活與生活空間,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統計活動,通過調查、統計身邊的數據,進一步熟悉統計方法與過程,進一步感受統計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及其在生活里的應用。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間以及影響生存空間的一些因素,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3.讓學生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獲取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更加熟練掌握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難點:搜集數據需要一段時間,搜集的數據是否準確。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查閱圖書、上網收集等)了解環境及保護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談自己對環境問題的了解:
1.談話導人:同學們,還記得乘坐“神舟”5號進入太空的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嗎?楊利偉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攝了一張地球的照片,這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體中,惟有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才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電腦展現圖片)
這么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又是怎么對待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的生存空間。(板書課題)
2.交流認識:課前,同學們去收集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你對環境問題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圖片、文字、數據等),說說是怎么收集的。
小結:是的,這么美好的生活空間,我們人類卻不懂得珍惜和愛護,大量的采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類對大自然不斷索取的同時,大自然也對我們作出了無情的報復,我們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環境就是影響我們生存空間的重要因素。我們就從這兩方面著手,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二、閱讀相關資料——體驗統計作用:
1.讀圖:閱讀書上第102頁的兩張統計圖(我國人口增長變化情況統計圖和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變化情況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暢談感想:看了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話想說?
4.小結:是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我們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做了很大努力。大家可以閱讀第103頁的統計圖。(我國造林面積增長情況統計圖和我國自然保護區增長情況統計圖)
5.交流想法:從這兩幅統計圖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6.小結:我們國家在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兩張統計圖就足以見證。然而,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從前兩張統計圖來看,我們的人口、污水排放還在逐年增長,環境保護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不斷努力。
7.拓展:人口的增長、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積、自然保護區等,這些都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空間,除了這些,你知道還有哪些因素嗎?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三、討論統計內容——提出現實問題:
1.選擇研究主題。
、潘伎迹涸谖覀兊闹車,同樣能了解到有關我們生存空間的一些資料。你想了解些什么?
學生可能選擇的項目:氣溫變化情況;空氣質量情況;缺水情況;最近的天氣情況……
⑵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小課題。
2.成立研究小組。
根據各人選擇的小課題,成立相應小組,每組推選組長,展開研究。
3.確定研究方法。
、判〗M討論怎樣開展研究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適時指導。
⑵交流方法: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制成統計圖表、分析圖表。
四、指導收集數據——加強統計策略:
1.談話:收集數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統計工作,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收集到這些數據?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有:每天測量,在報紙或網上查資料,走訪有關單位……
4.技術指導:在收集數據時還要注意些什么?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又如何克服?
學生交流。
說明:要按時收集數據,及時記錄下數據,防止資料的流失。如果了解空氣質量或氣溫變化情況,至少要積累十天的數據。
五、經歷統計過程——提升統計能力: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如下的統計活動(預留兩周的活動時間):
1.收集數據;
2.整理數據,用統計圖、統計表呈現數據信息;
3.分析、描述數據,并作出相應的判斷和預測。
六、分析、交流想法——獲得統計結論:
1.展示與交流:組織研究成果的展示與交流活動。小組代表展示與匯報研究成果。學生積極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議。
2.發起倡議:在交流的基礎上,建議寫一封給全校學生的關于“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的倡議書。
七、家庭作業:完成練習與測試P63的“數學樂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