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教案百貨商店(通用3篇)
小班社會教案百貨商店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購物活動,感受其中的愉快。
2、懂得購物的秩序,不在商場里隨意拿取翻動貨架上的商品。
3、不提出無理要求,會用商店的口吻與成人交流。
4、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
2、在活動室的購物區布置商店的場景。
活動過程:
1、和幼兒討論購物的話題。
(1)小朋友,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來自哪里呀?(可以用玩具、漂亮衣服和小飾品舉例。)
(2)商店(超市)里面什么樣子?都有什么商品?那里人多嗎?
(3)你和家人一起去商店買過東西嗎?你 最喜歡去哪個商店(超市)?
(4)商店里有你喜歡的物品嗎?是什么?看到它你有沒有想要買的想法?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辦呢?
2、翻看幼兒操作材料,理解畫面內容。
(1)圖畫中的場景是哪里啊?畫面中有誰?他們在做什么?
(2)小朋友為什么抱著一個布娃娃呢?你猜猜她想做什么?
(3)小朋友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媽媽又會怎樣回答她的提問呢?
3、老師揭曉謎底,告訴小朋友對媽媽說的話。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
(1) 你覺得她這樣做對嗎?如果你是這位小朋友會怎么做?
(2) 你覺得媽媽會滿足她的要求嗎?為什么?
(3) 如果你是這位小朋友,媽媽對你說了"不行",你會怎么辦?(引導幼兒懂得和家人進行商量,經過允許才可以購買,如果被拒絕也不能哭鬧發脾氣。)
4、幫助幼兒了解商店(超市)的環境,請幼兒自己提出購物時需注意的事項。
(1)在商店(超市)里面能否離開成人的視線,獨自閑逛?
(2)在得知家人的購物計劃后不配合媽媽購物,只是看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對嗎?
(3)在商店(超市)內隨意擺弄商品,甚至破壞商品的包裝。這樣可以嗎?
(4)沒有付錢的商品能不能拆開包裝或直接享用呢?
5、情景游戲《購物》。
(老師裝扮營業員,幼兒扮演顧客分組進入購物區自選商品并和營業員進行交流。)
小班社會教案百貨商店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說出物品的名稱和用途。
2、能將不同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白板課件《小貓開店》;自制小火車一列(有三節車廂),每節車廂分別有吃、穿、玩的標記;
2、學具:吃的、穿的、玩的小圖片若干布置在貨架圖上;人手一張進貨單。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森林里的小貓開了家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店里賣些什么?(演示白板)
(分析:讓幼兒在自由看看說說中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教師引導幼兒按用途給小貓店里的物品進行分類。
師:小貓店里有些什么?(幼兒講述)
(1)師:(點畫面)這是什么?風箏有什么用呀?可以用一個玩的標記表示(小車標記)
師:看看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玩的,把它們找出來?(幼兒講述,教師拖圖片分類)
(2)師:這是什么(點擊衣服標記),衣服有什么用呀?它是穿的標記(衣服標記)。
那哪些東西是穿的,誰來把它們找出來?(幼兒操作白板)
(3)師:看看還有些什么,它們有什么用呢?也用一個標記表示(嘴巴標記)
教師小結:小貓商店賣的東西可真多,有吃的、穿的、玩的。它的生意可好了,沒幾天東西就賣完了。
(分析:生動形象的白板課件把幼兒的注意里一下子集中起來,能夠借助畫面大膽的說出名稱及用途。通過出示吃、穿、玩的標記進行歸類,讓幼兒有了一個對物品種類初步的了解認識)
三、出示小火車,提出進貨要求。
師:看,小貓開著小火車去進貨啦!小火車有幾節車廂?分別有些什么顏色?車廂上有什么呀?一號車廂進什么貨?那二號、三號車廂呢?(點車廂上的分類標記)
師:小朋友們一起幫小貓去進貨好嗎?那要進些什么呢?
師:看,這是三張進貨單,這張告訴我們要進什么?(指進貨單上的標記)那這兩張呢?進貨的時候可以進一樣、也可以進兩樣、最多進三樣。
(分析:實物小火車的出示喚起了幼兒的參與性,通過一起數數車廂和顏色等細節把一些數學知識自然的滲透了進去)
四、幼兒操作:按進貨單分類進貨。
1、師:現在請小朋友選一張進貨單,看看你選的進貨單是進什么貨的?你想進幾樣東西?
2、師:小貓的火車要開嘍!(幼兒跟在火車后面)(放音樂)
3、師:超級市場到了,看看有些什么?(引導幼兒看貨架圖上的物品)
4、幼兒按購物單進貨,并送到相應的車廂上。
(分析:這是整個過程關鍵點,通過帶著進貨單去進貨的環節是幼兒對前面知識的鞏固也是對所學知識的現學現用。在進貨的環節中學習運用了分類的知識。)
五、集體驗證
1、師幼共同檢驗幼兒的進貨單,有錯的請幼兒糾正。
2、在音樂聲中跟隨小火車出活動室。
(分析:集體驗證完全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學習模式)
反思:
數學活動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十分的枯燥乏味,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下為了迎合小班幼兒天真好動又不是太善于介紹傳統的教育模式。我大膽的采用了形象生動的小火車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幼兒一個個積極性很高。都非常投入的參與活動從而很快的接受了新的知識。在玩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我想這在我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多多的采用這樣的模式。同時深刻的感受到了上好一節活動所要考慮的問題真是太多太多了。
情景的設置-----體現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對知識的同化、順應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而是逐步實現的。因此,小班幼兒的數學活動,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情景教學活動下,主動建構相應的知識經驗,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因此,在本次的數學活動中,我就直接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創設《小貓開商店》讓孩子幫助小貓去進貨,這次生動有趣的游戲教學情境,讓游戲情境與數學活動有機整合,從而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材料的選擇-----體現活動的目的性:按物品的用途分類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物品的用途是隱形的,看不見、摸不著,對小班幼兒來說比較難。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熟悉的物品作為操作材料。通過借助白板把各種物品擺放在貨架上來引起幼兒的注意,要求幼兒只能按吃、穿、玩三類擺放就行。教師示出示三樣物品標記,請幼兒進行歸類。但這個不是隨意的就可以去做的。首先我請幼兒來說說物品并且說出其用途。比如,如果幼兒說出的是玩具,問幼兒有什么用?幼兒會說可以開的,不會說可以玩的,老師引導說:這是玩具可以開著玩的。如果出示的奧特曼,就會一下子說可以用來玩的。因此看來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是對數學活動的成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言的表達-----體現幼兒的能動性:小班幼兒不太愿意用語言來表達,動手能力也比較弱。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幼兒的語言表達,如一開始介紹物品的時候,要求幼兒對每樣物品都要說“這是什么?有什么用?”并采用示范說、幼兒自由說、互相說、說給老師聽等方式,以強化幼兒對物品用途的認識,為分類作鋪墊。分類操作時,要求幼兒邊說進貨“我拿的是吃的進貨單,我要進面包的、糖果等”。以此來加深幼兒對標記的認識和分類的理解。在說的過程中,老師持之以恒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導以及同伴的示范起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突出了生活化、情境化、游戲化,而且進行得非常自然而流暢,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會了按物品的用途分類,而且學得很扎實。
小班社會教案百貨商店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初步學習根據形狀、顏色進行正確的配對和分類。
2、通過活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只小籃子,內有紅、黃、綠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圖形片共9片。
2、貼有標記的餅干盤每組12只。
3、教具同上1,另準備黃色正方形標記牌一張,綠色三角形標記牌一張,小貓頭飾3~5只。
4、將幼兒按能力強弱分為紅花組、綠花組、黃花組。
5、平時吃小點心的時候引導幼兒觀察過各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小籃子。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籃子餅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樣的餅干。
請幼兒用語言來描述一下自己的餅干,注意對顏色和形狀的表述。
2、集體活動:分餅干。
(1)按顏色分。教師拿起一片餅干,讓幼兒說說應該放在哪個盤子里?為什么?然后幼兒往每個盤子里送一片餅干。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個別糾正。)
(2)按形狀分。收起分過的餅干盤,出現有形狀標記的餅干盤。請幼兒將剩下的餅干按標記都分掉,請一幼兒到前面同時分。分好后檢查一下是否分對,分錯的重新分。
3、游戲活動:買餅干。
(1)進入游戲情境:小貓開了一個餅干商店,正要進貨,我們幫它把餅干送過去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將餅干盤搬到矮柜上排好,作為商店。)
(2)請3~5位幼兒戴上小貓的頭飾做營業員:小貓餅干商店開張啦!歡迎小朋友們來買餅干!
①黃花組:出示黃色正方形標記牌,請黃花組的幼兒去買。買好后教師檢查一下是否正確,錯誤的重買。
②綠花組:將綠色三角形標記牌出示兩秒鐘后藏起來,讓綠花組的幼兒去買。買好后請兩位能力強的幼兒去檢查。
③紅花組:請幼兒先講一講自己要買什么樣的餅干,買完后互相檢查,并說一說自己買的是什么樣的餅干。
4、結束活動。
請幼兒聞一聞、嘗一嘗餅干的味道。
延伸活動:
將活動材料加入區域游戲或數學角游戲,使幼兒的相關知識獲得練習和鞏固,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主動去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活動反思: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于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游戲來反復認識大小,并分類。通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