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精選5篇)
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回憶生活中的垃圾是如何處理、分類。
2、了解垃圾中有許多可以回收的物品,他們是如何被處理分類并利用的。
3、通過實踐收集垃圾,分類并在此利用回收物品。
4、提升幼兒環保意識,讓回收物品再次利用。
活動準備:
邀請居委會大媽、垃圾回收站的叔叔、聯系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環保宣傳、建立垃圾回收站的相關箱子等材料。
活動過程:
1、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有哪些?他們都放入哪里呢?垃圾桶的東西都去了哪里了呢?
2、邀請居委會大媽給小朋友講解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哪些生活垃圾,小朋友丟入到的垃圾桶里的垃圾被清潔阿姨或叔叔收走后,他們進行了紙張、瓶子等分類,其余送入垃圾場。
3、邀請垃圾回收站的叔叔給孩子們講解垃圾的分類,垃圾是如何處理、以及再利用的先進技術。
4、老師和幼兒一起去幼兒園、社區尋找人們丟棄的有用的垃圾,并在走廊上對瓶子、罐子、盒子等進行分類,建立小小回收站。
5、向社區的人們宣傳自制的垃圾分類宣傳單,引導路人行人垃圾要分類投放。
6、利用回收站里的瓶子罐子進行制作生活用品和美工作品、科學用品等,并豐富其他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作品,提高幼兒的興趣,并提升再利用的環保意識。
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留心這些還可以再利用的物品,收集、利用他們,保護我們的家園,請從小珍惜資源再利用。
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 篇2
為了營造濃厚的生態市建設氛圍,根據瑞安市環保局、教育局、共青團溫州市委、市少工委和溫州都市報《關于開展“小手拉大手 共建生態市”環保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態市”環保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從我做起,帶動全家,推動社會”的活動思路,進一步推進環保教育的深入開展,把教育活動延伸到家庭和社會,廣泛發動全校小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培養家長和學生講綠色環保、倡生態文明、創美好家園的良好風尚,推動學生文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為瑞安生態市創建工作營造濃厚氛圍。
二、活動安排
(一)20__年11月底印發致全校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各班班主任負責將信發放于每位學生手里,由學生帶回家,將環保、文明、和諧的理念傳播到家庭、社區,倡議家長學習生態文明,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號召家長在“小手拉大手”活動中起模范帶頭作用,做子女的榜樣,自覺改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和不環保的習慣,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去。
(二)20__年3月—4月開展一次全校性的綠色環保主題班隊會活動。組織全校少先隊員開展一次綠色環保主題班隊會,引導、組織少先隊員如何與家長一起學習文明公約,增強生態意識,養成環保習慣,與家長“手拉手”共建綠色家庭。
(三)20__年5月組織一次親子體驗活動
組織學生和家長代表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參觀瑞安市的生態村,了解生態村的情況,在開展的“小手拉大手,共造生態市”親子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感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20__年12月進行一次環保知識普及教育。
四、五、六年級各班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業,由學生將《生態環保知識問卷》帶回家與家長共同完成答題,按時上交由學校統一評分,并由老師公布正確答案,同時要求學生將正確答案向家長反饋,從而把生態保護理念和節能減排等知識輸給學生,傳播到家庭。
(五)開展環保生活事跡征集與征文活動。
三—六年級組織一次綠色環保生活事跡征集活動,以征文形式征集家庭綠色環保事跡,并評定“手拉手和諧家庭”。每班先評選1名,并簡單寫寫自己與家人做的有關環保的事跡,再由學校擇優一名推薦給瑞安組委會。征文截止日期:20__年2月28日(上交大隊部)。
(六)開展一次環保滿意度調查。
20__年11月—12月在五—六年級開展一次環保滿意度調查,由抽樣調查的方式,分發學生帶回家并指定由家長完成調查表答題,并統一由班主任收回,于20__年11月30日送大隊部。
(七)組織開展專題活動
學校成立一支“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態市”校園環保小分隊,四—六年級每班設立環保行為監督崗,開展環保行為勸誡、監督和評比活動;在校內設立“環保生活意見箱”督查小分隊成員,對同學們反應的各類環保問題、不環保行為,定期進行收集整理。
(八)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會實踐課、慶祝活動、節假日等時期,成立“小手拉大手環保小衛士行為隊”,設立生態文明監督崗。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走進社區,深入樓院,對市民不環保行為進行指導。
三、活動要求
1.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各班級要認真開展“小手拉在手,共建生態校、生態市”系列活動,服務青少年成長,推進生態文明創建的重大舉措,精心組織,把活動開展好。20__年5月底將評選先進班級、個人,并向市組委會推選“手拉手和諧家庭”、“環保小衛士”、環保小論文優秀獎。
2. 結合實際,精心組織
各年段、各班要根據本年段、本班的實際創造性開展活動,讓每一名學生及其家庭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實施過程當中,各年段、各班要做好學生在校外開展活動的組織、安全、秩序等問題。
3. 廣泛動員,注重宣傳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注意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機構的重要作用,為活動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做好活動宣傳報道工作,為活動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玩沙中讓兒自由結伴,培養兒合作游戲的能呼。
2、培養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兒上肢動的發展。
教學準備:
1、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樹若干。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后來樹林被人砍光了。
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激發兒再造樹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后,鏟子別舉處太高,以免沙子揚起,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了,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指導
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埸下來。
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束部份
1、表揚幼兒的造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環境保護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甚至是國際上一個重要的、迫不容緩的主題。對于在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我們更應該進行環保教育,從小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為此設計以“垃圾”為主題的環保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隨地扔垃圾是不好的習慣,了解垃圾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2.養成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初步了解垃圾的處理方法。
3.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重點]
讓幼兒懂得扔垃圾是不好的習慣,并且了解如何去保護環境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哪些行為習慣是不好的,應該怎樣去改正
[活動準備]
圖片、垃圾、臟水、純凈水、環保小衛士標志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
1.請教師情景表演,將吃完的東西的垃圾往地上隨便一扔走就。
評析:在教師情境導入的時候激發起了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除了說到公園以外的地方還說到了很多不好的行為習慣是破壞環境的。
2.師:①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事情?
②那你們平時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園里玩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隨地扔垃圾的人啊?
③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么?
3.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垃圾對人們生活的危害
1.出示垃圾污染嚴重的照片
師:①老師也很討厭隨地扔垃圾的人,這里呀還有一些圖片,小朋友一起看一看他們在做什么?
②看到這些照片,你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③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這里會怎么樣啊?
④誒?什么味道這么難問?誰來幫我找找是什么?
2.教師請個別幼兒去尋找難聞氣味的來源。(事先準備好發霉的垃圾)
師:①這些氣味又會把什么小動物引過來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一次將圖片展示出來,例如:蒼蠅、老鼠、蟑螂)
②你們喜歡這些動物嗎?為什么?
三、將環保融入我們的生活
1.師:我們平時很渴的時候要喝什么?(水)
2.教師向出示臟水和純凈水,并提問。
師:①你們看這是什么?
②這樣的水你們要喝嗎?為什么?
③那么你覺得這杯水為什么會這么臟?(河里有好多垃圾,把水都弄臟了,河里的小魚也會死掉)
3.教師出示圖片
師:你們覺得圖片中發生了什么事?(亂扔垃圾,人們摔倒了)
4、 怎樣保護環境
師:①原來垃圾這么不好啊,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要不要亂扔垃圾啊?
②看到地上,我們要怎么做呢?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來當“環保小衛士”給大家表演一下呢?
③這名小衛士真厲害,我們其他小朋友要和他們一樣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當個環保小衛士,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美麗。
④那你們知道垃圾袋,垃圾箱里的垃圾后來又去哪里了嗎?
教師小結:垃圾袋被環衛工人開的垃圾車運到了垃圾填埋場。
五、教師簡單講解垃圾流程
師:你們看照片上就是環衛工人在運垃圾,看他們多辛苦啊,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掃地,然后再把垃圾運走。當垃圾運到了填埋場以后,就埋在地下,等過了很多年以后,就會產生一種沼氣,這個沼氣和我們平常用的煤氣是一樣的,可以用來燒飯、燒水,這樣垃圾就不回污染環境了,還能變廢為寶呢。
六、結束
評析:當教師請個別幼兒上前參與活動再到提問幼兒到會吸引到哪些小動物時,幼兒能夠正確說出,并且教師配上相應圖片使幼兒印象更加深刻。
評析:教師把問題交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去討論怎樣保護環境,教師及時引導,并請幼兒進行表演,這一環節充分展示了幼兒的自主性。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向幼兒簡單講解垃圾的流程,讓幼兒對環衛工人和垃圾的處理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知道有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
[課后反思]
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將活動很自然的引入,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有引出了問題—
“亂扔垃圾的這一行為習慣對不對?”通過幼兒講述他們所見過的行為,知道亂扔垃圾是不對的。這時,教師再出示垃圾污染的照片讓幼兒觀察,從而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通過讓幼兒自己找難聞氣味的來源來刺激幼兒的嗅覺,無形中幼兒對垃圾的氣味有了排斥,知道垃圾是不好聞的,這會引來許多有細菌的動物,我們應該及時處理它。這一環節教師已經完全展示了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去討論喜歡怎樣的環境。在最后的環節里,教師簡單向幼兒講解環衛工人和垃圾處理的流程,使幼兒知道有些垃圾是可以再循環利用的。如果教師讓幼兒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并認識其標志,這樣在平日的生活中,幼兒便會分辨它們并做正確處理。
中班環保教育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垃圾與人類的關系,知道我們可以變廢為寶。
2、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常識。
3、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4、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個(紅、綠、藍、白)、分類標簽(金屬、玻璃、塑料,有機物)、一袋準備扔掉的垃圾(紙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殼、易拉罐等物)。圖書、照片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垃圾筒,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沒有用?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辦?垃圾分類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還可以減輕垃圾場工作人員的勞動量,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垃圾分類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分類。
(1)請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這袋垃圾里的物品進行分類,說說分類的理由。教師根據其分類情況給予肯有或建議。引導孩子們發現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紙、果、殼、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對土地無危害的?(紙、果殼)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種情況:有機物、金屬、玻璃、塑料。
(2)請幼兒把這些垃圾和分類標簽對位。
(3)請幼兒議論哪些顏色的桶適合放哪類東西?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下面的對應關系:綠色――有機物;白色――塑料;藍色――玻璃;紅色――金屬。然后將分類簽貼于桶上。
3.檢查幼兒對分類知識的掌握。
教師提供若干物品,請幼兒說出應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斷。
4.把垃圾分類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兒這樣去做。
游戲:送垃圾回家
1.教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愿意嗎?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教師巡回指導。
3.情感提升: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廚余垃圾了,以后我們都要按標志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我們保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把垃圾標志投放到生活區,方便孩子認識,并在玩區角活動時進行垃圾分類。
教學反思:
讓孩子們發現我們都喜歡在美麗而干凈的環境中居住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保護環境不是每個人隨口說說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從自己開始,從幼兒園和自己家的周邊環境開始,將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送回屬于它自己的家。從小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環保小衛士,為美化環境獻出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