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師節活動教案范文(精選3篇)
大班教師節活動教案范文 篇1
設計意圖
9月10日是教師節,作為大班孩子也是最后一次為幼兒園老師慶祝節日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老師對孩子們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孩子們對老師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充分回憶、表達,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激發愛老師、尊敬老師的情感,并在頭腦中形成對老師的表象,用作品反映出來。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在講述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次活動把社會、語言和美術領域有機地進行了整合。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3、激發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藍色底板紙,臉型(圓、瘦)、衣、褲、裙子圖片每人一份,相框每人一個。
2、膠水、勾線筆、蠟筆每人一份。
3、背景音樂《老師呀,老師》。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熱愛、尊敬老師的情感
1、小朋友,你們班上有哪些老師?你們喜歡自己的老師嗎?
2、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你為什么喜歡她呢?
3、教師小結談話內容,引導幼兒體會老師對小朋友的愛,教育幼兒要聽老師的話,要尊敬老師。
二、了解自己喜歡的老師,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幼兒間相互交流: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心里都有自己最喜歡的老師,那誰能說出你喜歡的老師長什么樣子,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
三、學習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1、講解作畫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老師,并選擇相應的圖片進行拼貼。
老師提示:
你喜歡的老師的臉型是怎樣的?這里有圓圓的和瘦瘦的兩種臉型,哪個更適合你喜歡的老師?(請選擇并拼貼在紙的上面)
她喜歡穿衣褲還是裙子?(選擇并拼貼在頭的下面)
老師的頭發是怎樣的?(進行添畫:長的、短的、直直的、卷卷的,還是扎辮子)
還缺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腳,衣服設計好看的顏色和花紋)
2、如果把這添畫好,老師的一幅畫像就制作成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制作這樣一幅畫像?老師還準備了相框,制作完畫像后再裝上相框肯定會更好看。老師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大家開始行動起來吧。
3、幼兒學著制作畫像。(放背景音樂)
4、制作好的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猜猜對方畫的是誰。
四、結束活動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或是請大家一起猜猜幼兒作品上的老師。
2、討論、交流:你想對老師說一句什么話?
活動延伸
把畫像贈送老師,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評:最后環節,通過形式多樣的個別介紹、互猜、集體評價等,一方面讓幼兒學習同伴好的繪畫技能、表現形式,從而提高自己的作畫水平;另一方面也通過別人的評價,從內心品味成就感。在活動延伸中,孩子們帶著自己制作的禮物和祝福的話贈送給老師,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情感得到了升華。)
大班教師節活動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
2、能用較清楚的語言介紹自己送給老師的禮物。
3、通過送禮物、說祝福等形式、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情感。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各種紙、水彩筆、膠水。
2、PPT課件、音樂《老師》《老師謝謝你》。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音樂《老師》,引出教師節的話題。
(1)提問:歌曲里說了什么?今天是什么節日?
(2)小結: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是全體教師的節日。老師在這一天都會和快樂,因為有很多的人會祝福我們。
2、幼兒回憶老師關愛自己的事例。
(1)老師平時都為你們做過什么?
(2)你想對老師說什么?你還想用什么方法表達對老師的祝賀。
3、播放教師平時工作的課件,幼兒認真觀看,了解老師的辛苦。
4、幼兒制作禮物。
(1)請幼兒討論:你想做什么禮物?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制作禮物。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禮物。
5、幼兒送禮物。
在歌曲《老師謝謝你》的音樂中,請幼兒為老師送上禮物并向老師說一句祝賀的話。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將幼兒制作的禮物放置到區角,大家共同欣賞。
2、活動前可開展相關的社會活動,了解老師的辛苦。
3、可鼓勵幼兒將禮物送給園長,其他班的老師或保育員。還可以組織慶祝教師節的全園大型活動,請幼兒表演節目,說祝賀的話語,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禮物。教師對幼兒的祝賀表示感謝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大班教師節活動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大傘和小傘的不同以及與人們的關系。
2、混齡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大傘和小傘”,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角色扮演所需要的頭飾、實物投影儀、道具“大傘和小傘”
2、活動室有幼兒帶來的大小不同的傘。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大傘小傘有什么不同
1、出示大傘小傘,引出話題。
(以實物導入,既結合了活動的主題,又符合混齡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能讓幼兒很快進入活動,產生新問題,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會從各自的經驗出發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對“大傘小傘”的理解)
2、呈現前期孩子們對傘的探索內容(出示各種不同的傘照片)讓混齡幼兒相互提問,交流與豐富彼此的經驗,并解決一些問題。
教師提問:“假如四個伙伴合用傘時,用的是田鼠的傘,有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孩子們心理上的依戀傾向使他們有問題總是向成人求助,老師應充分利用混齡的優勢,在這一環節中,有目的的引導孩子相互啟發,嘗試學習自己來解決問題,此外,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讓幼兒體驗同伴間的智慧,通過同伴間的互動,擴大求助的范圍,并根號的形成經驗互補的效果。
3、操作:角色和傘的配對
(鼓勵小年齡幼兒進行操作,大年齡幼兒補充調整)
師:梳理并小結大傘和小傘不同的效果。
二、發現和感受一些有趣的傘
(生活中除了這些大小不等的傘,你認為還有哪些傘?如:油布傘、綢布傘、竹編傘、降落傘、等等都是孩子們想不到的,這環節用照片或錄象及實物來幫助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并理解其中蘊涵的意思,初步懂得不同的傘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出示照片,請幼兒根據照片講講自己所熟悉的是哪些傘。
2、了解這些傘都是出在哪些地方?
3、請一位老師來介紹杭州西湖的花傘。
4、再看一張帶斗笠的照片,說說這應該怎么帶?
(估計幼兒討論的過程中有些困難,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情況及時調整。如果幼兒猜不出進行提示,如:油紙做的傘是什么時代的?起什么作用)
5、表達、欣賞“大傘和小傘”
1)小班幼兒念兒歌
2)中班幼兒講故事 (實物投影儀投放背景)
3)大班幼兒故事表演 (播放背景音樂)
6、表演:
1)小中班幼兒選擇角色,跟隨大哥哥姐姐模仿。(簡單的動作與對話)
2)共同表演:選擇角色、自由分成若干組。
(這部分教師以引導的方式,讓哥哥姐姐帶領弟弟妹妹表演,通過互相表演,交流幼兒間達到共同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三、討論:設計一把傘
(從對家里的,周圍的傘關注到社會上的傘,孩子們在自己平時的生活中接觸了傘,但真正了解的并不多,這一環節是讓混齡孩子參與設計,鼓勵幼兒探索傘的秘密。二是通過交流讓幼兒知道不同的傘有不同的用處,所以人們要制作各種材料的傘)
1、大帶小商量制作一又好看的傘。
2、活動延伸(師對活動提延伸要求)
活動反思:
1、選材來至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當孩子們圍繞傘進行交流時,大家對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傘的用處,及傘與人的關系理解非常透徹。活動中能看出孩子們原有經驗的再現。
2、老師在設計此活動時,能圍繞活動的主題,并根據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從三個年齡段幼兒的經驗,考慮設計活動的環節。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在情景中交流、共同發展,活動有成立的價值。
3、根據綱要精神:“以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因人施教,”的原則來看,活動的目標定位較清楚,體現混齡幼兒共同幼兒在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大傘和小傘的不同以及與人們的關系,同時,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大傘和小傘” 有混齡活動的價值。
4、整個的活動圍繞大小傘的交流于情景游戲的過程中進行,使混齡孩子在愉悅中學習技能,感受活動的快樂。
5、在活動中,混齡孩子的生生互動及師幼互動,情感交融的交流,為活動增添了活力。有效的推動了整個教學活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