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暴力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精選4篇)
防校園暴力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1
近年來,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事件,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為加強對此類事件的預防和處理,根椐《國務院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整治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xx〕22號)要求,我校決定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經研究,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過專項治理,加強法制教育,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建設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二、治理范圍
本校全體學生
三、專項治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主任
四、專項治理小組分工
組長:統籌安排我校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相關事宜。
副組長:協助組長安排相關工作,協調各年級各班級的相關工作,督促各年級各班級校園欺凌治理工作的進度。
組員:負責各班級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開展,整理專項治理期間的相關資料。
五、工作安排
本次專項治理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5月-7月
1.開展教育。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紀校規教育、遵紀守法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識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圍繞《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主題,結合近期校園欺凌事件,根據本校實際進行討論反思。通過班會,幫助學生樹立紀律觀念、法制觀念,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人交往、溝通、交流能力。
3.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4.加強預防。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并明確負責人。
5.排查建檔。學校領導班子和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流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認真排查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發生過激行為。要加強對特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細、建檔造冊,積極利用好家校溝通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教工作。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課業和心理負擔,防止因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引發事故案件。要對與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存在糾紛和積怨的人員、精神異常人員、有暴力傾向或過激行為人員、仇視社會或揚言滋事報復人員等重點對象和人員,進行細致排查,屬于校內人員的學校要切實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檔,落實專人加強管控,如涉及校外的應立即向公安等部門報告。對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園安全的物品進行清查。
6.及時處理。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
第二階段:20xx年9月-12月
我校要對專項治理第一階段專題教育情況、規章制度完善情況、加強預防工作情況、排查建檔、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和處理情況等,按照要求進行全面自查、督查和總結,形成自查報告,逐級上報。
(一)學校自查。
(二)全面督查。我校組織專項治理小組對我校專項治理情況進行全面督查。
專項治理期間仍發生校園欺凌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將予以通報、追責問責并督促整改。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工作,深刻汲取以上事故教訓,結合實際,舉一反三,嚴防此類事故再次發生。要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嚴防因管理疏漏發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強安全防范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落實安全工作責任,按照"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嚴格落實安全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和教職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堅決防止有規定不執行、有制度不落實、有責任不追究的傾向。
2.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壞與個人的提拔任用、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掛起鉤來,嚴格落實"一票否決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3.按照有關規定,全體教職工要及時上報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對重大情況和突發性事件要第一時間上報,發生遲報、漏報、瞞報現象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
防校園暴力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觀看關于不文明行為和校園暴力的圖片、案例,引起同學們對文明的反思,進而重新審視自身及身邊同學的行為,提高文明意識,告別不文明行為,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有涵養的中學生。
2.知道怎樣正確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決學生之間糾紛的意識。
3.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是應及時告知老師、家長和警察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求助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知道怎樣正確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決學生之間糾紛的意識。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是應及時告知老師、家長和警察的意識,掌握必要的求助方法。
教學過程
一、抵制校園暴力,辨別是前提
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暴力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暴力時也無動于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要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具備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二、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某某”,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1.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3.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4.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四、總結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他人實施救助。
第五、要有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上報并注意搜集證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出示。
我們一定要記住: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輕言放棄,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防校園暴力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3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說一件有關校園欺凌的事情。
2、播放幾則校園欺凌記實錄像片。
3、準備一句反欺凌口號。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2、下面請每個同學都來說一說你對校園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
3、大家說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播放校園欺凌記實片)
4、看了這部記實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5、我們將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反欺凌?,請大家說說想法。
6、請胡悅悅同學帶領大家讀口號。
7、活動結束,請班主任老師講話。
班會效果:
鼓勵學校對校園欺凌采取全校范圍的干預措施,如制定課堂規則,對學生行為進行限制,組建教師職業發展小組,與學生開展有關同輩關系與行為的班會活動,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長提供心理咨詢等。挪威于20xx年通過了一個宣言,號召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長和教師團體加入到盡快根除校園欺凌現象的行動中。
防校園暴力欺凌主題班會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
2.通過恰當的引導和暗示教會學生察覺自己的攻擊意識,并合理控制與調整不合理的觀念。
3.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
了解校園欺凌的實質和危害,掌握正確應對校園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過程:
一、走近校園欺凌
校園本是靜美之所,然而這片靜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這種校園欺凌發展下去,那無疑會在青少年中間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這是相當危險的,所以要拒絕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的最可怕之處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對施暴者來說,其過早染指了不良惡習,日后的成長令人擔憂。而對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夢魘,很容易留下永久的傷痕。列舉一些校園欺凌事件:略
二、分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
校園欺凌的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受多方面的影響。有家庭原因,有社會因素,也與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有關。調查中發現,僅從施暴者自身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習壓力大,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虛。
第三、傳媒渲染(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等),社會暴力文化的影響。
三、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
校園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這種不良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靈成長和社會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對于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賠償費用,要受到學校老師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犯罪道路。 對于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四、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常見情形:
1.索要錢物,不給就拳腳相加;
2.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學之間因“義氣”之爭;
5.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
預防欺凌的辦法:
第一,不能“怕”字當頭。
在遇到勒索、敲詐和毆打時不害怕,要敢于抗爭。因為這些攔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齡,他們所實行的第一次攔截往往都是一種試探。如果此時在心理上就被對方所壓倒,任其欺壓,那么這樣的第一次妥協其實就縱容、鼓勵了攔截者,就會帶來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園欺凌的第一要訣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發對方欺凌升級,導致眼前吃虧。
第二、要及時報告。
我們也要認識到勒索、敲詐經常是同欺凌緊密聯系的,我們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與之抗爭,但不意味著逞一時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詐后要及時向學校、家長報告。第一次遇到攔截后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對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氣吞聲,或是不想宣揚,相反的會在無形中助長了對方的氣焰,使得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往往會導致新的勒索、敲詐和毆打事件的發生。
第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這也是防范校園欺凌的一條途徑。一個有廣泛、良好人際關系的學生,就不容易成為勒索、敲詐和毆打的對象。
第四、要慎重擇友。
要對學生的交友進行教育,鼓勵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 課堂小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校園欺凌,做個健康陽光的學生。